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西樵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空间赋能蓄力已久,重点项目释放动能,精准发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有为馆、飞鸿馆与樵山文化中心三位一体效果图。

■2020年底,五八科创园一期主体建筑封顶。

■蒙娜丽莎绿色智能技改项目。

■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效果图)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有为馆、腾龙湾区数据中心动工、西樵镇新城区三纵三横道路主线完工通车、以西樵山南桑基鱼塘湿地片区为主的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项目被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牌匾;西樵镇成功举办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2020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等大型会议……
岁末结硕果,年初谋新篇。
在新的一年,西樵镇党委书记关海权表示,西樵将倍加珍惜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定力,聚焦发力,继续大力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为新产业的进入提供空间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在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彰显西樵岭南文旅小镇的独特魅力、展现西樵责任担当。
蓄力已久
腾笼换鸟筑巢引凤
几年前,西樵镇山根社区的原太平地毯厂人去楼空,只留下这片厂房,墙边杂草丛生。该地块权属于山根经联社,地处环山路旁,地理位置优越,且土地证件、手续齐全。
于是,在2019年8月,山根经联社将该地块利用起来,经过村民表决后,决定将这片土地以一次性收取的流转出让金和每年收取的公共设施租金(且存在递增比率)相结合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开发模式进行开发。
2020年1月16日,该地块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樵镇政府、山根经联社、五八众创园有限公司就五八科创园项目进行签约,促成了这个南海区首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出让可分割销售的工改工项目。
“这个项目仅用3个月时间就落地了,这得益于西樵镇政府的支持。相比交通区位优势,我们更看重西樵镇政府对村级工业园改造和产业载体培育的重视程度,让我们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五八科创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海京说。
据了解,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71亩,投资额超10亿元,计划分两期开发,将打造西樵标杆性科创产业载体,目标引入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新材料、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智能装备等专精特新规上企业。
不到一年时间,该项目的一期全部主体建筑已封顶,招商去化面积已达100%。
2020年,西樵镇坚持以“空间赋能,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西樵”为工作主线,坚持“拆、建、引”相结合,为产业空间蓄力,实现“腾笼换鸟,筑巢引凤”。
2020年,西樵镇产业土地出让总用地面积为354亩,总投资额约136亿元。截至目前,西樵镇已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约6525亩;完成物理拆除约2112亩,合共44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建成投用。
释放潜能
1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
2020年12月31日,西樵镇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在飞鸿馆举行,18个文旅产业、制造业重点项目迎来动工/竣工,总投资额达180亿元,向社会传递再造一个“产业新西樵”的强烈讯号,凸显了西樵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
在关海权看来,这批重点项目将进一步丰富西樵产业形态,优化产业结构,必将掀起西樵产业发展的新热潮,成为推动西樵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西樵镇镇长杨明认为,项目集中开竣工,传达了西樵文旅与产业齐头并进的信号。当天,他向现场的嘉宾介绍了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动工名单中的重头戏——有为馆。该项目计划建成以广府美术馆为主、兼顾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佛山西部文化综合体,预计在2023年完工后,其将与飞鸿馆、樵山文化中心三位—体,进一步完善听音湖片区的布局和功能,共同打造成高标准、高品位的公共文化场馆。
“希望有为馆能在中国的艺术地图上占有一定地位。”参与有为馆建设的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可介绍,这里不仅会有展现岭南历史文化艺术的固定展厅,还会有国际性的美术展厅,形成传统与现代的交错,“广美将与西樵携手,把有为馆打造成新的文旅、艺术地标,繁荣广东艺术文化建设,推动广东的艺术文化生态发展。”
“随着一批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开工或竣工,西樵文旅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文旅产业形态将更加丰富,将为南海区打造大湾区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佛山市打造大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名城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展现岭南文旅RBD的独特魅力。”杨明说。
精准发力
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020年,西樵镇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9.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工业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0.66%,工业技改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0.6%,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25名。这样的成果离不开西樵镇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的精准发力。
“十三五”期间,西樵镇的传统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镇内的纺织、陶瓷等传统产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擦亮行业区域品牌。
比如不断完善“统一供水、统一供热、统一污水处理”的“三统一”工程,推进牛仔浆染行业高浓度污水预处理;中水回用等项目产学研结合积极应用新工艺,提升印染行业的臭气和污水治理;以绿色清洁生产推动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
而在卫生用品行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2020年,多家本土卫生用品上下游企业大力增资扩产,并逐渐向医卫用纺织品等领域延伸。
2021年,西樵镇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拼尽全力。
当前,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是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实现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将成为西樵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其中,刚动工不久的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就承担起十分重要的角色。该项目建设规模达2万个机柜容量,可为35.2万台服务器提供云计算数据服务。
腾龙控股集团董事长任少龙认为,该项目是腾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对腾龙长远稳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他们将从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保障项目稳步推进。
未来,这个数据中心将成为大湾区数据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产业聚集的桥梁与支撑,为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支撑起西樵乃至佛山及周边城市的电子政务、新能源、新材料、影视动漫等产业的发展。
“我们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与发展目标,助力佛山引入新技术、新智造、新产业,打造数字产业生态,为实现高价值产业聚集发挥重要桥梁与支撑作用。”任少龙说。
记者观察
在奋斗中收获幸福
2020年的最后一天,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交汇之时,西樵镇9个文旅产业重点项目、9个制造业重点项目举行集中开竣工仪式。
在历史的交汇点:竣工,是向过往答题交卷;开工,是对未来招手举旗。
向十三五交卷:实干、坚守
一座山、两条江、36万西樵人,扛大鼎、铸丰碑,一曲雄歌入人心;一座城、两代人、176.63平方公里,把稳舵、鼓足劲,一张蓝图绘到底。就如关海权所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不惧艰辛,不畏将来,同心聚力凝结硕果,砥砺前行再谋新篇。
历史上,这座拥有千年文脉的岭南名镇,也是一方商贸活跃、生机勃勃的热土。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械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这里曾是一船丝出一船银进的官山墟。
而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在美丽的西樵山下、听音湖畔,人们共同见证腾龙湾区数据中心、有为馆等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为这一年画上完美句号。
近年来,西樵镇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精神,着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文旅、卫生用品产业蓬勃发展,陶瓷、纺织产业加速转型,涌现出蒙娜丽莎陶瓷、致兴纺织、啟盛、昱升等一批龙头企业。
这是西樵人对于一届政府的期许得到落地,也是西樵人在实干与坚守中奠定的蓝图底色。这种实干与坚守,在西樵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从最古老的纺织行业中去管窥一豹。
“为什么西樵的发展能够一脉相承,主要是社会对西樵发展路径有高度共识”,在关海权眼中纺织对于西樵来说,不仅是税收多少,还有民生的情怀。纺织从业人员众多,坚守提升发展纺织,就是对民生的坚守,是对西樵包容开放、创新进取精神的坚守。
向十四五举旗:创新、担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西樵镇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上,围绕文旅、产业两大主题,其中既有文旅产业项目,又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如有为馆项目和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
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中国人始终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创造精神和坚持不懈实现伟大梦想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在西樵的今时今日更显得激昂跌宕。
“在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彰显西樵岭南文旅小镇的独特魅力、展现西樵责任担当。”关海权如是讲道,这是“十四五”西樵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这有别于过去任何时期的西樵,是西樵向未来举旗的重要标识:创新与担当。以创新谋求区域发展,因担当不负时代所托。
向西樵人致敬:奋斗、幸福
西樵人不缺荣光,也从不是躺在光环下坐享其成的性格。秉承着“天下西樵”的抱负,西樵人薪火相传,一路奔腾,以“天下之西樵、天下后世之西樵”的胸襟和气质,涵养和展露岭南文化的“光芒”:伴随岭南理学文化发展,经世致用、开放创新精神得以不断孕育,西樵山脚下不但开创近代民族工业的先河,更埋下戊戌变法的“火种”;改革年代,“半山赛龙舟”打消了思想顾虑,也揭开了南海致富创富的序幕。
西樵人笃定地践行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这种写进基因的信仰,不仅在西樵本土人中代代相传,还影响着一代代“跨过西樵大桥就是西樵人”的新市民。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36万西樵人中有过半是外来的新市民,可以说西樵的勋章上有一半的荣光来自于他们。正是这些新老西樵人不断“为幸福而奋斗”,才有了这座岭南名镇崛起的最深层次力量。犹如西樵家家户户崇尚的龙舟精神,他们喊着同一个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前进。
向这群奋斗中的西樵人致敬,惟愿他们收获到更多的幸福。
文/珠江时报记者钟泽诗李维德通讯员关蕴琪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