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名师”美人美己 “美育桂城”百花齐放
桂城以打造“四有”好教师为目标,以“三位一体”策略构建教师培养体系

■桂城街道灯湖中学学生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学期。

■桂城开展2021中考语文备考研修班活动,提高备考质量。

■怡海五小校长潘光志分享经验。
美育,是新时代城市提升软实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以美育铺开“十四五”规划新局的桂城,让一场教师与美育的邂逅,碰撞出育人变革的火花。
公民办学校百花齐放,区域发展优质均衡,中考成绩实现高位再突破,2021年佛山中考成绩最高分707分花落桂城,近九成桂城中考生可以入读高中;街道3所学校在核心素养监测中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启建、龙头学校新校舍动工、老牌名校扩建新增学位……
优异成绩和喜人变化的背后,是孜孜以求、开拓进取的桂城教育人。桂城给每位教师提供合适的发展机遇,形成充满个性和选择性的运行机制,造就了桂城教育“百花齐放春满园”良好态势。
教师气质
美育桂城美“师”育美“人”
2021年,桂城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落实“美育桂城”年度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美育桂城,学载未来”,是桂城教育人的初心,是桂城重点打造的教育品牌。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在桂城教育十大重点项目中,专门发布“大匠名师”培育计划,与大学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合作打造“桂城教师学习中心”,开设桂城街道中小学学科骨干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建设专业驱动发展平台和机制,加大名师和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桂城今年的中考成绩实现再突破,呈现“两尖”(七百分层、六百分层两拔尖)和“两高”(重点率、普高率两提高)的特点。中考最高分707分花落桂城,700分以上共7人在南海区,桂城独占6人;全街道663分以上327人,超全区50%;突破600分高分层考生超过2100人。重点率51.1%,普高率(按南海区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计算)88.4%,分别比去年提高3.7%、15.5%。
在桂城教师教育下,桂城学子逐渐成为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桂城街道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作为努力方向,大力推动素养提升工程,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和品质。在2021年南海区九年级潜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监测中,桂城街道3所学校(南海实验中学、南海外国语学校、平洲二中)(全区共8所)获一等奖,桂江一中获二等奖,文翰中学、桂江二中获三等奖。
美的“师”育美的“人”,才能达成真正的“美育桂城”。一组佳绩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南海实验中学实小校区罗华婧玲荣获小学舞蹈类比赛一等奖,映月第五小学聂博凡荣获二等奖;南海外国语学校冼烨荣获初中舞蹈类比赛二等奖;南海区机关幼儿园梁间红荣获幼儿组书法教学设计一等奖等。桂城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家和国际舞台上也是崭露头角,星光熠熠。南海实验中学毕业生黄尧2021年因电视剧《山海情》摘得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奖;桂江小学毕业的“南海双星”足球小子杨嘉健、杨嘉康兄弟赴恒大足球西班牙分校留学,入选中国国家青年队。
锻造强师
科研型大师、高效型名师、进取型教师崛起
高质量的教育根本在于教师,要育优,必先强己。桂城以打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四有”好教师为目标,采取“三位一体”策略,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做到高标准美“己”。
“大城名师”如何炼成?桂城有三大法宝:科研兴教、课改促教、团队助教。这个“三位一体”策略,为桂城培育出一批批科研型大师、高效型名师、进取型教师。
桂城以“新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互联网+教育范式研究基地学校、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学校”为塔身,“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工程为塔尖的“金字塔”式教科研模型,培养更美的科研型教师。
南海区桂江二中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南海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苏乔花,坚持学生电脑制作竞赛辅导20多年,累计获全国奖43项、省级奖148项。她说:“紧跟时代步伐,大胆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研之路,是我们的使命。”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桂城教育人就明白必须向课堂要效率,坚持开展“课堂革命”行动,着力打造品质课堂,巩固高效课堂成果,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科课程纳入学科特色中。
“担任思政教师20年,从希望学生获得全面成长而不仅仅是考取好的成绩,到注重学生内在体验和自我教育,再到思维提升和人格修炼,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作为佛山市基础教育名教师,南海实验中学副校长秦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凝练出属于自己的“道法自然,循理而行”教学风格,让学生学有所得。
在个人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团队助力是必不可少的。桂城“三师工程”即名师示范辐射计划(名师工程)、中层教师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青师成长种子计划(青师工程),构建了教师队伍的发展生态,对教师分层次进行“三格”培养:对骨干教师实行“风格”培养,打造特色课堂;对青年教师实行“升格”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学科的教学骨干;对新教师实行“入格”培养,促使新教师两年“站稳教坛”。
大师坐镇
新建学校的底气老牌名校的担当
特级教师及学科名师是桂城教育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桂城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基石。桂城实施了“特级教师工作室”“未来名师”“未来名校长”等优秀教育人才工程,对于未来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给予“一人一策”全方位专业成长支持。同时,依托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中心组、名师大讲坛等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动品牌教师工程。2021年,李丽云、秦芳、孙明洁、苏乔花四位教师被评为广东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秦芳、何雪滢老师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街道学科名师工作室和各级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和教师专业引领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辐射作用。此外,他们也是新建学校最好的“活招牌”、老牌名校的底气所在。
平洲二中的陈进文校长是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桂江二中的龙海平校长是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这两所老牌名校,正在通过改建扩建项目以及学校品牌的塑造,迈上新台阶。陈进文表示,“名师就是示范、引领、辐射,就是实现面向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的均衡与高质。”
怡海五小是一所高规格、高起点、高追求的新建学校,校长潘光志荣获广东省百千万智能化名校长称号,他的教育追求是“让每一朵花都怡然绽放”,这也是学校的办校理念。潘光志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持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课程改革,打造怡海五小特色科创教育。
名师、名校长为桂城优质教育造血、输血,而高水平教育干部的培育,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以“一校一品牌”形成优质均衡教育格局而言,尤为重要。接下来,为了打造一支有魄力、重实干的教育干部队伍,桂城将组织好各项资源,启动教育后备干部培训计划,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领导力。
雏鹰腾飞
“研训赛”一体化捧出教坛新星
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佛山市第八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传来好消息,桂城选手成绩全面开花,6人参赛5人获总成绩“特等奖”。初中组,平洲二中陈敏获第一名,取得全市公办初中在此项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南海实验中学胡晓怡、郑仕林2人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五名。小学组,南海外国语学校李纯燕获第二名,为桂城历届市赛小学组别中最好成绩。映月中学陈茜与映月七小欧莹莹分获初中组第六名和小学组第五名,实现了映月片区公办中小学在此项赛事上的“两突破”。
对于新教师,桂城注重精神培育,鼓励他们坚定理想和信念,做“有学科素养、有教育主张、有教育情怀”的“三有”教师。同时从学校到街道建立完善的新教师培训体系,以“青蓝工程”助推“教坛新秀”。
街道要求新调入教师申请跟岗名师学习每学期不少于15课时,第一学年上学期在学校上适应课,第二学期在街道集中上汇报课;第二学年内在校或街道上“同课异构”课;第三学年内在街道上“我离名师有多远”的学科比赛课;第五学年内有课题研究或科研成果奖。
完善的培训体系、团结奉献的学科团队、不懈的自我追求,成就了一大批区“教坛新秀”。
2020新入职桂江一中的教师莫小晴毕业于香港大学,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成为桂城教育人。“第一节课感觉特别紧张,同事们都在鼓励我、帮助我,慢慢的我就站稳了讲台。”一年后的新教师汇报课比赛上,莫小晴拔得头筹。
工作5~15年左右的教师,容易进入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桂城街道通过“研、训、赛”一体化机制,培养了一批批“教坛名师”,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教学竞赛,突破职业生涯的高原期。
南海区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大赛,桂城街道有146人获奖,77人获教学技术能手称号,更有10人获技术状元称号,占南海区一半。2020~2021学年度佛山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桂城有35人获教学能手称号,占比南海区总数(79人)的44%。这其中,灯湖五小郑冰瑶,南海外国语学校郑钰玲,灯湖中学黄岚、植渝粤4位老师,获得各自学科的佛山市第一名;另有灯湖中学杨姣娣,南海外国语学校吴斯妮,南海实验中学实验小学部廖丽明、何广滨,平洲中心小学罗子颖,南海实验中学桂外小学部赵岱等共10位老师获得全市前三名。
数读桂城名师“孵化器”
●桂城现有林景飞、陈进文、黄新古、方毅宁、刘凤兰、苏乔花、刘姗、李丽云、胥艳、秦芳、孙明洁等11名特级教师,占全区初中小学总量的72%;
●龙海平等正高级教师7名;
●各级名师工作室总数达到39个,其中街道级15个名师工作室共有263位成员。
●佛山市“三名人才”名教师26人,南海区首席教师2人,南海区名校(园长)20人,南海区名班主任24人,南海区名学科带头人25人,南海区学科骨干100人。
南海区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大赛,桂城有146人获奖,77人获教学技术人手称号,更有10人获技术状元称号,占南海区一半。
2020~2021学年度佛山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桂城有35人获教学能手称号,占南海区总数(79人)的44%。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通讯员冼思琪邓付生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