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地变公园 厕所变菜园
桂城平南社区持续推进“四小园”建设工作,让“环境黑点”变为乡村亮点

■管养人党员李东成给“小公园”的花草浇水。

在桂城街道平南社区,不少居民的房前屋后都实现大变身。原本堆放杂物的闲置地,如今成了一个个小而美的菜园、花园、公园,村民在家门口就过上了闲情写意的生活。
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来,桂城街道因地制宜盘活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打造一批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通过“小切口”带动乡村风貌“大变化”,村庄小角落微改造工程让一块块闲置地变成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线。
“小公园”让村里多了休闲好去处
一张石桌、一条小路、数棵绿植,在祥罗村罗冲地堂一巷6号地块,一块原本堆满杂物的烂地,经过改造变成充满设计感的“小公园”。映衬着后方的古典红墙,整个角落焕然一新,仿佛让人走进欧式“庄园”。
“以前这里蚊子多,烂地一
片,我们出门都尽量避开,现在这里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公园’,可以坐下休息,小孩也可以在这里玩耍,改变真的很大。”附近的居民罗婆婆十分满意地点赞道。
而这里的管养人、党员李东成也把它当成家里的花园,对它进行精心管理。“我每天最少过来两次,浇花淋草、捡起垃圾等,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也不希望被破坏,一定要尽心尽力为群众维护好一个美丽的角落。”他说。
据悉,该处作为平南社区首个“四小园”建设的示范点,其成效被社区居民看在眼里,接下来其他地方“四小园”的改造也顺利推进。
“烂地”变“宝地”改善村民生活
而在五斗村五斗大道东44号地块,一个村民自建的废弃厕所被改造成“小菜园”,种植了红葱头、生菜、小白菜等蔬菜。“菜种播下去已经一个多月了,现在准备收成,能吃上家门口种植的安心蔬菜真好,也十分方便。”村民们纷纷表示,自从有了“小菜园”,邻里互动也多了,大家经常一起交流种植经验,分享劳动成果。
此外,“小花园”也为乡村增色不少。在五斗村三胜一巷3号这里,一处新近改造的“小花园”装上了竹篱笆、栈道,还种植了黄花风铃木、小叶紫薇、桂花和肉桂等观赏绿植,摇身一变成了一个
独具特色的地方,与之前杂物和建筑废料乱堆放、蚊虫孳生的环境天差地别。
“我们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烂荒地,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村民们由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看到成果后,纷纷向社区提出希望把家门口的地块也纳入改造,说明‘四小园’的建设获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平南社区党委委员梁照锋表示,目前社区已建设19个“四小园”,今年年底前还将增加至60个,让“环境黑点”成为乡村亮点,让乡村环境更加优美,更加生态宜居。
除了推进“四小园”的建设,平南社区还重新规划建设社区停车场,加强社区卫生环境清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