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最美书店 美在何处?

■成都文轩BOOKS九方店。

■PAGEONE北京坊店。

■长沙乐之书店·橘子洲店内环境。

■遵义新华书店。

■西安嘉汇汉唐书城。

■西安嘉汇汉唐书城的图书陈列。

■长沙乐之书店·橘子洲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南海图书馆推出系列活动,提升市民对阅读的热情。从4月25日起,南海全区具备运营服务和疫情防控条件的读书驿站也逐步恢复开放。
想静下来读书,图书馆、书店环境也很重要。对于南海的书店、图书馆的建设、布置,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近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发布,全国共有46家书店获得“年度最美书店”称号。
这些“年度最美书店”类型多样、特色鲜明,代表了近年来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发展成果,既有新华书店等国有书店品牌,也有民营书店品牌;既有综合性的大型书城,也有小而精的特色书店;既有华丽转身的书店老品牌,也有蓬勃兴起的书店新面孔。
一起来看看,这些“最美书店”,美在何处?
文化涵养之美
紧邻北京中轴线的PA-GEONE北京坊店,串联着位于不同楼层的十余个“小建筑”,以阅读为原点,融入了中外文经典图书、文创衍生品、咖啡休闲、黑胶体验、声音录制、绿植空间、文化展览及活动等丰富内容,给大众构筑了一个独特舒适的文化体验空间。
业态创新之美
成立于2002年的西安嘉汇汉唐书城于2019年全面完成了升级改造,以焕然一新的姿态与大众见面。嘉汇汉唐书城不仅进行了硬件的装修升级,而且对经营业态进行了升级,由图书卖场转型为以图书为主、搭建多种配套服务的文化空间,并依托大数据向读者发布书籍排行榜。
融合发展之美
成立于2021年1月的长沙乐之书店·橘子洲店,全力推进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书店可持续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生存力,也为文物保护建筑美孚洋行旧址赋予新的生命力。乐之书店·橘子洲店深耕图书主业,辅以文创、咖啡简餐、沙龙活动、未成年人教育等,整合中南传媒出版、发行资源,举办大量多元文化沙龙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书店计划年均500场文化沙龙活动,新书分享会、电影沙龙、英语沙龙、沉浸式戏剧、绘本故事会等都深受读者们的欢迎,复合型文化体验融合在空间美感中。
红色传承之美
紧邻遵义会议会址的遵义新华书店1935分店是遵义市首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书店藏书约45000册,其中红色书籍和国学类书籍占总量的50%左右。店内设有展示区、阅读区、体验区和活动区等功能分区,不论装修布局还是图书选品,均突出红色文化主题,红色书籍的种类与其他书店相比也更为丰富齐全。
环境设计之美
成都文轩BOOKS九方店一层和二层将有生命的大自然花草植物,融入整体设计环境之中,打造舒适而有活力的空间。三层以文明和进化为主题,打造国际象棋、冰河世纪、星空故事等多个趣味主题空间,为到书店的小朋友们营造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
延伸阅读
从字字入目到声声入耳“有声阅读
”改变你我生活
趁着打折,一口气买了好几本新书,结果一直放在书架上“吃灰”;好不容易翻开一本,没读几页就被微信、电话打断;电子阅读虽然方便,但时间长了眼睛得不到休息……
面对种种读书“困境”,时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在音频类平台上听书,“有声阅读”正改变着你我的生活。
声音陪伴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耳朵付费
右手握着牙刷在唇齿间摆动,左手娴熟地在手机上打开音频App……夜幕降临,沈阳“90后”赵聪琪一边洗漱,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主播讲述《激荡三十年》书中的故事。
“平时工作忙,这本书买了大半年都没来得及翻开。”赵聪琪说,偶然发现音频上有主播在讲,现在天天听,不知不觉上册都听完了。
上下班路上听新闻,午休时间听理财,做家务时听音乐,睡觉前听小说……像赵聪琪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听音频的人不在少数。
“得益于独特的陪伴属性和多样化的适配场景,‘有声阅读’正借助5G网络、智能手机等的发展而兴起,听书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天之传媒集团董事长、爱音斯坦FM创始人解卿说。
不仅如此,为了寻求更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越来越多人不满足于免费听书,而更愿意为自己的耳朵付费。这也让众多知识服务商敏锐地捕捉到商机,通过“做减法”屏蔽垃圾信息、筛选优质内容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学习,“耳朵经济”正成为消费新风口。
在“有声阅读”的世界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听不到。在大型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上,既有泛知识领域的金融、文化、历史类节目,又有泛娱乐领域的小说,既有适合少儿的教育内容,又有适合中老年的经典内容。在著名讲书人罗振宇创办的“得到”音频平台,消费者可搜索各种关键词,付费收听自己需要的知识。
讲书变现人人皆是内容生产者
阅读一本书,梳理其中的脉络,找到对应的知识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绘声绘色地讲给身边人听……当下,人人皆可“讲书”,人人皆是内容生产者,人人皆可借助知识分享变现创业。
从技术工人转变为阅读推广者的辽宁青年吴河图对此最有发言权。曾经在汽车轮毂厂当技术工的他,特别喜爱主持与表演。偶然间接触到樊登读书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通过看书、听书、讲书,他源源不断地把知识再创作后传递给别人。
如今的吴河图,出过书,也在音视频平台讲过书,还经常去许多单位做讲座,在沈阳读书圈已小有名气。“讲书倒逼我阅读大量书籍,掌握更多知识,这种收获不是用赚多少钱来衡量的。”吴河图说。
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耳朵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原创内容创作者数量已超过1500万。如今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音频主播,既有明星大咖,也有全职宝妈、企业职员、小镇青年乃至货车司机。
残疾人也加入主播队伍。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介绍,目前在喜马拉雅注册的1000万主播中,残疾人主播已超过8000名。“他们不仅自力更生,有的还创办公司,帮助更多残疾人用声音获得收入。”
阅读习惯要碎片化也要深学习
荔枝FM、喜马拉雅、云听、蜻蜓FM……随着音频平台的兴起,“有声阅读”在陪伴人们的同时,也难免被一些人诟病:贩卖知识焦虑、学习碎片化、内容重复等问题层出不穷。
对此,罗振宇就多次表示,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持续增加的工作压力,人们必须搞清楚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学习,才能知晓要获取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去获取。
吴河图说,现在的学习是终身学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需要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拿到实实在在的知识。“通过音频平台听来的知识虽然零碎,但是终身学习者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它们串成线、联成网,才能从碎片化的学习中获取体系化的知识。”
学习方式的变化,无疑给内容创作者带来挑战。解卿说,未来职场人出于提高效率、快速筛选的需要,更可能跟着讲书人而不是书本学习。“因此讲书人要成为学习的高手,做细分领域的知识达人,而不是简单的‘阅读机器’。”
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对于受众来说,既要接受碎片化学习的现实,也要保持深度学习的自主能力,还可以用好阅读与社交相叠加的属性。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