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广府文化在南海的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举行
保护传承广府文化要重视宣传推广
珠江时报讯(记者/洪晓诗通讯员/高欣妍)1月11日,“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岭南广府文化在南海的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南海人才主题方志馆揭牌仪式及《道光<南海县志>校注》首发仪式在南海人才馆举行。省内研究广府文化及南海地情的专家参与活动。
主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岭南广府文化在新时代下的新内涵、新形态、新跨越和新发展进行广泛讨论和深入研讨,助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指出,岭南广府文化在南海的发展分为西樵山石器、明清理学和桑基鱼塘、清末变革、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等几个代表性阶段,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是中国和世界沟通的窗口。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任建敏则认为,保护和传承广府文化,要重视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年轻人产生对广府文化的认同感。
昨日,广东省首家人才主题方志馆在南海人才馆正式揭牌,双馆合作,进一步丰富馆藏内涵、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对外交流,对人才文化及地情文化宣传推广、南海人才素质提升、南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
现场,《道光<南海县志>校注》正式首发,地方志书又再添新成果。据悉,南海区档案馆、区地方志办委托北京大学博士王小超、刘黛校注的《道光<南海县志>校注》,历时两年,在南海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南海区博物馆等单位支持协助下完成。这是当代人首次对明清《南海县志》进行的系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