一场双向奔赴的邀约
作为“南海鲲鹏人才节”重要子活动,2022年南海区领导与青年面对面座谈会召开


扫码看专题报道

张景铜 西樵镇社区团组织大学生公选副书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读学生 未来想续写“把青春写在家乡大地上”这篇故事。

马汉彬 奥素科技创始人、CEO 在南海创业,既拥有了事业,也拥抱了生活。

李泓业 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梦所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创始人 “南海速度”成了我向留学生朋友介绍家乡时的口头禅。

黄晓雨 现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制作专业硕士 希望毕业后能用所学专业编导、演绎出脍炙人口的南海故事。

卢政达 2022年狮山高中应届毕业生,保送北京大学 继续在田径赛场上尽情散发自己的光亮,为南海、北大,乃至全中国,争取荣光!

朱映陶 2022年石门中学应届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我定会以南海学子的自信、坚韧、有为去跑好这段追逐医学梦想的崭新旅程。 ■座谈会上,6位青年代表讲述在南海成长、发展的青春梦想和故事。
“今后将以南海学子的自信、坚韧、有为,跑好追逐医学梦想的崭新旅程,竭尽所能地宣传南海、回馈南海、建设南海。”
“我要把青春写在家乡大地上,毕业后将继续做一颗钻得进、钉得住、能承重的‘基层螺丝钉’。”
“我的故事从南海开始,也将一直在南海继续。”
……
8月10日,作为“南海鲲鹏人才节”重要子活动之一,2022年南海区领导与青年面对面座谈会召开。今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录取的南海考生,在北上广、港澳等地高校就读的南海学子,以及在南海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代表分享着一个个青春故事,或感动,或温暖,或热血沸腾。
座谈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化身城市推介员,诚挚邀约广大青年朋友,给南海一个机会,南海定会还你一个美好未来!
立秋后的这场“约会”,南海一展期盼青年人回乡就业创业的诚意,一抒护航青年人回乡就业创业的底气,更释放出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面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强烈信号。
南海比任何时候都渴求青年人才
“青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未来与希望,今天的南海,比任何时候都渴求青年人才,也比任何时候有条件成就青年人才。”交流中,顾耀辉一再表达对青年人才的求贤若渴。南海之所以如此重视青年人才,是因为“得青年者得未来”,谁能在“引才竞争”中取胜,谁便能抢得发展先机。
座谈会上,顾耀辉再次表达青年与城市的最好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在他看来,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最重要的不是寻找一份工作,而是寻找一座具有成长性的城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成长性的人生。南海就是这么一座具有超强成长性、适合年轻人定居的活力之城。
事实上,活力正成为南海实力不断增强的源泉。去年召开的南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5年南海将全面打造品质彰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今年6月,更进一步提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1114”工作体系。
城市的活力来自于人的活力,一座有活力的城市一定是有很多年轻人的城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南海常住人口366.72万人,其中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群体有192.6万人,占比超5成;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群体有57.9万人,居五区之首,占全市总量的37.7%。透过这些数据,足以看到无数优秀年轻人对南海投出的认同票。
青年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一直以来,南海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服务,特别是引导本土青年回南海发展。今年5月,顾耀辉出席南海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时,提出“要加强协作,利用假期让南海学子更加了解、热爱南海,大力吸引南海学子返乡”。7月初,在团区委与区人社局合办的南海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启动仪式上,南海区区长王勇也以“感恩伟大时代,时代呼唤血性,血性依托理想,理想源于创新,创新铸就未来,未来就在脚下”六句话寄语南海青年。
不只如此,南海正把握佛山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契机,从政策和项目层面入手出真招、出实招,努力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在青年宜学、宜居、宜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青年成才发展。
南海区副区长孔小燕介绍,近几年,南海大力打造青年友好城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广泛吸引以青年才俊为主体的新生创造力量,积极引导南海籍大学生回乡创业,精心呵护新生代青年企业家成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强大动力和潜能。
6个故事推介“宝藏”南海
昨日之南海,用一系列坚实举措重视青年、依靠青年、成就青年,成就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双向奔赴”;今天之南海,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谙发展潜力、希望活力在青年的道理,也比任何时候更有护航青年人回乡就业创业的底气。
正如顾耀辉在2022“南海鲲鹏人才节”上所说,南海因人才而兴,始终与人才同行。如今,南海正全力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一座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活力之城,也必然是一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梦想舞台。
继向海内外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后,南海再次摆出“求贤若渴”的姿态,将目光投向了青年群体,力求让更多青年人才认识南海、爱上南海,进而回到南海、扎根南海。当天座谈会上,顾耀辉化身城市“推介员”,用三句话、六个故事盛情邀约青年朋友,向他们推介南海这座具有超强成长性、适合年轻人定居的“宝藏”城市。
“读懂南海,就会爱上南海。”顾耀辉谈到,南海既有“亿年山川、万年水脉、千年文化、百年工业”的古老厚重,又有“年轻的人口、年轻的产业、年轻的生活、年轻的心态”的青春飞扬,是一座既容得下肉身、也可以滋养灵魂的城市。南海是立体的、多维的,有很多个侧面,每一个侧面都很耐读,只要细细品读,就会被它深深吸引。
“选择南海,就是选择未来。”顾耀辉指出,南海正全力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加快推动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形成高能级的城市、高层次的产业、高效能的治理、高品位的文化,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他同时与大家分享了创新、创业、改革、配套、效率、选择6个故事,这6类故事每天都在南海发生,串联起来就是看好南海有理由,选择南海有未来。
“留在南海,就是留住幸福。”顾耀辉表示,南海的幸福“底气”来自悠久的历史、殷实的家底、包容的文化,是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还有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我们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不管是科技创新、产业培育还是人才发展、企业成长,都竭力创造最优条件,用心守护‘种子’长成‘大树’。”顾耀辉底气十足地说,不管是初试锋芒的青年才俊,还是风华正茂的中坚骨干,南海都能装得下你的梦想。“你的梦想有多大,南海的舞台就有多大”。
一场城市发展与青年人才的“互粉”
事实上,南海这座“宝藏”城市,已经拥有了非常庞大的“青年粉丝群体”。有的青年从这里开启火热的青春,有的青年在这里找到了梦想的归宿。
座谈会上,朱映陶、卢政达、黄晓雨、张景铜、李泓业、马汉彬6位青年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他们与南海的青春故事,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回报南海、建设南海的决心和目标。
石门中学应届毕业生的朱映陶,目前已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科学家)专业录取。从小就在西樵长大的他,自诩为“小镇做题家”,但他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凭着“做题家”的毅力和“孤勇者”的拼劲使他在求学路上冲破瓶颈、摆脱束缚。“我定会以南海学子的自信、坚韧、有为去跑好这段追逐医学梦想的崭新旅程。”
同样以南海为起点,朱映陶考进了清华大学,而另一位来自南海狮山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卢政达则“跑”进了北京大学。
在今年北京大学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中,卢政达获得了男子400米栏第一名,由此被保送至北京大学。他谈到,自己是到了南海狮山高中之后,才真正走上专业体育训练之路。“我会始终牢记拼搏、奋斗精神,继续在田径赛场上尽情散发自己的光亮,为南海、北大,乃至全中国,争取荣光!”
南海就是这样一座给青年启迪、温暖,让青年梦想启航的城市。同时,也是一方让青年向往回归、继续筑梦的热土。
张景铜是土生土长的南海人,他曾担任西樵镇新河社区团总支部大学生兼职副书记。大学期间回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团组织生活的经历,让他实现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推动者的角色转变。“未来想续写‘把青春写在家乡大地上’这篇故事。”他谈到。
“生于斯,长于斯”的黄晓雨也把“回南海发展”作为未来的目标。现就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制作专业的她认为,南海“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举措,为每一位特长生铺就了“逐梦向美而行”的道路”。她憧憬着毕业后能用所学专业编导、演绎出脍炙人口的南海故事。
除了“归巢南燕”外,座谈会上也有不少“来到南海,爱上南海”的南海“新粉丝”。
“‘南海速度’成了我向留学生朋友介绍家乡时的口头禅。”李泓业是佛山市梦所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大学期间曾在国外留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他感叹,南海是个开放、包容、务实的地方,“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优势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无限机遇。
同样作为创业就业青年代表的马汉彬,是ACXEL奥素科技的创始人,于2021年初把设立在英国剑桥的ACXEL总部整体迁入了南海。他表示:“在南海创业,既拥有了事业,也拥抱了生活。”作为初创企业创始人的他,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南海对企业和人才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真情实意的守候。
青年与南海的“互粉”,得益于南海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舞台的动力,团南海区委正在为此努力,积极引领青年投身南海建设。团南海区委书记麦凌宇表示,接下来,团区委将搭建一个全链条服务平台,通过万人实习见习计划,促进青年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大范围研学交流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青年大学生读懂南海、爱上南海;通过解决青年长短期住房保障问题,培训提升婚恋交友等痛点堵点,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文/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黄梦灵黄洁通讯员黄嘉颖刘煜君冯文胜图/珠江时报记者钟梓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