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市图书馆看珍稀古籍展
广佛首次联合举办《广州大典》佛山文献展系列活动

■展览介绍了佛山系列珍稀古籍。
珠江时报讯(记者/王方亚摄影报道)《广州大典》佛山文献展、“佛图”馆藏特色珍稀古籍、佛山历史文化讲座、古籍修技艺体验……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州图书馆和佛山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琅嬛墨痕穗佛韵长——《广州大典》佛山文献展”系列活动近日在佛山市图书馆五楼古籍阅览室开幕,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1月5日。
《广州大典》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旅厅策划并组织编纂,耗时十年,于2015年4月出版,收录历代文献4064种,编成520册,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其中还收录了大量的佛山地方文献资料。
当天,在佛山市图书馆五楼古籍阅览室展厅内,除了《广州大典》佛山文献展,还有佛山市图书馆藏《广州大典》未收佛山地方古籍展、佛山市图书馆馆藏木鱼书展,观众能看到佛山市图书馆馆藏特色珍稀古籍18种——包括顺德清晖园龙氏仿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佛山冯雨田著《冯雨田佛山竹枝词》,以及佛山近文堂刻本木鱼书《玉龙太子走国阴阳扇》等。
作为广东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佛山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深入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我们搜集了佛山各种年代的家谱、族谱,还有反映岭南风土人情的木鱼书190种410册,其中不乏优秀作品,是我们馆藏最具特色的文献类型之一。”佛山市图书馆文献信息研究部负责人介绍,这次活动有馆藏木鱼书展览,观众可以现场看到旧木鱼书实物,不少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文献。
除了展示珍稀的佛山古籍地方文献之外,本次展览还对佛山市图书馆的古籍保护成果和古籍寄存、古籍修复、古籍资源获取等服务进行全面展示。10月23日上午,市民还可以到活动现场,体验古籍相关传统技艺,包括古体验籍修复、线装书制作和雕版印刷等。
当天,佛山史专家罗一星还现场开讲专题讲座《帝国铁都:佛山历史与中华文明》,讲座内容来自罗一星新著《帝国铁都》。据了解,罗一星花费了五年的时间,采用新发掘的明清宫中档案和官私文书资料,深入挖掘了佛山“工商立市”的城市发展路径,确立了明清佛山铸造业的历史地位,罗一星称之为“铸造之都——东亚金属文明圈的核心支点”,并将当时佛山制造的“广锅”贸易提升到“国家品牌”的高度,揭示了佛山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和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