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部署开展全区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建设工作
整治 16类突出问题 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
珠江时报讯(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冼荣超陈曾悦)昨日,南海区召开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动员会,部署开展全区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区委书记顾耀辉参加会议并强调,南海区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对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围绕房地产建设的土地交易流转、规划建设、销售租赁、售后管理四个阶段,健全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
力争明年6月前解决一大批风险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人口大量流入,南海区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在满足群众住房需求、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同时,涉房地产领域的矛盾纠纷成为了当前区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为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南海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南海区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建设总体工作方案》。会上,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麦绍强对《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
根据《工作方案》,南海区将按照“打”“建”结合原则,深入开展房地产领域突出风险大排查、大诊断,全面检视问题,找准“病根”。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楼盘,以及涉房地产领域存在的土地权属纠纷、农村土地合同纠纷、工程款纠纷、学位、车位等16类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力争在2022年6月前解决一大批风险点。
《工作方案》提出,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案件,要按照“一案一策一专班”的工作原则,对准核心问题,落实包案制度,对应的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统筹案件的化解工作,确保在2023年6月前重点个案得到妥善化解。在巩固提升阶段,要全面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存量重点案件得到100%化解。
麦绍强表示,在长效监管方面,南海区将紧紧围绕房地产建设的土地交易流转、规划建设、销售租赁、售后管理四个阶段各个审批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类型,坚持齐抓共管、依法治理,从源头防范、巡查监管、责任追究等多方面着力,建立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
推动房地产市场监管由事后向事前转变
这次南海区提出的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建设,监管范围既包括国有建设用地房地产的开发,也包括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要把两者统筹起来,实行统一管理。”顾耀辉表示,南海区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对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进行“精准拆弹”,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严从实做好各项工作。
如何做到监管全覆盖、无死角?顾耀辉强调,聚焦重点,南海区要打造协同联动的“智慧中枢”,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打通涉房地产领域所有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起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一张图”平台。针对审批、巡查、预警三条线和土地交易流转、规划建设、销售租赁、售后管理四个阶段,加快构建“三横四纵”平台架构,推动房地产市场监管由事后向事前转变。同时,要坚持专项整治和突发防控“两手抓”,搭建“全面整治—重点化解—突发处置”防控稳控“骨架”,力争用两年时间推动重点案件100%化解。要打通涉房地产监管的各条“经脉”,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长效性综合治理体系。
除了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南海区还要发挥党建引领社会共治的力量,用好“创熟”机制,推广街坊会、楼长制、网上议事厅等新型社会治理载体,引导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紧抓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治理
打造智慧管理“中枢”
打通涉房地产领域所有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一张图”平台。
针对审批、巡查、预警三条线和土地交易流转、规划建设、销售租赁、售后管理四个阶段,加快构建“三横四纵”平台架构。
搭建防控稳控“骨架”
坚持专项整治和突发防控“两手抓”,搭建“全面整治—重点化解—突发处置”有机统一的架构,形成防控稳控的强大态势。
畅通综合治理“经脉”
打通涉房地产监管的各条“经脉”,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长效性的综合治理体系。
激活社会共治“末梢”
发挥党建引领社会共治的力量,用好“创熟”机制,推广街坊会、楼长制、网上议事厅等新型社会治理载体,引导各方主体参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