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3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人代会今日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政协将举行小组会议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佛山新机场选址获批
    • 发扬巾帼精神 建功高质量发展
    • 53件大师玉雕佳作亮相桂城

    第A02版:全国两会

    • 一个春天里的约定,一张新征程的蓝图
    • 求解乡村振兴五问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第A03版:要闻

    • 厚植文化基因 焕发文创活力
    • 激发水寨魅力 活化古村历史
    • 汲取党史智慧 贡献西樵力量

    第A04版:要闻

    • 别样女神节 她们这样过

    第A05版:9952878

    • 指挥塔吊10年 艰辛中收获幸福

    第A05版:9952879

    • 为社区治理贡献“她”力量

    第A05版:9952880

    • p29

    第A06版:要闻

    • 穿行在扇城夕夺拉达

    第A07版:公告

    • 机动车驾驶证停止使用、作废公告
    • pF5

    第A08版:公告

    • pF6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5:

“女汉子”刘菊连:

指挥塔吊10年 艰辛中收获幸福

2021年03月09日

■中建四局塔吊指挥员刘菊连在工程项目现场工作,指挥塔吊司机完成起吊任务。         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扫码一下,看更多视频

塔吊高耸,烈日高照,火热的施工场面,在刘菊连眼里,是佛山大地最美的风景。

“降!”“下钩!”“起钩!”塔吊上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刘菊连的声音。此刻的刘菊连,紧盯着吊钩,生怕出现任何失误。因为塔吊上的同事正处于40米高空中,操作着工地塔吊,来不得任何疏忽。

今年46岁的刘菊连,来自四川广宁。2012年,受朋友影响,她和丈夫从四川来到佛山,进入中建四局打工。学历不高的她,努力考取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操作资格证,成为一名塔吊指挥员,负责指挥塔吊进行吊装作业。与此同时,丈夫成为一名塔吊司机,夫妻俩一起在建筑工地上留下了10年的工作印记。

如今,大儿子和小儿子已经成为夫妻俩的“同行”,一起在南海区环岛南路万科天空之城工地,为一家人的幸福努力工作。

“腮红”成最美印记

第一次与刘菊连见面是在中建四局一公司南海万科天空之城的项目工地上,朴素的着装、朴实的话语、晒得通红的脸庞,是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为什么刘菊连会在塔吊行业坚持了10年呢?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近连姐。

“刚开始,就是为了挣口饭吃。”刘菊连说,接触塔吊指挥员工作时觉得挺有趣的,于是就去考操作资格证。由于学历不高,考了三次才通过。“那段时间挺辛苦的,每天都要看书、复习,每一次考试的内容都不一样。想想,这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考到证后,刘菊连开始从事塔吊指挥员工作。每次上塔吊前,她要戴上安全头盔,穿上印着“塔吊十不吊原则”的工装,拿起指挥棒。同时,还要仔细检查塔吊司机的安全带是否系好,等待塔吊司机上到塔吊之后,才相互配合着开始工作。

地面指挥员就是塔吊司机的第二双眼睛,建筑工地上,肉眼可见的建筑材料,几乎均由塔吊“搬运”。在起吊过程中塔吊指挥员必须时刻注视吊钩与吊物的“距离”,引导塔吊司机操作。工地上常常是多台塔吊同时作业,因此还要注意周围塔吊的位置,防止发生碰撞。第一次指挥塔吊,刘菊连的心里还是有些害怕,担心出现什么事故。

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来,刘菊连的指挥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熟练。“发出的指令,必须干脆、准确,每一句话都大意不得。”平时总是笑脸的刘菊连,工作时小心而又严肃。同事侯建梅评价刘菊连,“连姐的指挥到位,指令清晰,与塔吊司机相互配合得很好,从来没有影响到工程进度。”

夏季,是所有塔吊人员最难熬的季节,每次下来衣服总是能挤出水来。刘菊连的工作也很繁重,由于天气原因,每天早上6点半就开工,她必须站在作业点附近,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从刘菊连“腮红”就可看出工作的辛苦,女性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她身上得以体现。

一家人成为“同行”

工地上,不仅仅只是钢筋与水泥的“冷漠”,也有着“家庭”“事业”的温情在流动。

不久前,刘菊连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跟着父母从事塔吊行业,大儿子成为一名塔吊司机,小儿子也想往这方向努力。“我们热爱这一行,儿子受到我们的影响也在往这行发展,我们支持他们的选择。”刘菊连说。

从刘菊连简短话语中了解到,夫妻俩一直在外工作,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因此两个儿子和他们一起从事塔吊行业,让她十分开心,一家人终于可以长时间在一起了。每一次结束工作,一家人回到小屋里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温情满满。“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干活,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刘菊连怀揣着这样简单又实在的愿望。

10年来,刘菊连指挥着塔吊司机完成每一次“起吊”,珠海十字门上海宝冶、广州增城中航城中建四局一公司、中山西湾汇中建四局万科等项目工地上都留下了她奋斗的身影。离乡别土,刘菊连一家人能守在一起相互照应,虽然辛苦,也很幸福。

刘菊连不是个例,中建四局的工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指挥员,她们相聚在这里,用自己的努力换取回报。来回转动的塔吊,助力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这些高楼,也见证着她们的奋斗历程。

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