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精心运营 丹灶优质项目实现井喷
国际龙头项目扎堆,世界500强项目集聚,院士项目纷至沓来
■丹灶全力打造 “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 ”。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丹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日本中小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地方。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丹灶以联东U谷为载体,打造安防产业园。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12月18日,丹灶镇迎来了“高光时刻”。汇芯高端半导体芯片产业化项目、米思米自动化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百事食品广东生产基地项目等三个制造业项目同日开工,9个“两高四新”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米思米(中国)精密机械贸易有限公司执行役员、总经理徐少淳介绍,该项目选址共有70多个城镇可供选择,他们经过走访考察、市场调研、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落户南海丹灶;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食品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谢长安表示,从项目签约到举办开工仪式,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深深感受到“佛山速度、南海效率、丹灶服务”,为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点赞。
企业选址,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普遍会首选人才、技术、配套和资金密集的区域。2020年,丹灶共引进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26个产业项目,50个科创团队项目。
放眼这五年,丹灶实现了从“乡村农田”到“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变迁、从“学习借鉴”到“品牌输出”的跨越、从“传统制造”到“智造融合”的转型、从“现代工业区”到“生态产业城”的蝶变,曾经的“规划图”已变成美丽的“实景图”。
招商引资
交出亮眼成绩单
丹灶的发展与这座城市的有为精神、实干品格、开放思想紧密相连。
2020年,丹灶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镇经济快速恢复。
一年来,丹灶镇引进了投资额累计超过100亿元的26个产业项目,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包括此次开工的百事项目,以及今年8月进驻的太平洋建设项目;超10亿元项目有4个,例如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4位的徐工集团,今年11月签约落子丹灶,总投资20亿元;外资项目有7个,以日资项目居多,包括此次开工的米思米项目,以及今年5月进驻的武汉总和、大同磁石等,产业领域多以汽配为主。
今年,丹灶镇招商引资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南海招商引资的“双百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加快建立起适应“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产业体系。
过去5年,是丹灶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5年。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26家猛增到2019年的233家,增长了10倍;税收从2015年的14.7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3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
一串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见证了所有丹灶人的辛勤付出和镇委镇政府守土尽责的使命和担当,实现连续5年成绩全部“金光闪闪”。
砥砺前行
培育支柱产业
现如今,在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丹灶的速度在珠三角乃至全国是领先的。丹灶善于在调整产业布局中调整产业结构,释放产业势能。
5年砥砺前行,管理者们以极大的战略耐心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产业布局:机械、五金、汽配成为丹灶经济的存量,氢能、智能安全、生命电子成为丹灶经济的增量。
2016年,丹灶镇提出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开始稳扎稳打地用自己的节奏来迎合大趋势规划。丹灶镇梳理产业基础,全面审视市场环境,提出发展新能源产业、智能安全产业的愿景。
当时,氢能产业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全面重视,丹灶创新引进了高端氢能人才和氢能项目,创下了发展先机。2017年,“氢能元年”的风口来临,丹灶镇立即行动,提出了建设仙湖氢谷的构想,一跃成为全国氢能产业的先行地,健全氢能产业链,进入新产业赛道的第一梯队。
智能安全产业是丹灶近年布局的另一条赛道。在提出发展智能安全产业后,丹灶镇申报建设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担起了为产业发展探路的重任。
两大新兴产业,以及丹灶镇一直着力推进的日资企业项目,使得全镇实现了产业方面的“三足鼎立”,实现了从“五金之都”到“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的升级。
精心运营
引爆“院士经济”
院士是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这5年,丹灶镇瞄准科技前沿,精心运营、加速推动“院士经济”落地。
在18日的系列活动中,9个项目现场签约进驻,其中有2个院士项目和1个国家青年特聘专家项目。签约方之一广东欧佩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挪威科学院院士白勇带头,致力于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中乌巴顿增材制造专用丝材技术项目以“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形成以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国家人才计划专家“郭瑞·弗拉基米尔”为首席科学家的创业团队,开发出低飞溅、高成形精度、长寿命功能层的细直径高端模具增材制造用丝材,突破增材制造用合金丝材制备关键技术,实现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这已经不是丹灶今年首次引进院士项目。今年5月,中科云图项目投产,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担任法定代表人,是佛山市首个研发生产类院士任法定代表人的项目。今年11月,2020中国生命电子学术年会在南海举办,促成这一活动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此前将北理工亘舒智能医用冷箱与云监控平台项目落子丹灶。
数据显示,丹灶镇今年已经引入院士项目16个、省市区人才团队项目50个、平台项目5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医疗器械、智能安全、精密机械、高端汽配等产业,丹灶镇5年精心运营成功引爆“院士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
做好“七星级服务”
现如今,面积约140平方公里的丹灶是粤港澳大湾区日本中小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丹灶成为中国氢能产业的策源地,走在了中国氢能产业的最前列;丹灶也是中国安全产业的集聚地,成为这个领域的“超级明星”;丹灶还是佛山院士项目最多的地方。
“这就是了不起的‘丹灶现象’。从当年的‘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到现在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从丹灶可以观察佛山的变迁,很有代表性。”南海区政府顾问、资深媒体人、著名评论员龙建刚表示,丹灶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具备很高的产业集聚力。丹灶镇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在引进产业的同时,也对产业链进行招商,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在招商方面,丹灶镇扎实推进主题招商,扩大产业发展空间。近年来,该镇整理了几千亩产业用地,建设了过百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打造了日本中小企业园、智能安全产业园、仙湖氢谷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同时,丹灶针对科创、人才团队,从“孵化-加速-产业化-上市”进行全链条培育,推进科创、人才团队项目的产业化。
与此同时,丹灶镇内的配套环境不断优化,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十三五”期间,作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仙湖实验室落户丹灶,南海区首所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南海中学实验学校开工建设,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启动搬迁,为近在咫尺的丹灶提供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博爱路广昆高速复合线、季华路西延线、丹灶轻轨等各类交通路线的建设完成和规划推进,都进一步提升丹灶产业配套和人才集聚。
在政务服务方面,丹灶镇喊出了“七星级服务”的口号,针对重点项目,成立以镇主要领导,镇内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项目小组,从项目洽谈初期的各种对接到签约后的企业登记、土地出让、厂房报建、环评安评、投产运营等全程跟进服务,推动项目顺利落户、尽快投产。
评论
实干与创新成为丹灶发展的底色
为丹灶产业经济画像,曾几何时,丹灶把五金做成了专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日用五金之都”。而今,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能源环保、氢能产业、智能安全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体系形成,总体规模进入珠三角制造业强镇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丹灶作为“有为之乡”,有为是她的精神,实干是她的品格,生态是她的容颜,古韵是她的情怀,文化是她的底蕴,产业是她的优势。
产业,是推动丹灶镇不断往前的重要力量,是支撑一切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丹灶镇的先进制造业从“日积跬步”到“积木成林”,实现通过产业带动城市升级。
一直以来,丹灶镇坚持执行“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包括立足产业,全面招才引智;加强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构建起从仙湖实验室、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出发,到国家级孵化器,再到科技型企业加速器和各个产业园区的“全链条”路径,为科技创新的“促进”“转化”“保护”“运用”各方面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有机保障。
此外,丹灶在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引才、配套设施等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多方合力,形成了“丹灶现象”。
一个米思米自动化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丹灶镇就要无形之中与70多个城镇“一决高下”,丹灶镇已能引来“高精尖”项目纷纷落户,可见其综合竞争力表现夺目。
这5年来,丹灶正处于建设期和成长期,即将步入成熟期,实干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精耕细作成为了新丹灶的城市底色,但“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旧是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阳通讯员叶迟华张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