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模式
三大招数奏奇效 执法效率大提升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婷通讯员/杨科)“执法强度有所下降,但效率却提升了。”昨日,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执法二大队队长谢应全告诉记者,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推出的一系列执法新举措,让生态环境执法模式有了新的突破。
创新推出执法新举措
今年年初,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确立了“改革+服务”“创新+安全”“攻坚+发展”的工作思路,生态环境执法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也提升了日程。第一季度,该局出动人员3500余人次,共检查企业1627家次,发现问题数297家次,发现问题率18%。与去年同期相比,检查企业数减少19.34%,发现问题率提高13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我们检查企业的数量要比今年要多,但这个发现问题率只有可怜的5%,这也意味着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不怎样,这很尴尬。”谢应全说,为了提高生态环境执法创新的效率,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推出了一系列执法新举措。其中,“免检、分级、按单”三大招数最为亮眼。
“首先是免检,也就是实施环境执法分级管理,持续推进审慎包容监管精准化”。谢应全介绍,今年以来,结合《佛山市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第一批)》免检查清单以及减少频次清单,全区共有32家企业符合条件纳入正面清单,落实正面清单“无事不扰”监管制度,并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执法检查。这一措施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企业环境守法的内生动力。
其次,利用决策情报中心分级处理,推动企业自觉守法。目前,该局的决策情报中心已实现线索分级推送,按照分级类型从低到高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对于轻微环境问题由企业和第三方运营机构前期自查问题,搭建企业线上核查、整改、反馈整个闭环自查体系。
执法标准化提升效率
“除了在机制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外,在内功上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推进执法标准化,推行按单式执法。”谢应全说,针对水、气、固废以及环保第三方服务等重点监管领域分类制定南海区固定源现场检查表,让执法人员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能够实施检查更迅速、发现问题更精确。并结合安全生产要求,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检查表》,有机融合生态环境以及安全生产重点检查内容,提高执法人员发现、排查隐患的效率,提升执法效能。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了执法效能,使大量的环境问题被精准发现,生态环境信访呈现出从所未有的良好态势。据统计,第一季度收到生态环境类信访投诉1396宗,与去年同比降低6%。
本月起,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将向全社会公开全区22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信息通过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监督体系,引导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推动公众参与和监督。下阶段,将持续深化决策情报中心建设,发挥中心线索推送功能,提升镇街可使用的分析模块,拓展镇街现场执法应用成果场景。
一季度生态环境执法数据
出动人员3500余人次,共检查企业1627家次,发现问题数297家次,发现问题率18%与去年同期相比,检查企业数减少19.34%,发现问题率提高13个百分点收到生态环境类信访投诉1396宗,与去年同比降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