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老有所养怎么“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应对人口老龄化
据新华社电“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立足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满足亿万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措施。目标如何实现?措施如何落实?记者近日专访了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等多项具体措施。
“‘十四五’时期,民政部将把城镇中的闲置社会资源,经过一定程序整合改造成社区养老设施,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将新建或改造建设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李邦华介绍,依托养老服务设施,还将在街道、社区范围内大力发展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针对互助性养老,李邦华表示,民政部将根据地方实际需求,推动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给予相应补贴,推进“时间银行”试点,探索互助性养老的更多新形式。
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十四五’时期,民政部计划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李邦华介绍,民政部还将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改造对象扩大到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李邦华介绍,居家适老化改造将采取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方式,着力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和照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