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铁军要打造成精锐之师、威武之师、常胜之师,成为南海雄师中最闪亮的名片
以“四大工程”锻造“胆与魂”

■大沥铁军开展“沥城暖心BUS”活动,服务城市守护者。

■大沥铁军参与“四小园”建设。(资料图)

■大沥铁军组织青少年参与活动。

■大沥铁军在嘉怡社区组织居民开展“百脑汇”议事活动。
4月26日,大沥铁军红再一次在南海人的朋友圈刷屏。
这一日,大沥镇推出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四大工程”,以领航工程、强基工程、提素工程、智慧工程为大沥铁军赋能,通过扛旗夺标攻坚中心工作,助推大沥镇全面高质量发展。
大沥铁军自命名之日起,便扛下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的重担,而后,攻坚的领域不断延展,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专业市场安全整治……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四大工程,扛旗夺标,既是给大沥铁军的再加压,也是对他们的再赋能,将以此把大沥铁军打造成精锐之师、威武之师、常胜之师,并使之成为南海雄师中最闪亮的名片。
推进“四大工程”
是大沥铁军“炼胆铸魂”的需要
去年,大沥铁军在大沥河西沿江片区改造项目的攻坚中横空出世,这支敢想敢干的队伍,通过推进“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阵地上、党员冲在最前线”,持续推动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快步前进。
回顾大沥铁军的攻坚历程,制胜的法宝和秘诀清晰可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是大沥成功的法宝;以“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在实践中历练干部则是大沥铁军声名远扬的秘诀。
没有困难,只有办法!大沥在落实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工作中,创新提出在全镇实施大沥铁军扛旗夺标行动。通过发动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人员组建“扛旗夺标项目组”,把严格挑选出来的镇内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难点问题“扛在肩上”。
这是一场特殊的考试。从大沥首批筛选出的16项扛旗夺标项目来看,个中也是饱含深意:大沥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用良性竞争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创新活力。
这个做法的灵感,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领域提出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目的就是要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以最快的速度促进重点领域攻关。
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大沥坚持在实践中历练干部,以“赛马”式攻关,让一批党员干部啃“硬骨头”、扛“炸药包”、接“烫手山芋”,真正锻造大沥铁军不怕困难的胆与魂!
推进“四大工程”
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需要
基层治理,难在“做人的工作”。大沥土地面积不大,却有着30多万“广佛候鸟”和约120万常住人口,社会矛盾多、治理难度高、管理任务重。
在老大难问题面前,必须不断拿出新思路。大沥一直尝试通过抓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以党建引领发动多方力量参与治理的路子,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其中也涌现出不少典型:大沥镇嘉怡社区的住宅小区党支部党建示范性项目获得全区最高等次扶持资金;沥雅社区每5个人至少有1名志愿者,被评为全国“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这些案例都足以证明,每项工作抓落实的过程,是抓好基层党建的过程,也是带好干部队伍的过程。党建工作做得好,可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实践永不止步,创新永无止境。大沥在这次“四大工程”中,立足人口结构、区位特点,全力推动基层治理品牌建设。其中有促进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机关党支部与经济社党支部、物业小区党支部“结对子”,也有创新建设广佛交界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组建物业小区党群志愿服务队,加强对“广佛候鸟”的服务和管理。
以党的基层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大沥铁了心要把这些本已形成根深蒂固思维的最大难点一一突破,将其打造为最大的亮点。
今年,大沥海北片区新成立浔峰社区,同时专门新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特色阵地,服务周边6个靠近广州的社区,将“广佛候鸟”链接起来,把分散的社会力量凝聚起来,把辖区的资源整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多元共治”。
“四大工程”中的强基工程,重点围绕基层治理下功夫。如何强“基”?或许需要强“机”、强“积”、强“击”、强“激”四个品质——抢抓机遇的触觉、厚积薄发的境界、突破困难的决心、你追我赶的氛围。
这一次,大沥也是打算这么做的——南海区启动“有为书记”培训班,大沥顺势推进“有为书记”课题实践,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创新项目落地;大沥建立铁军课程库、储备师资库,丰富线上线下知识学习载体,以此提升党员干部思想和素养;大沥创新成立铁军机动队党支部,围绕中心工作统筹资源下沉一线击破老大难问题;平日里,全镇所有社区两两结对,在各项工作中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争先争优。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不是让党组织大包大揽,而是要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的“牛鼻子”。“四大工程”的发布,为大沥的基层治理提供更明晰的路径。大沥也正找准定位,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激发各方活力,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杆,探索具有大沥特色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
推进“四大工程”
是全面提升铁军能力的需要
大沥铁军的精神力量和发展模式初现雏形,要敢干也要敢想。对于任务更加艰巨繁重的现代化活力新大沥建设,面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市更新、商贸转型等“硬骨头”任务,更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创新对“三个类别”铁军实施“五年长训”,从而提高大沥铁军的政治、管理、经济、审美“四种本领”,打造一支高素质铁军队伍,是大沥这次启动“四大工程”的计划之一。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想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特别是在南海当前的改革转型事业中,一个能干事创业的干部既需要具备大胸怀、真情怀、人文关怀这三种品质,也需要有足够面对新问题新任务的真本事,担得起分内职责事务的“铁肩膀”。
抓工作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必须抓党校。大沥通过激活党校“神经末梢”,畅通“毛细血管”,同时链接上级优质师资、培育本土讲师,开发具有大沥本土特色的课程,通过线上“云党校”和线下“铁军学院”,将教育延伸到基层党员、企业负责人、楼长巷长、乡贤骨干等,打造高素质的铁军队伍。同时,大沥还建立铁军骨干库、铁军后备库、轮岗交流库这三类人才库,推动优秀干部下沉一线。
这是大沥铁军潜意识中透露出来的那股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也是大沥铁军想要继续展现出的时不我待的奋斗意识。在一线“学以致用”,在一线攻坚克难,大沥铁军通过“理论+实践”的法子,锻造队伍有勇有谋的真本事!
“大沥铁军这一段时间以来英勇无比,打了一场又一场,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攻坚战。”在活动现场,南海区委常委、大沥镇党委书记何春云表示,大沥铁军是铁打的队伍,铁了心要干,而且要干好。
“我认为,大沥铁军各级干部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大沥铁军精神的影响力之大让我感到惊讶。”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现场分享大沥铁军精神深刻影响普通民营企业的经历,代表南海区委对大沥铁军作出表扬。
接下来,以“四大工程”锻造“胆与魂”的大沥铁军,一定能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战斗姿态、征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迈步前行,继续书写大沥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晴雯吴志恒通讯员陈均毅黎昭映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