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7月2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向印度新任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致贺电
    • 习近平向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致贺信
    • 工地一线党旗飘 项目建设加速跑
    • 创新履职监督形式 献策传统产业转型
    • 烤验升级 泳不服暑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 央行等部门发文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
    • 南海2021年度十大法援案例公布
    • 南海各镇街推出丰富夏令营活动

    第A02版:要闻

    • 企业“不会转不敢转”?抱团发展破解困局

    第A03版:经济

    • 企业家是产业转型升级第一驱动力
    • 1000万次打磨 造出最坚固“牙齿”
    • 设立代理记账机构 需先依法设立企业

    第A04版:要闻

    • 机关党员下沉村社一线攻坚
    • 九江2条道路升级改造后通车
    • 凝聚乡贤“沥”量 助力基层治理
    • 加强文体场所建设 推动大沥文化发展
    • 即日起加强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第A05版:要闻

    • 南海十大法援案例公布
    • 宽带已断网 遭遇“退费难”
    • 全部古树有了“身份证”
    • 吃喝玩乐全集齐 激活商圈“夜经济”
    • p67

    第A06版:要闻

    • 当“小兵”学书法吹口琴 这个暑假好玩又开心

    第A07版:健康

    • 应对烤验 防晒降温妙招用起来

    第A08版:天下

    • “问天”十问
  • 数字报首页

A07:健康

选择合适的防晒剂、外出佩戴墨镜保护眼睛、西瓜最好现切现吃……

应对烤验 防晒降温妙招用起来

2022年07月26日

■游泳也是不少市民的消暑选择。游泳要到正规泳池,学习游泳要在教练指导下进行。

■商场货架上的西瓜。

■医生在为患者看诊。

昨日中午,南海区气象台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也是南海今年首次出现高温预警。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南海区气温在28℃到37℃之间。高温炙烤,如何有效防晒解暑;对于喜欢吃西瓜的你我,又该如何安全吃瓜?以下这些妙招,请收好。

防晒

外出佩戴墨镜保护眼睛

“夏天来了,因为眼睛干涩、发红、怕光、发痒等问题前来就诊的病人也开始多了起来。”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副院长何锦贤说,夏天气温高、紫外线强烈,且由于人们长期待在空调房中,眼睛的问题可不少。

炎炎夏日,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眼睛呢?以下3个护眼小锦囊,还你一扇健康明亮的心灵之窗。

防紫外线。何锦贤说,如果没有做好眼睛的防晒工作,可能会引起角膜炎等眼部损伤,出现眼睛红肿、流泪、视蒙等不适。日积月累地暴晒后,甚至会引起白内障、胬肉、视网膜黄斑变性等病变。夏天应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佩戴合适的墨镜,使用遮阳伞或遮阳帽。此外,户外工作者更要注重眼睛的防护。

防红眼病。“每到夏季,红眼病患者增多。”何锦贤说,红眼病发病急、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夏天戏水,游泳池染上红眼病的情况屡见不鲜。市民应注意眼睛卫生,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不管在海边还是泳池游泳、戏水,都不能戴隐形眼镜入水;游泳时应正确使用泳镜,游泳后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和眼睛,也可以滴1~2滴抗菌素眼水,不能和他人共用毛巾和脸盆。当眼部出现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

另外,高度近视的人不要头向下跳水,以免引起视网膜脱离。

防眼睛干涩。如果待在空调房里面的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疲劳的症状,而严重的干眼会导致视力下降。经常坐在电脑前的办公者要多眨眼,座位附近放置加湿器、盆栽等,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下,应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尽量选择框架眼镜。青少年儿童应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坚持每天户外活动。

眼睛干涩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另外,热敷眼睛,喝点菊花枸杞茶、多吃水果蔬菜,补充优质蛋白。

根据皮肤类型选择防晒剂

“夏天的紫外线非常高,不仅是看起来很晒的晴天,就连阴雨天阳光不猛烈时,也要小心。”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医生何斌说,高达80%的紫外线都可以穿透云层,对皮肤造成伤害。黑斑、皮肤粗糙、皱纹增多等问题,都与阳光照射有直接关系。

何斌说,对于肤色较浅的以及有家族遗传史人群,晒伤皮肤会激发黑色素瘤melanoma的形成,紫外线也会减弱基因中抑制癌细胞的能力。因此,防晒的意义就不言而喻。

防晒包括一般防护和防晒剂的使用两方面,一般防护通常指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在每天日光照射最强烈的时段(10时-16时)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

另外一种有效皮肤防护的方法是使用防晒剂。应该根据不同皮肤类型、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皮肤特点选择防晒剂。物理防晒剂比较油腻、厚重,适用于干性皮肤,而化学防晒剂质地较细腻、清爽,更适合油性皮肤。在海拔高、日照强的地区,夏季及问题性皮肤(如日晒伤、雀斑、黄褐斑、痤疮等)均应该选择SPF>30及PA+++的防晒剂。

防晒剂使用时最好每隔2~3小时左右补充一次,以保证足够的防晒功效。婴幼儿皮肤薄嫩,更易受紫外线伤害,建议最好选择物理或植物防晒剂。

晒伤后可以用芦荟胶“急救”吗?何斌说,如炎炎夏日皮肤不慎被晒伤后对紫外线敏感度增加,芦荟凝胶作为天然屏蔽,可保护创面,减轻或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二次伤害。此外,还有镇静舒缓、补水保湿等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芦荟胶并不是“万能”,芦荟胶本身不是药品,并不能代替药物。若晒伤后出现严重的皮肤不适和全身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消暑

冰箱保存隔夜瓜不宜超过12小时

作为著名的“消暑利器”,西瓜一直以来都是夏天必备的水果。由于西瓜分量大,一下子吃不完,不少市民会选择开封后放冰箱保存,隔天再吃。如何正确保存隔夜西瓜?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医生许茜。

许茜说,被切开的西瓜失去了瓜皮的保护,菌落数会上升,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西瓜上的细菌是否会对人造成危害,关键要看西瓜上有没有致病菌。

常见的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已经被致病菌污染了,即使切掉西瓜表层,还是可能使人生病。

人体食用细菌污染、变质的西瓜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较轻微的表现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为频繁呕吐、腹泻而出现脱水症状,造成身体器官的衰竭。如果症状较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如何储存未食用完的西瓜?

使用干净的切瓜工具。最好准备专门切水果的刀和板,不跟切菜/肉的混用。家中没有专门的案板和工具时,也要先把刀和菜板洗净消毒后再切西瓜。另外,切瓜前不仅要洗干净手,还要洗干净西瓜表皮。

常温储存勿超4小时。夏季的高温环境下,无论是否贴保鲜膜,4小时以内细菌滋生量少,6小时左右就会滋生大量细菌,所以常温储存建议勿超4小时。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现切现吃。

冷藏保存有讲究。西瓜放冰箱冷藏时,有两个较为适宜的保存方法:便捷的方式可以用保鲜膜将西瓜表面裸露部分盖住,降低西瓜感染的几率,食用时尽量切去表面一层;最适宜的方式,是将未食用完的西瓜切成小块,放入保鲜盒中密封保存。

同时,冰箱储存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密封储存、及时清理。一般来说,在冰箱存放吃不完的西瓜,最佳的时间不要超过12小时。

知识链接

中暑和热射病如何区分?

如何区别中暑和热射病?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日常工作生活中如何防御和避免呢?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邹志强解释,中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先兆中暑。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轻度中暑。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邹志强指出,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患者体温可达40℃~42℃,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应该将患者带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并且第一时间求助周围人士拨打120急救电话。”邹志强说。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吴玮琛实习生胡晓通讯员梁健桃杜嘉雯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