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疾控流调人员为溯源流调不舍昼夜
问得细问得全 迅速锁定传染源

■流调人员在汇总疫情信息。 通讯员供图

了解防疫 “侦察兵 ”的故事。
“虽然目前区域内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但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小组要把病例轨迹复盘清楚,密接、次密接的管控落实情况都要继续追踪……”4月21日上午,在南海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黄喜明的要求下,流调现场组的队员们正如火如荼地对本轮本土疫情的确诊病例、密接及次密接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复盘讨论。
此前,南海再次面对一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博弈。根据南海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卫健(疾控)与公安、政数等部门人员开始集中办公,200余名“精兵强将”24小时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一张张桌子、一把把椅子、一台台笔记本电脑组成的“临时办公室”,成为了他们夜以继日战斗的地方。
每一次疫情信息公开都是他们历经磨难的“破案”,看似简单的病例活动轨迹,无不凝聚着背后流调人员的汗水。无论是调查每一个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近期活动轨迹、密切接触者、重点场所等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还是现场采集样本等,流调处置组的每一项工作都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耐心
一个流调电话长达两三个小时
“您好,请问您是×××么?我是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人员。根据系统的推送,您目前是核酸检测异常人员,耽误您一些时间,配合我做一下调查可以吗?”
“您好,我是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人员,请问您在4月21日有无到过……”
在不知不觉间,类似的开场白,吴小龙已经重复说过几百遍。作为流调人员,在接到相关通知后,吴小龙要第一时间对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及其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吴小龙说,问得快、问得全、问得细,是流调工作的精髓;全面收集核酸异常人员的核心信息,询问其近日场所暴露史和相关病例接触史,确定并收集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信息要点,是流调工作的重点。
“在茫茫人海中与病毒擦肩而过的,我们都需要一一甄别出来。”吴小龙说,因为问得细、问得全,可能一个流调电话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有时候,他们也会遇到隐瞒行程、不配合工作,甚至恶言相向的人,“但是为了能更快地做好流调工作,只能耐着性子不停地解释,希望他们配合。”
这段时间里,吴小龙与同事们熬了好几个通宵。流调溯源指挥中心里整晚灯火通明,不看时间,赶完报告后甚至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凌晨三点多,累了、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上一会儿,醒了再接着干,“大家都是这种打了鸡血一样的状态,不说什么累不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吴小龙说。
与病毒赛跑,除了消除“明处”的传染源外,更要“揪”出“暗处里的敌人”。流调人员就像“侦察兵”一样,迅速锁定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最大程度地减少传染几率,让可能的感染者尽快得到排查和管控。
创新
自主开发新系统助力流调工作
在新冠流调过程中,有不少密接及次密接等相关联的人员,需要立刻对人员管控。进驻到流调溯源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后不久,负责后台数据管理的谭荣海便发现了问题:传统储存及传输数据时只能通过Excel表格实现,但过多人使用表格时会使表格打开卡顿。同时,Ex-cel表格在多个部门的传输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效率低等问题。
为此,酷爱“写代码”的谭荣海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自己着手开发一个新冠流调系统。
经过多天的钻研,他自行开发新冠流调系统在试用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每当工作组在工作中发现系统的故障,他总是耐心地去调试和完善,不断与公安、政数部门沟通,在三部门数据系统中整理相关核心信息,最终推出一个较为完善的2.0版本。该流调系统的使用,对疾控部门追溯源头,判定密接者、次密接者,强化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管控提供快速精准的技术支撑,流调工作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
问起谭荣海开发该系统的初衷,他表示,自己从小就热爱计算机,对系统软件开发有浓厚的兴趣,“用我的兴趣,更好地服务我的工作,为大家提供便利,这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
文文//珠珠江江时时报报记记者者许许可可可可通通讯讯员员温温彩彩银银盘盘玮玮张张炜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