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甘洛县工商联到南海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发展、企业管理先进经验
扩大两地产业合作对接“朋友圈”

■甘洛县工商联考察团来到南信广场,了解绿之选扶贫产品区的销售情况。
珠江时报讯(记者/彭美慈通讯员/郑锦杰梁江毅摄影报道)近日,凉山州甘洛县工商联组织当地商企业代表到南海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发展、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探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企业需求,谋求扩大两地产业合作对接的“朋友圈”,促进互利共赢。
向南海企业“取经”
11月10日,甘洛县工商联考察团一下飞机,就直奔佛山市金粮谷物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金粮谷物”)参观生产车间和仓库等地。在金粮谷物大米加工厂,可以看到碾米生产线,集谷糙分离、碾白、抛光为一体,计量和打包等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机器化作业,大幅提升了大米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南海区农产品商会副会长、佛山市金粮谷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剑华从大米生产加工、品牌代理、终端销售、电子商务等方面为考察团作了详尽介绍。借助核心粮食研发技术优势,金粮谷物已与多个优质大米产区及多家大型米业公司联营或自建了水稻种植基地,以及与亚洲多国大型米厂建立供货关系,实现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一体化。
“通过实地参观,我们对南企的先进做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甘洛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副会长)何明霞表示,甘洛县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好、地理条件优厚,但农业产业化水平待提高。此次活动为下一步与南海企业合作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甘洛县工商联主席(会长)倪海建也希望能与南海结缘,结合甘洛县自身优势,寻找投资的共同点,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真诚欢迎甘洛县企业家们来南海交流学习,和南企共同打造好的项目,实现合作共赢发展。”南海区工商联副主席冯纫芝介绍,近年来,区工商联积极引导南海民营企业家持续精准对接凉山州扶贫项目,发挥南企在产业规划和生产营销方面的优势,不断激发贫困地的生产活力。
深化两地对接打通销路
第二天,甘洛县工商联考察团来到南信广场,现场了解绿之选扶贫产品区的销售情况,走访佛山市好来客食品有限公司,学习企业营销和管理经验。
在基地养殖、冷链物流和食品检验结合的农业产业基础上,绿之选有着专业服务团队,帮助供应商高效便捷地进驻平台,顺畅对接客户。这对于有着腊肉、白酒、红菇等特色地方农产品的甘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考察团成员表示,如果能够通过绿之选平台将特色农产品引入南海乃至周边城市市场,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有产品,缺销路”的问题,能够帮助甘洛当地农产品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原生态、优质的农产品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可利用时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销售推广模式,提升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能力,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谈及如何拓展特色农产品销路,南海区农产品商会秘书长周真建议甘洛县坚持推广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吸引龙头企业对接扶贫项目,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品牌化经营。
发挥行业优势激发新动能
11日下午,甘洛县工商联考察团还在南海区工商联副主席丁健荣陪同下参观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九江酒厂)博物馆。九江酒厂是广东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十分注重工艺的传承及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作出消费者认可和青睐的产品,这也给甘洛县企业家带来了启迪和思考。
南海区九江总商会会长、九江酒厂董事长关正生表示,“甘洛县有不少优质农产品,但对外合作的基础条件还需不断完善和优化。本土企业要先形成本地人认可的产品品牌,往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才能对外输出产品并形成合作。”
“上个月到访凉山州,当地丰富而优质的农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走访,我感觉两地在资源共享、技术支持、产业合作等领域都有广阔合作的空间。”南海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敏仪表示。
接下来,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希望通过两地工商联的紧密互动,加强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进一步完善精准对接机制,让两地企业家交流的面更广、量更大、层次更高。同时鼓励商协会、企业发挥行业优势、因地制宜,带动帮扶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开拓等多种形式与凉州三县开展合作,精准、深化两地产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