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稳增长 带旺城市“烟火气”

扫码看视频和图集

扫码看暖心故事
网闻南海当红不让 第31期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3.17亿元,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总量、增速均居全市五区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59亿元,总量和增速稳居全市五区第一……上半年,南海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卷”。
在实现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上,南海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过去一周,一边是派发消费券,推介南海好车、文旅美食,促消费惠民生,提振市场信心;另一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又有大进展,纺织行业发展引发深思考,大健康产业版图不断扩大。
有什么样的用地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上周,南海在原有“地券”基础上,创新推出的“房券”“绿券”政策举措正式启用,加快土地异地归并腾挪,拼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蓝图。
造空间
运用“三券”丹灶先“吃螃蟹”
事件回顾
7月21日,丹灶镇举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暨“良银心”千亩水田签约启动仪式,现场发出了南海首批“地券、房券、绿券”(简称“三券”)确认书,四个项目合共7.3万平方米同步开拆,为丹灶产业高质量发展腾空间。
全媒体数据
全网公开面共监测到信息625条,主要来源短视频平台,参与报道媒体包括南方+、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佛山电台、珠江时报、佛山资讯网等省内媒体。
媒体聚焦
南方+:如果把当前犬牙交错的城乡空间布局看作是一幅散乱的拼图,那么,南海就是要按照“化零为整”的思路,拼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蓝图。而“三券”则是搬运转移一块块拼图的政策工具。运用“三券”政策,丹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佛山日报:作为广东省唯一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南海区在原有“地券”基础上,率先探索“房券”“绿券”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土地异地归并腾挪。
时报微点评
三张券,分别从政府规划、居民权益和生态保护上进行协同。目的是通过“三券”制度的实施,更好地平衡土地改造收益,提高权属人和市场主体参与改造和腾退积极性,减少土地集中归并的阻力,推动全域土地整治进一步加速提质。“三券制度”的推动,正是南海利用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契机,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与做法,继续为广东、为中国基层改革贡献南海智慧。
促消费
汽车美食嘉年华火出圈
事件回顾
7月15日至17日,南海汽车美食嘉年华举行,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再次实力出圈。三天成交538辆车,成交金额超亿元,保利Mall客流同比提升39%,受到央视关注。
全媒体数据
全网公开面共监测到信息751条,主要来源客户端和短视频平台,参与报道媒体包括央视《朝闻天下》、人民日报客户端、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网、东方财富网、财经晚报网、第一商业网、南方+、羊城派等。
媒体聚焦
澎湃新闻:给力的促消费政策措施,提振的不仅是消费信心,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今年1~6月,南海区社消零总额达到619.59亿元,总量和增速稳居佛山五区之首,社会经济发展的“烟火气”正加速回归、变旺。
业界声音
佛山市汽车行业协会会长、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伟:南海区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是一场及时雨,预计可拉动南海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上涨三成。在政策和活动支持下,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创新高,7月计划再提升30%,全年计划比去年翻一番。
佛山保利Mall兼灯湖西街总经理陈子佳:借助嘉年华活动,为商场带来了更多客流,有效转化消费提袋率,增加广场营业额,并向消费者展示佛山保利Mall和灯湖西街多样性的一面。未来,我们将坚持做美好生活同行者,为市民打造一个多元、年轻、可持续的美好生活圈。
时报微点评
今年以来,在疫情和国内外经贸形势下,拉动“消费马车”加速跑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一招。作为佛山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南海消费增长空间巨大,促消费再次成为城市政策发力的重点。而汽车消费是扩大内需、稳定消费的重要抓手。
稳增长
纺织产业迈向中高端
事件回顾
7月16日,“时装艺术国际展·中国西樵”在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开幕,新颖前卫的时装艺术齐聚纺织之乡西樵,为本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体现了南海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重视,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尤其是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显得更为迫切。作为制造业强区,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南海经济的根基,而拥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又是南海制造业的最大底气。
时报微点评
纺织作为南海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是南海经济基本盘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稳经济的重要力量。转型就是最大的确定性,升级改造是落后业态的唯一出路。西樵是著名的“纺织之乡”“中国面料名镇”,期待时装艺术国际展发挥桥梁、平台和助推器作用,推动纺织业高质量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谋发展
大健康产业起飞
事件回顾
7月18日,海天集团成功竞得西樵镇海儒工业区一地块,将投资50亿元,打造大健康产业科技研发平台及产业基地——海天BigH绿色产业集合带项目。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挺进大健康产业新赛道,西樵的产业发展思路既立足长远谋划,也兼顾近期需求。从长远考虑,西樵在选择产业项目时更注重按照科技含量,特别是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面向未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比如发展面向生物技术方向的大健康食品制造业,还有功能性食品制造业。
网友声音
今日头条评论:这才是大健康产业的格局,产业一定要有产品支撑,靠文旅康养服务发挥。产品与服务叠加产值是宏大的。
网民“1362511”:建成后有望成为西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标杆项目。
时报微点评
这是继甘油二酯功能性油脂生产项目于今年6月在西樵落地后,西樵山大健康高新技术产业园迎来的又一“猛虎”,西樵大健康产业版图正不断扩大,大健康产业生态逐步形成。随着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落地,西樵镇奋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两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周网闻
他们经受着
“烤”验!
事件回顾
连日来,南海持续晴热高温,最高气温超过37℃。许多市民在空调房内享受清凉的时候,南海仍有不少人头顶烈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或在施工现场挥汗如雨,或身着防护服为市民服务,或是在街头经受“烤”验……一个个随处可见的高温下的劳动者,定格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网友声音
颜淑婷:夏日炎炎,向高温下的劳动者致敬
Teresti:我们身边的孤勇者们
这背人姿势真帅!
事件回顾
“潘医生,你背起患者下山的姿势真帅!”连日来,一张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疯转。这是一张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潘达其背着中暑患者下山救治的照片。这暖心一幕被同事拍下,网友称赞潘达其为“最美逆行人”。
网友声音
“这是上刀山下火海吗?”“你背起患者下山的姿势真帅!”“其哥坚持跑步锻炼,就是为了背病人准备的。”连日来引发网友转发和点赞。
文/珠江时报记者吕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