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供电局配网架空线路实现无人机自动巡检全覆盖
3小时的巡检 无人机1小时搞定

■南海供电局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检作业。
飞跃崇山峻岭,快速全方位地检查线路,并将问题发回。5月12日,南方电网广东佛山南海供电局里水供电所工作人员蔡韪丞,带着他的工作新搭档——无人机,在里水供电所10kV河村线进行自动巡检作业,原本3小时的巡检,现在1小时内就能完成,安全又便捷。
5月12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佛山南海供电局获悉,南海供电局分别完成全区10kV配网架空线路的线路采集及三维建模和航线规划工作,顺利实现无人机自动化巡检“全覆盖”。
成立无人机专班攻克跨江采集“硬骨头”
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海供电局配网架空线路公里数和其他设备数量每年在不断增长。目前,南海区10kV架空线路长2839公里,长度居佛山五区局首位,且线路周边环境复杂,依靠人工巡检和人工机巡检的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
从2017年开始,南海供电局组织各供电所工作人员参加无人机飞手取证培训,先后培训了42名获民航局颁发无人机执照的飞手。2020年12月,南海供电局成立无人机专班,由29名持有无人机执照的青年骨干组成。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团队,所有成员均为无人机驾龄在3年以上的“老手”。他们负责利用无人机对辖区开展无人机自动巡检相关作业、线路日常巡视和故障巡视等。专班的组建,使得无人机的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九龙治水”转变为“攥指成拳”,为无人机自动巡检全覆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跨江线路采集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西江江面宽1000多米,要采集横跨江面的线路,可能会遇到强风、信号不稳定、飞机电量不足等问题,操控难度大,作业风险高。”九江供电所无人机飞手屈子淇,在南海供电局无人机专班内部交流会上提出了疑虑。对此,专班内部开展头脑风暴,专班成员根据日常经验,列举了开展此次作业可能遇到的风险点,并针对各个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最终采用分别从西江两岸起飞无人机,每台无人机采集一半跨江线路的方式,顺利完成了跨江线路的采集工作。
无人机巡检全覆盖巡检时间大大缩减
“检查无人机外观良好,各项参数正常,起飞通道无障碍物,可以起飞。”近日,狮山供电所无人机飞手李建强操控无人机执行自动巡检任务。
所谓自动巡航,就是通过高精度无人机采集电力线路设备坐标信息,形成360度全景影像及配网线路三维模型加入到电力地图中,打造类似百度街景的线路3D场景地图,无人机可以按照设定的路线自行飞行,采集线路影像,帮助运维人员清楚掌握线路状况。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自动巡航的飞行航线精准度非常高,水平和高程误差都在10厘米以内,大大减少了飞行期间出现意外的情况。
事实上,如今南海区内10kV配网架空线路的无人机自动巡检替代人工巡视率达到100%,过去运维人员需要花费3个小时才能完成1条10kV架空线路的巡视,采用无人机自动巡检后,巡检时间缩短至几十分钟,有效降低了员工工作强度,极大地提升了线路巡视效率。
除了减轻员工工作负担以外,通过无人机对线路进行巡检,可以从高空对供电线路及相关设备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能发现过去从地面上难以发现的缺陷,同时由于无人机定点定位拍照,可以对缺陷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能有效防止发展成重大缺陷,极大地提高了发现缺陷的效率。
数据显示:2020年,南海供电局累计开展无人机巡检作业1204次,巡检线路长度3699公里,累计发现绝缘子破损,引线松脱等各类缺陷60项,均居佛山五区局第一,充分发挥了无人机在配网机巡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巡检效果、效率的双效提升。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通讯员陈君宇李丹笛刘雨欣邹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