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色小镇特起来
在日前省发改委公示的《2020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对象“回头看”评价结果情况》中,佛山有5个特色小镇被评为“优秀”等级,其中南海的千灯湖创投小镇和平洲玉器珠宝小镇入选。全省共有142个特色小镇,佛山占了31个,数目居全省前列。
南海在建设高质量特色小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近年来各地也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值得南海借鉴参考。
西安大唐西市文旅小镇
依托资源禀赋深耕特色
大唐西市文旅小镇坐落于陕西西安唐长安西市原址之上,是一个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博物馆、艺术馆、古玩城、丝绸之路风情街、购物中心……大唐西市小镇将盛唐文化和丝路文化旅游定位为主导产业,依托唐长安西市原址进行再建,发展特色建筑、特色产品、特色演艺和特色餐饮。
“在这里,我们脚下就是千年前的商贸遗址,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样的资源稀缺性,让我们得以尽可能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大唐西市集团执行总裁李中航说。立足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历史和文化旅游交织,如今小镇年均客流量达2000万人次,年产值约30亿元。
有着鲜明历史特色的小镇成为许多游客青睐的去处。漫步大唐西市文旅小镇,新唐风式建筑浑然一体,西市九宫格局的历史风貌重现眼前。一到周末,不少年轻人身着汉服,盛装打扮起来,成为彼此的风景。
为保护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遗址和珍贵文物,小镇建设了以反映丝路文化、盛唐商业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大唐西市博物馆。馆内主要以保护和展示隋唐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车辙遗迹、排水设施等近10种遗址形态和近2万件西市出土文物为重点,同时收藏与展示了丝路沿线48个古国的2000余枚货币及近200件隋唐织锦。
西安大唐西市文旅小镇围绕文旅主题,聚焦城市服务经济,形成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科技等特色产业链条。
“特色小镇最怕的是千篇一律。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要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文化产业为龙头,打造丝路文化特色。”李中航说,现在,许多国内机构重走丝绸之路是从这儿出发,沿丝路而来的外国人终点也在大唐西市。
杭州云栖小镇
打造数字经济实践地
在浙江杭州,位于西湖边的云栖小镇将数字经济确定为主导产业,成功研发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云计算平台,实现中国云计算从无到有的突破,培育了云栖大会、杭州城市大脑、西湖大学等品牌。
目前,空天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已在云栖小镇逐步构建完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遥感卫星整星平台等产业孵化平台已相继落户。同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等6个研发机构和1个智能装备研发与集成产业化基地正在加快筹建,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云智能、城市大脑产业生态也在小镇不断完善。2020年,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同时,小镇培育和引进了60余家城市大脑生态企业;城市大脑杭州建设经验也正在走向全国,目前已与普洱、南昌等30个城市开展业务往来。
人才储备,是云栖小镇创新发展的“血液”。截至去年,小镇共引进国家级海外引才计划40人、省级海外引才计划58人,其中,新评定省级人才专家23人。截至2020年11月中旬,新引进杭州市高层次人才D类以上30人,申报“西湖区英才计划”项目22个,落地6个。新引进海内外硕士及副高以上人才140人,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8家。
未来,云栖小镇将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打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完善“1+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完善房租减免、拎包入住、研发扶持、创业导师等政策组合拳;为名人、名院、名企的成果转化提供一对一服务,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
深圳龙岗大运软件小镇
“国企+集企”模式引导转型升级
天安云谷、大运软件小镇、六约珠宝文化产业园、甘坑客家小镇……近年来龙岗区涌现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小镇和产业园区,成为了龙岗区产业新名片,同时也见证了龙岗区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活力。
2010年之后,龙岗区开始大力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主动与高端企业、大型国企、区属国企对接,利用他们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联手开发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小镇和产业园区,也带动更多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到全区的产业升级进程中来,从整体上为龙岗区打造更多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助力深圳东部中心的建设。
大运软件小镇前身是一个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社区老旧工业区——红荷股份合作公司的莲塘尾工业区,环境差、产值低、税收少、安全隐患突出。
为盘活存量老旧物业,拓展优质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载体转型升级,在区、街道的协调下,红荷股份合作公司将莲塘尾工业区统租给龙岗区属国企——区产服集团,采取“政府引导—国企投资—统租集体物业—综合整治—运营管理”的模式,通过低成本的“穿衣戴帽”“修笼引凤”,对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成为以软件开发、互联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科技园区。
经过综合整治之后,大运软件小镇于2013年11月高交会期间正式开园。至2014年底,园区的产值和纳税分别比改造前增长了5.5倍和9倍,该园区租金由原来的8~12元/平方米提高至30~35元/平方米,也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的转型。
“大运软件小镇通过国企+集企的运营模式,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用短短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新旧动能转换,从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为创新高地,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拓展、可推广的产业转型升级实践样本。”大运软件小镇负责人宋俊平表示。
广州从化南平静修小镇
提升人居环境带动产业发展
根据从化全区特色小镇建设部署安排,南平村2016年启动特色小镇建设,与广州珠江实业公司实施村企合作,成立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着力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要素,打造以“静修”为主题的休闲观光特色小镇,开启了加快发展的全新征程。
改善人居环境,是建设南平静修小镇的“先手棋”。村里通过“党组织+党员+村民”的形式,发动党员宣传造势,深入开展“洗脸工程”及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工作,商户、农户门前实行“三包”,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干净整齐,村内的环境卫生和村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建设过程中,南平静修小镇注重整体规划,村企合作企业发挥资源优势,邀请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驻村指导完成民居微改造工程;对增量建房实行“一户一册”带图审批报建,组织乡村建筑工匠持证作业,打造连片白墙黛瓦风格的岭南特色建筑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环境是“面子”,产业才是“里子”。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强化“造血”功能,成了南平静修小镇建设的关键。2018年,在广州从化区的推动下,南平率先试点荔枝定制销售新模式,闯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
在村企合作公司的推动下,南平静修小镇建设了山货街,让游客到南平不仅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能买到各种优质农产品。与此同时,村企合作公司主导的精品民宿“南平客栈”也开门营业,生意十分火爆。许多村民也抓住机遇,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当起了“小老板”。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推进,南平村发生巨大变化,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环境变得更好了,产业更兴旺了,一方面吸引游客,另一方面也吸引当地年轻人回乡创业、工作。
●观点
特色小镇怎么建?专家指了四条路
如何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优化空间布局和集聚产业要素的重要作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分中心研究员陈绍辉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支撑,深化产城融合。在产业选择上,既要做精做强已有传统优势产业,又要注意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强化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美化,协同推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互融互通。
二是聚力特色开发,强化创新驱动。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景观、街道绿化,并在精准实施中突出其个性和特点,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交融互动中实现小城镇的“古而新”“精而美”。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经济新增长点,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特色小城镇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更加持久。
三是提升文化品格,标举城镇文化。做好传统村落、历史街巷、建筑肌理、商业形态、生活习俗、传统工艺等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彰显典型地域文化印记。同时结合时代要求,提炼创新系统化的文化标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公益性文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四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立足小镇产业和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促进小镇居民在奋力共建中激发首创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聚力创造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鼓励支持人民群众广泛参加城镇的运营和管理,形成多元协作的善治格局,在城镇治理过程中综合手段的运用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智能化提升。
(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央广网、浙江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新闻网)整理//珠江时报记者珠江时报记者黎国栋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