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办“学院” “陌邻”变“睦邻”
丹灶仙湖社区开办学院为居民搭建沟通平台,助邻里感情融洽

■仙湖社区学院组织辖区文艺爱好者组成社区合唱团参加演出。

在南海丹灶镇仙湖社区,有一所特别的学院,社区居民不但能在这里学习琴棋书画,还可以发挥“余热”,在这里当老师,教居民们画画、唱歌、跳舞,收获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这就是居民“家门口”的乐园——仙湖社区学院。作为“创熟”试点社区之一的仙湖社区,以学院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资源,社区居民之间的熟悉度、互信度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提升,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友好相处,曾经的“陌邻”变成现在的“睦邻”,为“创熟”工作奠定基础,从而有效推进基层治理。
文娱活动让居民活力“燃起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作为一个城市社区,仙湖社区的居民以新南海人居多,如何让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可以互相认识、沟通、联络,增进邻里感情呢?
仙湖社区2020年成立“仙湖社区学院”,坚持“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办学理念,深入发掘社区16名优秀人才担任社区学院首批教师,开展绘画、书法、舞蹈、插花、健康操、太极等众多课程,为社区居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居民互相认识、沟通、联络。
每晚七点三十分,仙湖社区祈福南湾舞蹈队成员们,在仙湖社区学院首批讲师卢玉兰带领下,开启了舞蹈课学习内容,舞蹈队成员们精神奕奕、热情起舞,充分展示了广场舞健康、富有生机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以前吃完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饭后就过来跳跳舞,锻炼一下身体,心情都愉悦了。”退休在家的社区居民玉姐生活丰富多彩,有赖于社区学院开展众多课程可供选择,“根据时间排期我选择了瑜伽、烘焙、舞蹈、书法等课程,动静皆宜,与我的性格十分合拍,退休生活真的太快乐啦!”玉姐说。
和玉姐一样,参与社区多项课程的居民还有梁姨,年轻时热衷舞蹈的她,听闻社区学院开展舞蹈班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经过讲师的训练彩排后,与玉姐等姐妹共同登上了仙湖社区活动汇演、南海区大型演出和庆祝活动,演出时的华服和优雅舞姿,吸引了居民积极报名参加舞蹈队。
“风里雨里,我们在仙湖社区学院等你。”这句话在仙湖社区学院的学员中口口相传,成为凝聚居民情感的一份约定。
“以前上下楼居民之间,有时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纠纷,现在大家在社区学院里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了个人文化素养,大家慢慢熟悉了,关系也比以前融洽多了。”仙湖社区居民张娟说。
如今,仙湖社区学院里的文娱活动让居民活力“燃起来”,成为促进邻里和谐相处的社交平台,为“创熟”工作奠定基础。
创建熟人社区促邻里融合
除了舞蹈、瑜伽这些文娱活动,在南海“创熟”工作推动下,仙湖社区学院还举办了包括基层党建、文化汇演、群众体育、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关爱儿童、敬老助残等主题丰富的文明和谐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活动的内涵与特色,营造居民齐参与的氛围。
最近一段时间,仙湖社区学院正组织辖区文艺爱好者组成社区合唱团,成员从“50”后到“90”后都有,让社区居民同唱一首歌,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搭建一个加强沟通、增强了解、联络感情的平台,共同唱响美好生活。
11月1日,一大早,社区居民苏姨就来社区学院打听起合唱团的事情,“社区合唱团还可以加入吗?我有老友想加入。”原来,苏姨退休后感觉日子无聊,就参加仙湖社区学院的太极课,每天早上7点,她和社区其他太极爱好者,在讲师带领下,开启了1小时太极健身气功,不仅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好,还认识了一帮老友。
一声声问好、一个个微笑,陌生的邻里熟悉起来,疏远的邻里亲近起来。社区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因为我们社区的居民,居住的小区楼盘比较分散,社区关系网不像别的城市社区那么熟络,我们通过社区学院开展系列活动,拉近居民的关系,建立熟人关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南海丹灶仙湖社区两委干部高永铸说。
凝聚力增强之后,仙湖社区居民更加团结友爱,积极加入了社区重阳节敬老慰问、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当中,不断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发展治理成果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
下一步,仙湖社区将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以仙湖社区学院为依托,吸引居民加入社区治理工作当中,试点在仙湖花园小区成立“暖心小家·星火行动”小区综合治理自治小组,通过居民发现小区问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氛围,助力“创熟”,构建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城市治理体系。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通讯员高永铸苏宇金孔德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