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2月2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澳门特区政府举行酒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
    • 区委十三届十次全会 22日召开
    • 南海新交通列车上线“试跑”
    • 快来参与投票赢大奖!
    • 影视大咖齐聚南海共论影视产业发展
    • 南海将推出首批80套共有产权住房
    • 南海区投用首个退役军人荣誉室

    第A02版:要闻

    • 四周年再出发 共谋佛山影视新未来

    第A03版:要闻

    • 西樵听音湖片区将添“广府美术馆”
    • 牵手“国家队” 打造产学研高地

    第A04版:南海影响力

    • 19谭志勤:与“爱马”共舞的全国马术冠军
    • 20魏梅: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领头人
    • 18曾鸿:冲在防疫最前线的疾控人
    • 17彭方昭:从教书匠转型大城工匠的全国劳模
    • 16崔现忠:不忘初心奋战脱贫一线的第一书记
    • 15曹建宇:法治南海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 14黄黎意:基层党建工作的躬行者
    • 13黄岐派出所女子抗疫先锋队(集体):防疫一线的“最美风景线”
    • 12黄志平:25年倾情奉献的“学霸班主任”
    • 11唐杰雄:让高端汽车用上“南海造”的实干家
    • 10钟卡:果断出击稳定物价的一线执法者
    • 9陈铭乐:逆行湖北战“疫”62天的男护师
    • 8陈杨丰:浴火奋战14年的消防员
    • 7陈平功:善解社区矛盾的“和事佬”
    • 6张浩彬:为南海战疫装上“数据大脑”的科学家
    • 5李紫玉:以67幅画致敬援鄂英雄的艺术家
    • 4李松庆:引领贫困村蝶变成示范村的驻村干部
    • 3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集体):推进基层善治的模范调委会
    • 2江满生:勇救落水男孩的退伍军人
    • 1 区才芳:西樵家庭教育的“领航员”
    • 20消费扶贫发行爱心卡助脱贫
    • 19三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18基塘农业上榜国家农业文化遗产
    • 17物流枢纽注入发展新动力
    • 16多元解纷激发治理新动能
    • 15育人变革信息教学全国探路
    • 14建川落户再添文化新地标
    • 13重塑格局打响“交通大会战”
    • 12后浪崛起南商新生代扛大旗
    • 11暖心平西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 10锻造雄师两百干部奔赴一线
    • 9惠民礼包力撑商贸文旅复苏
    • 8系统提升最大治水项目启动
    • 7真情帮扶凉山三县脱贫摘帽
    • 6两高四新产业增加值破千亿
    • 5灯湖光影点燃夜色南海
    • 4政务下沉提升服务效能
    • 3全面攻坚村改提速加力
    • 2勇立潮头探路城乡融合
    • 1 众志成城书写战疫答卷
    • 南海影响力·2020年度十件大事/十大人物候选名单

    第A06版:大沥观察

    • “广佛黄金走廊”升起先进材料产业新星

    第A07版:丹灶观察

    • 五年精心运营 丹灶优质项目实现井喷

    第A08版:要闻

    • 市民当主角 展地方特色文化
    • 澳门特区政府举行酒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
    • 狮山旧改优秀案例进入省级活动复选
    • 摆擂赛诗词 对决飞花令
    • 免费领鸡蛋可能掉陷阱
    • 企业义卖传递温暖
    • p565
  • 数字报首页

A06:大沥观察

“广佛黄金走廊”升起先进材料产业新星

大沥正形成智慧安全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双子星”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2020年12月21日

■在12月2日举行的大沥镇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3个院士项目签约进驻大沥。 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设计图。

12月2日,清华大学博士后刘耀春和另外9个项目的负责人一起站上了大沥提供的舞台,宣告正式进驻这片产业热土。很快,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有望在这个产业重镇里实现量产化。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使用的根管修复材料、可降解快递袋等,都有可能产自南海大沥。12月2日,在南海区大沥镇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3个院士项目、10个先进材料团队正式签约进驻大沥。大沥产业“群聊”喜迎新成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能量。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在2020年全镇干部大会上,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强调,要通过引入新材料等一批“两高四新”产业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大沥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如今,一场围绕先进材料的产业变革正在大沥掀起。大沥镇镇长游剑锋介绍,目前已制定了《大沥镇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智慧安全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双子星”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这个“广佛黄金走廊”形成。

立足自身优势挺进广阔“蓝海”

工业制造,材料先行。如今,先进材料产业正成为各地竞逐的新“蓝海”。

近年来,广东省先进材料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呈现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初具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雏形。据统计,2019年,全省先进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540亿元,工业增加值5089亿元,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的15%,成为支撑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在此基础上,广东将力争到2025年形成1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8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475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迈入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行列。正在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佛山,是广东布局先进材料产业的重要一站。今年发布的《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建设佛山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推高以铝加工材、铜加工材、再生有色金属、有色金属铸件为主的有色金属材料等多种先进材料协同发展。

有色金属正是大沥一直以来的支柱产业之一。省、市、区大力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东风,触发了大沥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加速引擎。这个“广佛黄金走廊”,正迅速挺进这片产业“蓝海”。

大沥提出,要结合本区域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着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提出这个目标,大沥是有底气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板块的大沥,优越的区位一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东与广州市有着25公里接壤线,南与佛山市禅城区相连,既是连接广佛两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声名远播的“广佛黄金走廊”。

除了区位,大沥的产业基础也是先进材料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大沥培育出坚美、凤铝、伟业、华昌、亚铝、豪美等多家全国知名铝材品牌企业,其有色金属加工和贸易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年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产业集群效应辐射全国,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经验,无疑为大沥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以大沥为圆点的50公里半径范围内,是大湾区制造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庞大的先进材料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市场和销售市场。大沥具有庞大的商贸体量,拥有46个专业市场,8万多个工商户,年交易额超6000亿元。这对先进材料项目的市场化来说,是一股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沥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紧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抢抓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既是大沥对自我发展的探索与突破,也有望为佛山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提供重要助力,更是大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佛山打造“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

优质项目一览

3个院士项目

成会明院士项目:二维氮化硼热管理材料产业化中心

周济院士项目:超构吸波材料产业化中心

张洪杰院士项目:高性能稀土镁基新材料

10个先进材料项目

1特种陶瓷纤维及制品产业化

2大尺寸高精度陶瓷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产业化

3粉体精细加工应用研究及其产业化

4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研究

5耐高温电介质薄膜及其产业化

6MEMS传感器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7速生林木材改性技术及项目产业化

8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创新及产业化

9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

10新型齿科修复复合材料

重磅项目进驻加速拓展产业版图

任何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都离不开资本与人才的引擎拉动,先进材料行业亦是如此。大沥完备产业链条,正吸引先进材料领域的人才与平台纷至沓来。

“我们的产品已经送检,大概明年就能在大沥正式上线生产。”近一年来,刘耀春带领团队开展生物降解塑料和制品项目,将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一次性餐具、购物袋、快递袋、垃圾袋、农用地膜以及医疗和工业领域。他表示,未来将在大沥上线5台机器,满产一天可达20吨。

与刘耀春一样即将在大沥实现“产业化梦”的,还有张洪程博士的团队。“目前我国80%高质医疗耗材都是进口的。我们团队落地大沥做产业转化,将有望打破高质医疗耗材过度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张洪程介绍,团队将带来拥有20项专利技术的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创新及产业化项目。

看中了大沥这片能帮助先进材料技术快速实现落地转化的土壤,刘耀春、张洪程等10个先进材料团队本月正式落户于此,涵盖了当下需求最旺盛、发展空间最大的5G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领域。而更为“重磅”的二维氮化硼热管理材料产业化中心、超构吸波材料产业化中心、高性能稀土镁基新材料等3个院士项目,也同样进驻了大沥。二维氮化硼热管理材料产业化中心团队执行负责人刘闽苏博士介绍,接下来,该团队将在大沥投入2000万元,建2条生产线,预计明年6月可实现量产。

实际上,为了引入这类优秀团队和项目,大沥早已做了不少准备。近年来,大沥通过三旧改造等举措,搭建了一系列产业载体,并打造了完善的生产服务链条。目前,大沥正全力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汇聚了包括广东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南海增材制造加速器、华南工业互联网(南海)集成创新中心、久形工业设计等机构,可为先进材料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除此之外,大沥目前还拥有稀土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暨创新孵化器、民旺·瀚星科学园、沥中新兴产业载体项目、创客产业中心等产业载体。优质的科创氛围与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正不断吸聚着先进的生产要素,成为滋养先进材料产业生长的最佳“沃土”。

提出三年计划

形成产业

“双子星

”格局

目前,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产业基地、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中心也正式在大沥挂牌。前者位于大沥镇的产业化园区,按照标准工业厂房建设,层高6米,能够满足大部分先进材料企业生产研发需求。预计2021年上半年,研究院将整体搬入新场地。

这些产业平台的到来,让大沥可借助科研机构和院士团队的智力、技术支持,共同推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为了推动这一“产业新星”冉冉升起,大沥已制定了《大沥镇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当中提出,到2023年,大沥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价值链地位明显提升,对南海区其他地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未来三年,大沥将着重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传统材料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力争引进一批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制造骨干企业,并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群覆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个汇聚创新平台、主题园区、优秀人才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实现培育3家超百亿产值龙头企业、引进200家骨干企业、年产值超500亿元的发展目标。”游剑锋表示。

在推动四个“金饭碗”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大沥也在不断开拓新兴产业的版图。近年来,大沥瞄准安全产业这一“蓝海”做了不少积累和布局,并提出要打造大沥智慧安全小镇。随着《计划》的推出,大沥在新型产业的布局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在“两高四新”领域形成智慧安全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双子星”的发展格局。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接下来,大沥将继续围绕“一轴两翼同发展,三城多园齐改造”的发展思路,加速城乡融合的步伐,并发力广佛交通大会战,实现与广州联动发展,同时通过完善公共配套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展望产业未来蓝图,准备充分的大沥,显然信心满满。

■各方声音

◎薛洪(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造业创新处一级调研员)

作为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大沥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已形成自身的先进材料产业特色和优势。

◎谢宝剑(暨南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南海区城乡融合顾问)

大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板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沥镇有色金属加工和贸易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且具有庞大的商贸体量,这对于先进材料项目而言,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刘勇(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大沥正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板块,在大沥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既贴近市场,又在不断创造市场。希望把我们最新的材料技术落户到大沥,为大沥先进材料产业添加新的血液,助力大沥镇产业转型升级。

◎邱鑫(张洪杰院士项目代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大沥镇有着非常好的铝型材产业优势。我们希望在大沥镇产业基础上,将高性能稀土镁基的新材料推广出去,并在这里迅速地产业化、商品化,实现经济价值。

■延伸阅读

什么是先进材料产业?

先进材料包含建筑材料、绿色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稀有稀土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制品业,也是支撑国防、航天航空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对先进材料产业的界定范围包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合共8大类、25中类及93小类。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

通讯员刘成邓倩茹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