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加装电梯、完善小区楼道、引入物业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 居民期盼这些变化

■海棠村小区旧楼加装电梯。 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3月23日召开的南海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暨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公布了《佛山市南海区十四五期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方案》(下称“规划方案”)。方案明确,南海将按照“同步改造提升,同步服务提升”原则,巩固改造成果,鼓励通过增设停车位、开辟广告位等方式增加小区公共收入来源,增强小区“自我造血”功能。借助“成片改造”试点契机,探索以社区为单位或以街区为单位打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模式。
方案公布后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昨日,珠江时报记者在南海部分老旧小区走访中发现,许多居民对这一民生实事表示欢迎,希望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改造。同时建议小区完成改造后,后续的维护管理也要跟上,提升小区舒适性和居民满意度。
现场走访
部分老旧小区有望今年换新颜
南海桂城海棠村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小区内的楼房楼龄已超三十年,小区生活基础设施比较老旧,许多楼房没有电梯等设施。不过,这一现象将在今年内得到改善。
3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海棠村小区,发现不少楼房已有成片的脚手架高高架起,小区内的道路正在进行改造,地面堆满了砖块泥沙,有工人正在小心地进行施工。桂一社区党委书记黎少梅告诉记者,该小区改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度平稳,目前已经完成改造进度的30%,业主满意度也高。
桂一社区内正在进行改造的小区,除了海棠村小区外,还有富华街小区、南五路1~10号、南五路11~23号、桂南住宅等多个老旧小区。其实,不仅在桂城,在南海的多个镇街,许多老旧小区的改造已经进入了施工期,预计年内可以完工,有望在今年内换新颜。
按规划方案,“十四五”期间,南海区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5.8万户,涉及改造面积约459.45万平方米,小区约305个,楼栋约2644栋。其中,全区去年已启动改造11551户;余下46449户,计划从今年开始平均每年启动改造约1.16万户。
市民期盼
美化外在也要完善“内里”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纷纷表示支持,并提出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希望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越来越好。
“想到以后小区会变好看,心里就舒畅多了。”在海棠村小区居住了26年的胡阿姨说。居民韦女士也表示支持小区改造,她还说,看到有的小区旧楼已经加装上电梯,十分羡慕,希望自己所在的居民楼也能尽快加装电梯。
居民刘女士表示希望改造一下小区里的楼道,让这些旧楼老楼内里也能漂漂亮亮。“改造不是易事,我们都能理解。希望这个过程多听听居民的声音,把改造工作落实得更好。”刘女士说。
居民林小姐则认为,改造完成以后如何维护也需要思考,“最好是可以引入物管,让整个小区的管理规范、科学起来,我们住得就更安心了。”
改造措施
试点成片组团改造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入选了南海区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而在3月23日,南海区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推进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会议明确,各镇街要尽快完成重点社区“一社一策”和一般社区改造方案编制工作。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南海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目前,南海的老旧小区改造以单元改造为主。接下来,南海将探索开展“片区改造”,打破围墙分隔,建立健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按照“统筹推进一盘棋、规划设计一张图、规范监督一把尺”的要求,谋划老旧小区成片组团改造,真正做到“改一片美一片”。
同时,南海还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楼长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推进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并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机制,按照“同步改造提升,同步服务提升”原则,巩固改造成果。鼓励通过增设停车位、开辟广告位等方式增加小区公共收入来源,增强小区“造血”功能。改造后的小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聘用物业服务企业、准物业服务或实行业主自治管理,引导居民协商确定小区管理模式。借助“成片改造”试点契机,探索以社区为单位或以街区为单位打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模式。
案例
旧楼变“新房”居民喜不自禁
每天饭后,陈润生都会出门走走,在小区风雨廊架和邻居聊聊天、说说话,好不惬意。“换作几年前,我可不敢下来待太久,蚊子实在是太多了……”说起改造前的小区,陈润生不禁皱了一下眉。
陈润生所在的大沥镇振兴花园,前身是省种鸡场宿舍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省种鸡场宿舍楼,管道沟渠均为明渠。正因如此,每到夏天就变得臭烘烘,蚊虫问题更是严重。不仅如此,每逢大雨出现倒灌,小区就会遭殃,被雨水冲上来的粪水、污水滞留在小区久久挥之不去。
2017年,大沥镇根据市、区要求,制定了《城中村和旧居民社区改造升级实施方案(2017-2019年)》。省种鸡场宿舍楼有幸成为改造的小区之一。
经过一番改造,小区全部沟渠由地上转为地下,困扰居民多年的卫生问题得到根治。不仅如此,翻新单车房外立面、小区内部道路硬底化、保安亭推倒重建等实实在在的改变也让居民喜不自禁。陈润生高兴地说,“感觉就像搬进了新小区。”
小区越变越好,居民凝聚力越来越强。小区居民彭惠球在闲来无事之时,就会在小区公共区域搞搞卫生。“扫扫枯枝落叶权当运动健身。”她说,“邻居看到我在打扫卫生也会过来帮忙,大家都愿意为了小区出点力。”陈润生也表示:“好不容易改得这么好,大家自然要好好珍惜。”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杨汉坤文/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黎小燕周钊泷杨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