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爱的一天,发现南海大爱

◎赵艳丽
2月21日,佛山进入此轮超强冷空气最冷一日,到2月22日,五区寒冷橙色预警信号仍生效中。市民纷纷感慨:“这是十多年来最冷的一个正月!”
寒潮天气不仅仅是冷那么简单,骤降的温度,伴随的风雨,给农林养殖、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市政维护、学校教学、市民出行等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影响。面对这道“新春抽考题”,南海各战线用真情、用坚守、用呵护,保障着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也保护着寒潮中最需呵护的群体,汇聚成此轮寒流中最大的“暖流”。
有人说,一座城市对待流浪汉的态度,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温度。我们看到,为了帮助城市的流浪者们御寒,南海区救助站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齐齐出动,他们带着御寒衣被和干粮,持续多日在街头“扫街”,车站、公园、桥底、公交站……每发现一名流浪者,都会询问他们的诉求,为他们送上保暖衣被和食物,劝说他们“进站”过夜御寒,还帮一些有意回家的流浪者解决实际困难。他们的一声声询问、一句句关怀、一个个“温暖礼包”,就是这个城市最好的温度。
有人说,一座城市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代表着一座城市文明的程度。我们看到,在南海各个核酸检测采样点,都有醒目的红马甲在穿梭,有的为市民解答疑惑,有的帮市民核验信息,有的维持现场秩序,有的为前线医护人员送上暖心姜茶。风雨无阻、守望相助,他们有的是返乡的大学生,有的是辖区内的热心党员,但都无私担当起志愿者这一角色。每当群众有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会出现,他们是文明南海最美的风景。
也有人说,一座城市对待最需呵护的群体的方式,体现着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下。我们看到,当路遇一名白发老人雨夜躺在地上时,里水民警第一时间通知医院安排救护车来救治,在等待的间隙还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人身上,并为老人撑起“保护伞”;我们看到,镇街、社区的工作人员,纷纷走进敬老院、颐养院、独居老人家、孤寡老人家,为他们送上关怀和温暖;我们看到,在南海各学校的内外,校长、老师和家长义工为入校的孩子们遮风挡雨,学校餐厅为孩子们准备暖汤;我们看到,佛山民间救助机构菠萝救援队开出流动餐车,为寒潮中坚守一线的环卫工人、防疫人员、流浪者等送上姜茶。(下转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