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 绘好碧道画卷
南海已完成11.6公里碧道建设,今年要建成95公里碧道

■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资料图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依水而居之地,多因水而兴,一幅幅亲水、兴水的画卷,也是一张张惠民答卷。南海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拥有河涌899条,总长度约2000公里。
为不负幸福南海之名,南海做好、做足、做活水文章,将“碧道建设”列入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推进“万里碧道”南海段建设。年将过半,南海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截至6月,全区共计完成碧道11.6公里,95公里碧道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展前期工作,并开放多个节点公园。
城市里“游山玩水”有了更多选择
宽阔江景、环形栈道、超大型太空主题儿童游乐区、与平胜大桥相望……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位于东平河畔西岸,桂城、禅城交界半月岛中北侧,规划面积约24公顷,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湿地观光、休闲娱乐、生态环保于一体的“万里碧道”节点公园。
公园设计建造时,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和资源的前提下,对岛内及周边进行绿化景观建设,完善功能及设施。“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将东平河活水引入岛内,并将公园内的水体打通,将它做成一个湿地,岛内水质大大改善。”桂城街道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沐潇潇介绍,这些活水经过溪流湿地微型生态系统过滤后,再流回东平河内,实现自然水体的循环流动,形成了活水绕岛的景观和有机生态的串联。
走进公园,连片狼尾草随风摇曳,有的市民在环形栈道上漫步,欣赏东平河美景;有的市民约上三五好友在草坪铺上野餐布,摆上美食,尽情享受惬意时光。
“这里非常‘治愈’,有草地、灯塔、堤坝,仿佛走进宫崎骏的动画世界一样。”在禅城工作的小妍趁着休息,约上好友来到公园野餐、拍照。她说,坐在江边搭起帐篷,享受这一抹绿色和清爽的风,不用出城就能“游山玩水”,很值得打卡。
这样的享受,不仅在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才有。西龙湿地公园、桂城滨江公园等多个节点公园接连开放,变身南海热门打卡地。
“几乎每天都会沿着堤坝散步、聊天、吹风、活络筋骨,我们都很喜欢来这里,到了晚上就更加热闹,跑步的、唱歌的、跳舞的,配上有意境的灯光别有一番风韵。”6月27日下午7时,家住桂城滨江公园周边的陈女士就已经和朋友到碧道上散步,她们迎着清凉的风,聊着天,好不惬意。
2035年实现河涌水网碧道全覆盖
碧道建设对解决水生态环境治理重点问题、确保河湖治理全面见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科学推进碧道建设,是摆在南海面前的城市命题。
记者从南海区河长办了解到,根据省万里碧道建设的总体部署及佛山市碧道规划,到2025年南海共需完成368公里碧道建设,2035年底前实现全区河涌水网碧道全覆盖。其中,2022年,南海计划建成西南涌、西江干流、北江干流、佛山水道、平洲水道、鲁岗涌、芦苞涌等多个碧道段,建设长度约95公里。
为保障碧道建设顺利推进,南海区成立碧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构建了总体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碧道建设模式,以“大小业主”的实施模式共同推进剩余碧道建设,其中,“大业主”为区水投公司,“小业主”为各镇(街道)建设单位;区政府配套出台《南海区碧道建设专项资金补贴方案》,调动镇街碧道建设积极性。
截至目前,95公里碧道建设项目全部已开展前期工作,西江干流、佛山水道等多段碧道按照计划启动建设,接下来,南海区河长办将继续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加紧组织人力物力、加紧实施建设,全力推进碧道建设。
打造延绵的碧道,离不开干净整洁的河湖做保障。
目前,南海正在加强排查、整治,铁腕整治水域岸线“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和“碍洪”问题,同时强化水面及河道管理范围内保洁等工作,建管并重,深入推进还水于民、还岸于民。
不久前,大沥镇公路坑涌碧桂园华府段常年被混凝土箱覆盖,长达340多米,对河道行洪带来不利影响,还导致了河段水体黑臭。
对此,南海区开展了大沥镇公路坑涌违规覆盖河涌的建(构)筑物揭盖整治行动,清拆河涌违规覆盖建(构)筑物,改善河道排涝功能,并启动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仅在行动首日,执法人员就对河涌预制盖板进行切割、吊运,清拆水泥板和空心板2553立方米,清理杂物垃圾465立方米。
如今,科学的顶层设计,强有力的整治举措,正助力南海绘成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碧道画卷。
文/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