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直击
这群“病毒猎手” 捕捉病毒快准狠
探访南海疾控中心检验股新冠实验室,了解核酸检测工作全过程

■检验人员对复核样本进行双仪器检测。(通讯员供图)
“值班人员请注意,有一批复核样本即将送达,请做好准备!”4月12日凌晨2时,一个紧急电话,让原本有些疲倦的郭铭达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好的。”挂掉电话后,郭铭达快步跑到洗手间拿冷水冲了把脸,用手掌拍打着脸颊让自己保持清醒。随后,他来到防护服穿脱区,与队友熟练地穿戴N95口罩、帽子头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三级防护装备。
郭铭达是南海疾控中心检验股新冠实验室一名工作人员,他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病毒猎手”,在万千样本中捕捉病毒的蛛丝马迹。而这样高强度捕捉新冠病毒身影的日子,检验股的18名工作人员已经持续了近三年。
标本检测要又快又准确
“我们接触的都是一些可疑阳性样品,为了群众的安全,必须在2小时内出具实验结果,并反馈给现场及时进行疫情处置。”郭铭达说,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检验股的18人团队是24小时连续排班的,“通宵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穿好三级防护装备后,郭铭达与队友还需要准备好检测用的试剂,并对检测仪器进行预热。标本送达时,他们分秒不停地接过采集箱,对样品表面进行消毒,随后走进PCR实验室。
南海疾控的PCR实验室为负压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在这里完成。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室、样本处理室、扩增室三个部分。
连日来天气炎热,由于负压实验室内空气不流通,再加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检验人员经常会全身被汗水浸湿,行动也会变得缓慢。
“但这不是最可怕的。”郭铭达说,他们最怕的就是高温导致护目镜起雾。样品前处理、核酸提取、试剂配制、扩增检测……每一步检测都要精准加样,稍有分神就可能出错,“没有办法,起雾也要继续做,要保证2小时出结果。只得努力把眼睛睁大,从满是雾气的镜片里寻找一个能看清楚的地方。”
“对于复核标本的检测不仅要快,还要准确。发挥我们一锤定音的作用,必须做到零出错!”这是检验股股长冯耀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要求团队成员对于每一次复核都做好严谨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检测试剂和样品提取时,都要加入多个外部质控。”为了互相佐证杜绝出错,实验室的每份标本都会采取两套不同试剂、三台仪器进行复核。
他们也会疲倦却从未退缩
早上6时,郭铭达才与队友完成这一班的检验工作,走出实验室。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你觉得累吗?”记者问道。郭铭达笑了笑,说:“说不累是假的,但在打赢这场战‘疫’前,我们不能停下。”
从疫情初期的坚定逆行,再到疫情形势严峻时的冲锋在前,南海疾控检验股成为南海区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一件“硬武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们也会疲倦,却从未退缩。
事实上,新冠病毒应急检测之余,检验团队日常检测也不能停。南海区各类食品、水质、公共场所环境和常规疾病防控类监测;区内各医疗机构新冠检测实验室质量评估;疑似实验室污染事件处理等,都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在冯耀基的带领下,检验股在月度的全省新冠检测考核和年度多项省市级比对考核任务,都能取得优秀成绩。
“等疫情结束了,我们科室要好好地聚餐。”郭铭达感慨道,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安心地吃一次饭了。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通讯员温彩银盘玮郭铭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