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首个铝灰应急利用项目试运行,实现铝灰全链资源化绿色利用
“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

■工人将原料推入熔炉,熔铸铝锭。
珠江时报讯(记者/郑慧苗摄影报道)“嗡隆隆……”一阵机器的轰鸣声响起,传送带开始运转,铝灰进入一个大滚筒中。近日,南海首个铝灰应急利用项目开始试运行,意味着南海开启铝灰无害化资源利用、延伸再生铝产业链的新时期。
铝灰是铝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遇水会产生氨气,具有反应性和毒性两大危险特性,未经处理的铝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铝材加工行业产生的一次铝灰、二次铝灰、除尘灰等全部被纳入危险废物管理,铝灰成为厂家手中的“烫手山芋”。
在南海的产业发展中,铝型材产业一直占据重要位置。据行业协会统计,南海区的铝材行业年产型材能力达300多万吨,产值超600亿元。为妥善解决南海铝材加工企业铝灰面临的迫切问题,降低环境风险,南海坚持“自我承诺、疏堵结合、长远结合”原则,多次开展调查摸底和全面排查、科学论证,决定交由佛山市南海长城金属有限公司应急接收区内铝材企业的铝灰渣进行豁免利用。
试运行当日,记者走访该项目现场看到,铝灰存放区井井有条,生产线运行平稳,内部中心温度达917℃的熔炉正在熔铸铝锭,产生的铝灰冷却后被送往项目中的球磨搓灰机,分离其中的金属铝,分离出的铝又被送回熔炉制作成铝锭,二次铝灰则被收纳准备送往二次铝灰应急处置单位进行下一次处置。每个环节都安排有专人负责,实时监测,安全生产标识随处可见。
“一次铝灰的三氧化二铝含量高达60%以上,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处理好了就是‘香饽饽’。”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最大铝灰处理能力为150吨/日。针对铝灰特点,成熟的处理工艺可将其加工成三种产品:提炼一次铝灰中的铝重新熔铸生产出铝锭、二次铝灰加工成水泥辅料、处置过程中释出的氨气可生产出副产品硫酸铵(优质氮肥,广用于农业)。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副局长李盛枝表示,该项目实现了铝灰全链资源化绿色利用,待项目正式运行后,通过就近集中处置,可降低单位铝灰处置成本,节约区内铝材加工企业运输成本,解决南海铝加工产业所产生的铝灰处置问题,更符合无废城市的建设理念。
从铝材产业配套考虑,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已核准南海政府在区内建设2个铝灰处置项目。预计到2022年,将形成8万吨产能,届时全区铝灰将实现区域内安全无害化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