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6月1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5月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恢复
    • 首创“混合开发”打造村改样板
    • 38所学校摇号产生 16228个录取名额
    • 如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南商来献策
    • 神舟十二号 今日出征
    • 实施“三孩”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疫情防控大考下的 南海善治答卷
    • 佛山入选天天正能量 全国“最美之城”
    • 创新南海幸福之城

    第A02版:要闻

    • 让制造业“老行尊”更有社会地位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壮大佛山防疫产业链
    • 各方热议
    • p34

    第A03版:要闻

    • 疫情防控大考下的南海善治答卷

    第A04版:要闻

    • 佛山入选天天正能量全国“最美之城”
    • 开通服务直通车 专人收集企业诉求
    • 照顾哥嫂数十载 儿女接棒传孝德
    • 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统计工作
    • 党员讲“微故事” 领悟伟大精神

    第A05版:镇街

    • 五大主题活动邀你来“寻宝”
    • 当好案管“大管家”警情线索全掌握
    • 破损路面已修复 出行不再心惊惊
    • 大沥开展安全生产 大排查大整治
    • 狮山村居环境卫生 下周将迎大考

    第A06版:教育

    • 热门民校仍受追捧 初中报名人数降幅明显
    • 启航:石门鲲鹏领航加美

    第A07版:要闻

    • 创新南海 幸福之城

    第A08版:视野

    • 直飞云霄 再探苍穹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2:要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壮大佛山防疫产业链

2021年06月17日

    来论选登

    ◎吴育林

    新冠肺炎疫情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从全球和国内医学专家的报告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除,对佛山制造业的影响也将会是长期。

    疫情限制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使得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受到很大冲击。经过一年多调整,很多企业已经适应了新形势、新业态,逐渐走上正轨,但还有不少企业在这次疫情中一蹶不振,甚至销声匿迹。

    佛山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需要更多地思考疫情下佛山制造业的突围之路,真正为制造企业提供可行的政策支持。对于众多制造企业来说,应对市场变化需要企业努力奋斗,但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环境变化,则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

    因此,佛山完全有必要对疫情影响佛山制造业的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系统调研,从更多角度了解疫情影响佛山制造业的因素,从而拿出对应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多支持。

    佛山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还需更加紧密结合当前疫情发展状态,结合佛山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全国乃至全球服务业及消费市场的变化,加大对疫情相关的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标准创新的支持力度,给出对应的政策和服务。

    在技术创新方面,佛山虽然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的科技创新相比较为落后,但在这次疫情中,佛山制造业在应对疫情的相关技术上做出了很多新东西、好东西,比如光负离子技术,就已经应用到了高铁车厢上。佛山完全可以就这些疫情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众多中小微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抓住市场机遇,做大做强。

    在加大金融创新支持方面,佛山很多制造业企业在这一轮疫情中迎来了市场爆发,订单急剧增加。然而,企业出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并不敢进行扩产扩资。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这些制造企业勇敢地抢占市场。同时,很多企业开发了众多与疫情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完全可以用这些技术和产品进入金融市场,实现技术融资、科技融资,这些都需要政府推动相应资源进行整合和保障。

    佛山还应加快建设与疫情相关的标准体系。佛山制造业的强大,主要是生产制造能力的强大,但是在标准方面仍需努力。此次疫情其实也是佛山打造领先技术标准的好机会,佛山完全可以鼓励和支持众多企业打造疫情相关产品的新标准,鼓励和支持这些新标准的应用与推广,从而整体提升佛山制造业的标准水平。

    (作者是佛山市政协委员、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文有删减。)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