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载南医搬迁“满月” 转场更显担当转型激发活力
让优质医疗惠及更多群众,助推健康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俯瞰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医院供图)

▲旧院区医护人员将患者运至新院区。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摄

▲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揭牌。
珠江时报记者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穆纪武摄摄

▲新院区先进的药物配送系统
2月24日,是南海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医”)搬迁“满月”的日子,一个月来累计门急诊7万人次,入院3700人次,手术量1200人次,从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医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对新南医的信任和需求只增不减。
转场更显担当,转型激发活力。纵观南海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南海区人民医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76载,从中心城区到狮山小塘,对南医来说,未来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扛起守护400万南海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旗。
使命召唤
让优质医疗惠及更多群众
南医从中心城区搬至狮山小塘,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更多老百姓谋民生福祉。
新南医试运行以来,共有36个专科病区开放。经过一个多月筹备,肿瘤三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和消化内科二区均顺利开科,接下来还会有急诊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二区、普外二区等更多专科陆续开放。新南医临床学科建设发展将逐步迈上新台阶,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及时、更优质、更贴心的诊疗服务。
数据显示,从1月24日搬迁以来,截至2月24日24时,新南医累计门急诊7万人次,入院3700人次,手术量1200人次,医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正如南海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巫祖强所言,尽管搬离中心城区,但群众对南医的信任和需求依然只增不减。
公立医院是集中体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窗口。建于1946年的南海区人民医院,前身为广东省立第三医院,医院秉承“厚德,精诚,共济,致远”的文化理念,经过76年的高速发展,规模由小变大,逐渐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三甲医院。南海的医疗“龙头”,践行着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
但是,长期以来,南海人民医院旧院区受周边条件限制,院区较为陈旧,交通拥堵、环境拥挤嘈杂,高精尖技术引入和科室人员队伍质量提升均受限,不利于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旧院区所在的禅桂区域,周边医院林立。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南海东部片区,不利于全区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据南海区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海常住人口约366.73万人,加上流动人口整体超过400万。其中中西部地区人口已超二百万,市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大。而全区共有15家公立医院,在数量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以狮山镇为界,东部三镇占有9家,西部三镇仅占4家。而二级及以上医院,东部有8家,西部只有3家。南海区人民医院搬迁至狮山,将覆盖到更多的人民群众,打破中西部片区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
激发活力
助推健康产业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新南医落点狮山,将化成一股新的活力注入产业发展之中,为南海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3月1日,大健康产业暨防疫科技园项目成功取得南海区狮山镇兴业路以西、前进路地段一宗约238亩的建设用地。按计划,项目方将用5到8年时间,将园区建成以防疫科技为主,集产学研政融于一体的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佛北战新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与龙头。
这是南海区狮山镇六天内落地的第三个产业龙头项目。紧抓佛北战新产业园开园契机,狮山制造加速升级迭代,着力构建“两高四新”产业体系。2020年,狮山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超44亿元,拥有传统优势产业口腔器材制造企业超100家。
这个时机,新南医进驻狮山恰到好处。业界普遍认为,3至5年狮山生物医药产业必将成势,成为狮山一个重要的产业集群。而这恰恰与南医未来着力打造综合癌症中心的规划不谋而合。
提高健康水平,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在产学研合作上,华工与南海一直有着坚实的基础。肿瘤专业是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和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高度契合共谋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未来的肿瘤专业将会是设备的竞争、药品的竞争。新南医地址所在狮山镇以装备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其中聚集了不少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将为日后“产学研用”的高效高质结合提供支撑和便利。
研究转化需要有地方承载,借助产业平台,新南医将与华南理工大学加强科技项目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对接,促进创新创业团队落地,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南海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华工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强强联合,助力南海区“两高四新”产业发展。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疗产业发展格局中,新南医将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站位更高、领域更宽、前景更可观。
更显担当
引领南海医疗水平再攀高峰
从谋划、筹建、实施、到启用,历经10年,奋斗的足迹历历在目。一所医院,有时就是一部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缩影,南医就是这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发展也将引领着一座城市医疗水平再攀高峰。
新院区的战略选择,究其缘由,对医院而言,是医疗技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对南海而言,是区域优质高效医疗资源的新布局,是打破南海东西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抓手;对新兴产业发展而言,是打造“产学研用”大健康产业链的重大平台,将更好地为南海构建“一轴一核两带”城市空间格局奠定重要发展条件,赋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南海区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表示,长期来看,新南医将与华工共同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三甲医院和国际知名的综合癌症示范中心,力争在五年内将癌症中心整体实力提升到位列华南地区前5名;十年内癌症中心整体实力进入华南地区前2名,建成肿瘤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二十年内癌症中心肿瘤防治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名,综合癌症中心成为国家防癌抗癌南方基地,成功申请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同等层次研究机构。
作为南海的龙头医院,南医挺起南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脊梁,守护南海40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其发展的中心思想。纵观过去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以新南医为主导,通过与区域各级医疗机构的深入合作、密切联系,为老百姓提供有效、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辐射到南海更多区域,南医计划与各镇街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紧密型的医疗联盟,扎实组建特色专科联盟,规范分级诊疗,彻底打通急危重症患者的绿色通道,实现医疗服务功能错位、有序发展。另外,通过提升互联网医院服务内容,突破“地域限制”,连通基层医疗网底末梢,提供远程专家门诊、线上健康指导等服务,实现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医疗资源供给。
南海卫生强区建设呼唤着与其内涵相匹配的“新阵地”。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启的新起点,新南医立足南海中部,绽放于佛山副中心,冠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六临床学院,这所以癌症和急危重症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胸怀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的国际化综合品牌医院,正以更强势的姿态扬帆启航,奋力开创“健康南海”建设新局面。
/短评/
南医搬迁背后是“挪活”与“焕新”
◎蓝志中
作为南海区的医疗龙头、综合性三甲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从中心城区整体搬迁到镇(狮山镇),这在全国是罕见的。这座“含金量”巨大的医院搬迁背后原因是什么,又为南海带来了什么?
一是推动南海区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需要。目前南海区公立医院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而中西部片区人口占了全区的一半以上,市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大。南医搬迁到狮山,将辐射带动中西部片区,覆盖更多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打破中西部片区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让优质医疗惠及更多群众。
二是南医本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向空间要发展的战略部署势在必行。南医旧院区受周边条件和地理空间限制,已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南医的搬迁,“建”起了全新型、数字化的龙头医院,“挪”活了城区老牌医院的医疗资源,这一“建”一“挪”,为南海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建设迈出了整合提升的一大步,它代表着南海区健康资源的发展迈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三是南海产业战略部署的需要,为南海西部大开发构筑健康枢纽。南海提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目标,以千亿产业大镇狮山镇为中心的西部片区承载着重大的使命。目前,狮山镇已拥有佛山西站交通枢纽、石门中学佛山西站校区和华师大附属南海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的教育枢纽、南医新院区带动辐射的健康枢纽,这些交通、教育、健康等民生设施配套将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吸引大批优质产业聚集,为南海西部大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南医新院区的选址,与南海科学统筹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和产业发展布局分不开。狮山镇在打造“千亿镇”计划,新南医迁址狮山后,将有助于形成与南海中西部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促进狮山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引擎”。
南海对医疗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体现了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以新南医为核心的健康服务网络体系,为南海现代化城市发展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网”,通过新南医向周边辐射扩散,不断提升南海区整体医疗服
务水平,同时也带动南海城市发展的脚步,焕发出新的活力。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方婷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蓝志中
通讯员梁筠仪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