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3月2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同科威特埃米尔纳瓦夫 就中科建交 50周年互致贺电
    • 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引领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 南海第二水厂全面建成
    • 市民环湖徒步 倡导节水护水
    • 征集优秀作品 献礼建党百年
    • 佛山两家企业获评 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 创粤字号品牌 助花卉业飘香
    • 倡导线上寄思念 线下祭扫需预约

    第A02版:要闻

    •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
    • 花卉大户里水力创“粤”字号品牌
    • 李克强同科威特首相萨巴赫互致贺电
    • 佛味全席 贵阳开席

    第A03版:大沥观察

    • 布局“文化 +创意”产业 打造文产融合新样本

    第A04版:清明

    • 倡导线上寄思念 线下祭扫需预约

    第A05版:要闻

    • 督导“清风行动”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 误倒防水胶入河 男子被罚两万多
    • 清吧噪音扰民 帮办记者协调处理
    • 义诊送进社区 关爱长者健康

    第A06版:教育

    • 南海中学入选首批省级绿色学校
    • 南实学子两项课题通过市级评审
    • 石门中学7名高三学生获香港科技大学预录取
    • 南海执信中学学子 传媒艺考通过率达九成

    第A07版:南海朋友圈

    • 让特色小镇特起来

    第A08版:视野

    • 三星堆新发现 再惊天下
  • 数字报首页

A08:视野

三星堆新发现 再惊天下

古蜀文明之光,再次闪耀于中华文明版图西南部

2021年03月23日

■这是本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中K5(5号坑)出土的金面具。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大棚以及其内的工作舱(3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本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出土的玉琮。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拍摄的青铜器上的龙形附件(3月16日摄)。

■这是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3月5日摄)。该文物于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

■这是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青铜神树”(3月17日摄)。该文物于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

■这是本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出土的鸟型金饰片。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三星堆是什么?

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的广汉市,曾有一景点名叫三星伴月堆。后来考古发掘确证“三星伴月”所说的3个相连的土堆,就是三星堆古城的城墙。

这个古蜀文明的宝库,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广汉真武村月亮湾一户村民在自家院前无意间发现了一大堆玉石,随后流入坊间,“广汉玉器”名噪一时。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文物之精美、风格之诡谲,超出了人们当时的认知范围。

从此,三星堆名扬天下。

六次﹃拆盲盒﹄发现了什么?

此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位于1、2号“祭祀坑”旁。专家认为,目前这8个“祭祀坑”整体构成祭祀区,是古蜀王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

占地仅3.5平方米的5号“祭祀坑”一片金光闪闪——考古队员已从此处清理出多件金器和60余枚带孔圆形黄金饰片、数量众多的玉质管珠和象牙饰品。经专家初步判断,这些有规律的金片和玉器与黄金面具形成缀合,推测为古蜀国王举行盛大祭祀仪式时所用。

“出乎意料的是,此次还出土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青铜器,比如有些青铜尊附着有奇异诡谲的龙或牛的造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说。

在3号“祭祀坑”,记者看到了坑内铺满百余根象牙和上百件青铜器,包括青铜尊、青铜罍及独具风格的青铜人像、大面具等。

最具神秘色彩的,是考古人员在6号“祭祀坑”发现了一具“木匣”,这个神秘的木箱长约1.5米、宽约0.4米,至今未发现盖板,整体碳化,质地非常脆弱。同时,本次考古中发现的最大体量青铜尊21日也成功提取。此次发掘,考古队已经发现了近200枚象牙。专家介绍,出土象牙由于已经埋藏于高湿度的土壤中达3000多年,且在埋藏之前或经历焚烧,提取与保护难度极大。考古人员利用高分子材料加固技术将一根根象牙成功提取,并立即送往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本次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将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

本次考古有哪些﹃黑科技﹄?

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

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古蜀国祭祀“圣地”开展“野外”考古,仿佛是在封闭的高科技实验室工作。在“考古舱”旁设有各种应急文物保护实验室和库房,各种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提升装备的科技含量并不是为了“炫”。三星堆遗址发掘总领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考古舱”里开展发掘工作,不仅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的微生物、细菌等。

不仅有科技力量的“加持”,专家“阵容”也堪称“豪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在现场忙碌的,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体质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材料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

正是这样的齐心聚力,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

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三星堆,自1986年“一醒惊天下”之后,更是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那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甚至让人将三星堆与外星人联想在一起。

事实上,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有力地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小平底罐、鸟头把勺、尊形壶等陶器以及铜立人像、铜神树、玉璋和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铜牌饰、玉戈、玉琮、封口盉、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

“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说。

但是,围绕在三星堆周围的,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以何为生?他们因何消亡?他们喜爱哼唱怎样的曲调,擅长烹饪什么美食?……

“你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冉宏林对未来充满希望——还有多少文明之谜即将破解,还有多少传奇往事可望证实,人们翘首以待。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