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兴乡 黄金万两

◎蓝海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全域土地治理和乡村振兴,推动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取得新成就。这一思路的着力点在“土”,落脚点在“城”“乡”,充分证明了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空间集聚连片的重要性,也充分展示了政府紧紧扭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推进城乡在产业、环境、民生等各领域共同繁荣的智慧和雄心。
土地治理,为何要治
土地问题,事关重大。
当前制约南海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是什么?政府、企业、学者、基层群众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最突出、最紧迫的,还是土地问题。
南海土地面临三重困扰,一是细碎,二是分散,三是低效。先说细碎,以块数计算,八成左右的农用地是十来亩的,难以发展规模农业。相当一部分工业用地是几十亩的小地块,大规模连片产业空间紧缺。生态用地连片程度也不高。再说分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散属于2300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怎能不“散而不聚”?据统计,南海区存量储备土地总数不少,但是分布零散的问题突出,十来亩的小地块接近一半。最后说低效,18.9万亩的村级工业园是利用低效的典型代表。也就是一半的现状工业用地利用得不理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归纳起来一句话,辖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南海不缺土地,缺的是大规模连片且高效利用的土地,缺的是合理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如果南海在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拓展连片土地空间上难有突破的话,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覆盖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就难有大的进展。
土地治理,有何良方
土地治理,势在必行。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治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精准高效、系统集成,要将着力点放在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集中连片高效再利用上,以更大勇气和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特点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土地制度体系,以更加精准、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推动治理工作持续突破。
何为新型土地制度改革?与以往的土地制度改革在内涵上的区别是:改革力度要更大,要以推倒重来的决心,开展土地制度全面重构,支撑土地空间大腾挪,努力实现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功能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综合性要更强,要推进不同权属、不同用途、不同区域的土地联动改革改造,国有用地、集体用地都要涉及,工业用地、永久基本农田和农用地、生态用地、宅基地都要涉及,各镇街、各村居、各产业园的用地也都要涉及;系统性要更强,要从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各方面各环节系统发力、配套改革,构建系统集成、务实管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土地制度体系。
应用新地改改革成果,落实新治理工作任务,需要做四篇文章。
首先,做强激励的文章。要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制度成果,突出土地同权同价,全面激发空间重构的社会活力和市场动力。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政策体系,提升农村土地权能,不断活化农村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有力支撑。在深化集体土地租赁产权确权、抵押质押融资、产业载体项目分割销售、增值利益共享方面有更大突破。
其次,做大整合的文章。要强化建设用地连片整合、集约利用,推动城乡产业空间重构。按照规模连片、高效集聚的要求,积极整合利用国有和集体建设用地,全力推动村级工业园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争取在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整备制度、推进混合开发和联动改造、土地“集转国”、建设大规模现代产业社区等方面有更大突破。
再次,做好保护的文章。要强化农用地连片保护、节约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空间重构。保护和利用好农用地,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连片开发利用,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取在推动农业规模集聚发展、城中(郊)村整村改造、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升农业质量和竞争力等方面有更大突破。
最后,做精修复的文章。要强化生态用地连片统筹、系统修复,推动生态空间重构。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统筹治理,着力推动全域生态空间重构,争取在创新生态用地腾退动力机制、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推进机制、大力拓展生态空间等方面有更大突破。
土地治理,前景如何
扭住关键,前景可期。
当前,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总抓手的土地治理工作正在全区轰轰烈烈推进。一批久攻不克的片区顺利消除阻力、解决问题,一批连片空间正在腾挪归并、逐步成形。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抓好土地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统筹,把解决土地问题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上谋划和推进,把各项制度堵点打通,把改革和治理高效联动起来,把改革的探索成果和集成应用高效统筹起来,当前南海探索新型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治理,必将在产业、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高质量发展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必将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新地改、新地治的活力必将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充分涌流的能量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