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催人崇德向善“文明之花”绽放西樵
以道德榜样为文明风向标,不断引领文明创建深入各个阶层和城市角落


■志愿者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陈燕梅为学生讲解智能手机应用技巧。

■从面子到里子从面子到里子,,““创文之风创文之风””吹遍西樵镇的街头巷角吹遍西樵镇的街头巷角。。
11月5日,来自西樵镇中心小学的陈燕梅老师在北京捧回“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里面的人是这座城市文明因子的重要构成部分。“道德榜样可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围,对于西樵而言,道德榜样也是创建全国文明镇的一支强大生力军。”陈燕梅说。
事实上,让道德榜样成为文明的风向标,不断引领文明创建深入到各个阶层和城市角落,是西樵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创新举措,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
榜样引领一个人照亮一群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穿过西樵镇中心小学的操场,“智乐康园”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响亮的歌声不时传出,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爱国歌曲。当看到陈燕梅出现时,孩子们纷纷露出笑脸跟她问好。
“在孩子的心中,陈老师就是‘天使妈妈’。”洪锡如是西樵镇中心小学特教班的一名老师,在她看来,陈燕梅不仅是榜样,更是一名指路者。
2004年5月,陈燕梅的双胞胎女儿降生,却因先天性视网膜病变而双目失明。面对残酷的现实,陈燕梅勇敢面对。“让孩子回归正常环境中成长。”她坚持融合教育,尽心尽力抚养女儿,培养她们独立生活能力和艺术兴趣。
在多年悉心照顾和培养女儿的过程中,陈燕梅积累出一套自己的特殊教育经验。2012年9月,陈燕梅从语文老师岗位转到特殊教育岗位,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特教课程,并积极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制定适合孩子的成长方案。
面对一些家长的质问或无所谓的态度,陈燕梅总是据理力争:“孩子有缺陷,就要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吗?”“不要抛弃不要放弃,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
2018年,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现状,陈燕梅组建了“普特共融小组”,发动学校老师、厂企热心人士共同关注特殊儿童,扩大特教力量,特教班从只有1名教师发展到拥有百人关爱特殊儿童的团队。在陈燕梅的带动下,学校普特共融团队每月开展不同形式活动,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发展动态,多了解特殊孩子未来就业发展方向。如走访西樵爱心工场,参观企业生产流程,还请来“过来人”讲述就业故事等。
普特共融团队还在校园内开展融合行动,让特殊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上体育课、升国旗、打扫卫生等,树立特殊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普通孩子的爱心。“多给他们耐心与关爱,他们也能像普通人一样,过上自立自强的幸福生活。”陈燕梅告诉记者,刚到特教班的小陈(化名)一见到陌生人便抱着老师大哭,经过引导后变得阳光开朗,毕业后还学会了按摩技能。
2016年特教班迎来了一位“超级破坏王”小亮(化名)。他折断同学眼镜、弄坏课室设施……让老师很是头痛。陈燕梅得知小亮的情况后,摸准他学习作息时间,跟他一起在操场跑步,与他分享早餐,还给他分派负责课室植物养护的任务,慢慢地教导他改变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如今,小亮主动承担起班级大小事务,还懂得关心同学。2019年教师节,小亮将一幅画有一棵大树和树下几朵七彩小花的画作送给了陈燕梅。“大树是陈老师,小花是我们。”小亮断断续续地说。让陈燕梅惊讶之余,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刚来到学校时,陈燕梅提出的融合教育就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提出的对孩子们的无差别对待,在校内营造了一个平等的氛围,让我看到特教这个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洪锡如说。
2018年,陈燕梅带着双胞胎女儿到凉山州参加扶贫活动;2020年,在女儿的支持与鼓励下,陈燕梅远赴四川凉山州喜德县支教,点亮更多特殊孩子的人生。
至善西樵“文明之花”盛开
11月5日,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的陈燕梅激动不已。“不忘初心,更加努力做好榜样引领,传递正能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表彰活动上,聆听了湖北快递小哥汪勇、特级航天员景海鹏等全国道德模范代表的事迹后,陈燕梅如是说。
陈燕梅,用人间大爱和教师之魂书写了一个个真情故事,在她周边乃至西樵传递着正能量,成为引领本土道德风尚的力量。“在充满着正能量的小镇中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11月5日晚,市民叶紫梦在转发陈燕梅获奖报道时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黄伍根、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的梁汉宜、撑起风雨飘摇家庭的伍祖建、助女儿圆梦东京残奥会的梁志响……今年以来,西樵镇内一个个暖心故事与道德模范人物相继获得省、市、区的关注,获评“广东好人”“佛山好人”等称号。
2021年6月,西樵镇启动第四届“至善西樵”道德人物评选活动。4年来已累计评选出64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两年磨一剑,选树道德人物不仅展现了他们在新时代的担当,也塑造了向上向善氛围,为创建全国文明镇提供榜样力量。”西樵镇党委委员王玉桥说,更多优秀人物与事迹持续传播西樵正能量,成为镇内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来,西樵镇主动对接上级推荐命名活动,48人次获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佛山好人、南海好人等荣誉称号。同时,“金瓯好家风”“儒溪好女人”“简村好青年”“百西孝善子女”等村居评选活动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西樵镇文明办今年以来亦先后开展道德模范走访慰问活动、身边好人点赞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关爱、争当道德模范的长效机制。
正如王玉桥所说,现今“道德明星”正成为文明的风向标,不断引领西樵文明创建深入各个阶层和角落,成为西樵迈向“全国文明镇”的创新举措。
如陈燕梅,在2017年获评“至善西樵”道德人物,在镇文明办主动对接上级推荐命名活动中,先后获评2017年“广东好人”、2018年“中国好人”、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全民参与共享文明成果
“行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作为一名老党员,群众所需我更要义不容辞。”樵华社区老党员黄伍根在今年获评“广东好人”称号,他一直以来践行着“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到人”的志愿服务信念,把帮助街坊邻里解决困难、照顾患病独居老人、探访慰问困难家庭当作自己志愿服务的日常。
今年70多岁的街坊梁日便是被黄伍根为街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2014年,梁日与黄伍根一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跟着他探访慰问困难老人,帮助有需要的街坊。“只有参与其中才有感同身受,看着街坊们露出的感谢笑容,自己也感到很开心、很有意义。”梁日说,黄伍根不仅是她的好大哥,也是他们的榜样,让他们14名成员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帮助,凝聚成一股正能量,在社区不知疲倦地服务着。
无数的榜样汇聚成爱的河流,西樵镇正形成全民向善及参与文明建设的氛围。这也有赖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所带来的成效。西樵镇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为载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阵地,形成“1+33+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办在百姓家门口”,持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目前,全镇33个村居已全面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区梦觉生平事迹馆、启鸿创益中心以及一批学校相继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进一步营造文明实践活动氛围。
“节目丰富多彩,还能跟孩子一起学文明知识,为在家门口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点赞。”今年以来,西樵累计开展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50多场次,惠及群众超47万人次。梁小姐是樵乐社区居民,她说带着孩子参与其中,学到不少文明知识。
此外,在一个个“道德明星”的影响带动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成效,如樵华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樵乐社区获评“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爱国社区获评“广东省文明单位”。
此外,西樵还建成一批党建公园,在官太路建成2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在多个村居建成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在环山路、樵金路等路段打造一批塘头棚宣传墙绘,结合节点在公交站亭、灯杆旗、宣传栏牌等地方大力刊播各级各类公益广告。
西樵镇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包括“至善西樵”道德人物现场交流、“寻找文明达人”线上问答、“星级文明家庭”推荐命名等活动。同时,通过整合周边的听音湖广场、功夫体验馆、展览馆、篮球馆等设施,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联动“1+33+N”文明实践矩阵,进一步提升全镇实践所站点工作成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记者手记
榜样力量点亮正能量之光
西樵,风景秀丽,生态宜居。它的美,也体现在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2017年,当西樵镇道德人物评选如火如荼开展时,陈燕梅对此并没特别关注,获评“道德人物”后,她却有了新的思考。“通过我一个人的影响,带动更多人参与或关注特殊教育,岂不是更好?”从那一届开始,陈燕梅先后获评2017年度“广东好人”、2018年度“中国好人”和2021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这让她获益匪浅。而她也带动起更多人,为折翼孩子点亮未来道路,也点亮了城市的正能量之光。
“西樵不乏榜样模范,在他们的影响下,向善的氛围逐渐浓郁。”陈燕梅认为,每一个道德人物的事迹都让人感动与佩服,他们正成为西樵文明创建的一支生力军。
的确,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根标杆。西樵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明的建设与道德的浸润,榜样的大量涌现,折射的是西樵镇文明建设的成效。
自2015年起,西樵镇积极挖掘道德模范,让陈燕梅、黄伍根、梁志响等一批道德模范影响着周边亲友,带动着更多人温暖着一个乡镇,以“小举动”撬动“大文明”,逐步在全镇形成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道德风尚。
如今,榜样力量点亮城镇正能量之光,文明之花盛开在大街小巷。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西樵镇文明办图片由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