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1月0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 我国大力推动“蓝领”评职称、涨待遇
    • 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城市新地标
    • 抓好重点行业领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 五大计划稳就业 专属服务暖人心
    • 清理取消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不合理收费

    第A02版:要闻

    • 南海两户家庭捧回国家级荣誉
    • 做大做优平台 厚植科创沃土
    • 两家南企上榜市专利富豪榜前十
    • 防控措施不到位立即停业整顿

    第A03版:系列报道

    • “国字号”枢纽引领 南海物流业驶进快车道

    第A04版:镇街

    • 争做学习达人 建设有为之乡
    • 加大路面警力投入严查摩电违法行为
    • 传统广式糖水,尽是家的味道
    • 办税服务厅入驻九江行政服务中心
    • 大沥两业主自拆违建
    • 15岁少年心脏骤停南海九院惊险抢救

    第A05版:教育

    • 中小学期末考集中在本月 19日至21日
    • 小苗圃“种”出劳动美 涂鸦墙“绘”出创造力
    • 佛科院7门课程获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 p28
    • p29

    第A06版:南海朋友圈

    • 让创业者吃下定心丸 这些城市保护知识产权有妙招

    第A07版:视野

    • 寒潮抵达广东 今冬还会有多冷?

    第A08版:天下

    • 春节脚步越来越近防疫工作容不得半点松懈
    • 美国国会正式确认拜登当选总统
    • 美示威者冲击国会大厦已造成4人死亡
    • 黄河封河近800公里下游首次封河
    • 登 报 公 告
  • 数字报首页

A03:系列报道

“国字号”枢纽引领 南海物流业驶进快车道

南海全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构建“物畅其流”大通道,拥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年01月08日

■2020年11月28日,由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在南海召开。(资料图片)

■市民观看佛山物流枢纽建设规划。

2020年“双11”,南海企业捷报频传。林氏木业当天成交额突破9.8亿元,骆驼服饰获得单品类目第一,电商销售额不断创新高的背后,得益于现代物流体系的支撑。2020年,南海物流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先是以南海为主要载体的“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再是国字号物流学术盛会时隔18年后再次在南海召开。与此同时,投资总额达15亿元的佛山国际陆港项目签约落地,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建设顺利推进。多重喜事为南海物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海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在区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指出,抓住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机遇,培育现代物流领军企业,构建内外融通的国际物流体系。

在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南海把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作为探路“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南海正全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构建“物畅其流”大通道,拥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现代智慧物流建设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助南海制造通达全球

卡车、集装箱、包裹、快递小哥……提起物流业,让人容易想到这些关键词。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随着空铁水公网络的飞速发展和互联互通,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物流业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流业联系着生产和消费、城市和农村、国内和国际,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

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畅通物流大通道更是成为重要发力点。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11个方面重要任务,重点聚焦5个关键环节和6个重点领域综合施策,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

在此背景下,南海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探路“双循环”的重要抓手。2020年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以南海为主申报的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22个入选的国家物流枢纽之一,也是广东省首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意味着什么?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国家物流枢纽花落佛山南海,是国家赋予佛山南海的重要战略使命和发展任务。“这次成功拿到国字号牌子,意味着打通了全国的物流通道,将助力南海制造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在佛山市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获得了这个牌子,意味着南海可享受一系列配套资源,融入了国家物流体系,跟国家的其它物流枢纽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全方位加快南海区乃至佛山市由传统物流型产业向现代智慧物流型产业转型升级,为对接全球大市场提供便捷通道。

精准发力

发展多式联运为企业提供优质物流服务

业界有云,赢物流者得天下。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

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生产基地,记者看到,数十台移动机器人在忙碌地搬运货物。与此前依靠工人依据单据拣选不同,用工业4.0理念的智慧物流系统,由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保证供给生产线的零件准确可靠,这是现代物流业的场景之一。

对于制造业大区的南海来说,现代制造业的升级,需要以更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撑。然而,与国内大多数地区一样,南海物流业长期处于1.0时代,呈现出“小、散、乱”等典型特征,物流效率总体不高,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

南海区货运结构历来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占据比例较小。在承担大规模运量的干线运输时,仍存在运量低、成本高、能耗大的制约。以汽车物流行业为例,仅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全年整车到发数十万辆,零部件到达7万多集装箱;但由于零部件及成品运输主要依托公路物流及丹灶铁路货场,运距长,运输成本高。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南海的做法是通过打造多式联运国际陆地港,将水运、航运、铁路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结合起来,构建多层次网络型交通枢纽,增大运力,降低运输成本。

为了更好地服务佛山汽配及整车产业发展,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位于一环北线北侧、官华路西侧,铺设轨道10.04公里,投资总金额约6.89亿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工程累计完成项目投资占预算总投资的56%。建成后专用线近、远期将承担佛山地区其他铁路运量500万吨、800万吨,逐步为佛山本土制造业提供便捷优质物流服务,助推佛山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物流枢纽。

对于南海而言,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意义远不止于此。作为地方铁路专用线的重点项目,它也将成为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三产业合作区、官窑货场物流园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1月,以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为基础的官窑货场物流园区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目标是建设成为交通顺畅、功能合理、配套完善、技术先进的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

未来可期

打通上下游形成庞大优势产业集群

现代物流产业是南海发展高品质服务业的重要一环。进入“国家物流枢纽俱乐部”,无疑将推动南海高品质服务业的建设。

近年来,南海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了一批重大物流平台项目,积极探路双循环,发展现代物流业。

2020年6月,福建陆地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谦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南三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签约共建佛山国际陆港项目。项目将依托广珠铁路一汽大众专用线和佛山发达的制造业基础,立足广佛、服务粤港澳、辐射“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的核心启动区。

佛山物流枢纽项目,核心区总投资约40.87亿元,占地3.82平方公里。其中,官窑物流枢纽区位于南三合作区腹地,是佛山一环创新圈“1+5+N”创新体系的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官窑物流枢纽区以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为启动工程,布局“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多层次网络型交通枢纽,已获批粤港澳大湾区“7+5”多层节点网络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区域涵盖国际陆港、海关口岸查验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六大功能区。

根据测算,预计通过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将腾挪相关物流设施面积上百万平方米,500公里以上长距离公路运量大幅减少,枢纽干线运输到发规模占枢纽总运输比例超过30%,铁路货运量达340万吨,枢纽单元化、集装化运输比重超过40%。

“未来南海将发挥佛山物流枢纽快速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转变中部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状,满足周边制造业服务化和吸引人才的需求。”南海区政府党组成员、区重点平台建设指挥部执行总指挥黄文富说,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业,通过打造现代智慧物流,打通各产业上下游流通的大动脉,推动产业集聚,形成更庞大的优势产业集群。

接下来,南海将着重引进一批物流平台,推进和培育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发展,从而改变南海制造业强物流服务弱的格局,推动“南海制造”与“南海服务”的融合发展。

专家建言

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发展物流新业态

如何构建适应南海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近日,长期关注南海物流业发展的广东东软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晓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晓芹认为,南海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但南海物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瓶颈,比如仍以传统业态为主,科技类、互联网类的新型物流企业占比很低,供应链服务企业更是缺乏。

“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必须要打通其供需两端的堵点,从而形成产业的内外大循环,更好地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张晓芹认为,南海目前尚未出台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可以系统化地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增强物流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方面,张晓芹认为,根据南海区产业与行业特点,应重点发展行业特色物流、网络货运、共享物流、即时物流等物流新业态,特别是汽车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逆向物流、家居物流等行业特色物流。

推进南海物流业的现代化,还需要大力推进供应链创新。张晓芹认为,南海可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基于核心企业的“链主型”供应链,将上下游小微企业整合嵌入生产经营过程,强化资源系统整合与优化能力。

现代物流人才不足是另一制约因素。“南海企业的物流人才主要以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为主,缺乏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通晓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张晓芹建议,制定物流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纳入南海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教育,积极开展物流领域的“1+X”职业技能认证工作。

他山之石

广州精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

日前,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精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广州要加快建设运营高效、要素集聚的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南沙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在产业集聚方面,广州提出要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龙头企业及其区域总部、营销中心、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将注册地和纳税地迁入广州并在本市交易结算。

《若干措施》提出,依托白云空港、南沙海港、广州铁路枢纽建设,要优化布局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促进交通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要加快特大型、大型交通物流枢纽规划建设,推进交通枢纽、物流园区与先进制造业、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强化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多种物流资源向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园区集聚,打造一批枢纽经济增长极。

同时,广州将制定市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对认定的物流企业给予综合支持,提供融资发展、发行企业债、人才落户、租金补贴等方面支持。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通讯员袁林图/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