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到3.0 创优势促融合树标杆
去年7月,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去年9月,里水镇正式吹响建设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的号角,成为南海首个启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建设的镇。
今年9月27日,南海召开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大会,先行先试的里水继续“自我加压”,为助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贡献里水力量。
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表示,将在城乡融合一年探索基础上,以“环境共美、产业共融、家园共管、服务共享”四共理念为导向,以“一个提升、三个连片、五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以3.0模式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
“由于早期缺乏统一的规划,里水存在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这些严重制约里水发展,只有推动城乡真正融合,才能破解这些难题。”谈起里水这一年来的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谭艳玲认为,打造南海区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对推动里水镇高质量发展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首先要突破城乡融合发展路上的“障碍”,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与优势,才能做到先人一步。里水南北部共有38个村(社区),南部发展起步较早,以工业为主,村组经济较发达。北部片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发展较缓慢。而且镇内村级工业园多,小而散,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业附加值低,加上住宅区和工业区混杂,导致大部分村居整体风貌不如人意,城区欠缺城市味、农村没有田园味。
(下转A04版)
(上接A01版)
事实上,针对上述问题,里水一直在探索解决。谭艳玲介绍,近十年来,里水城乡发展已从1.0模式晋级为3.0模式,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向往的幸福家园而奋进。
2012年至2018年,里水通过公园化战略、美村计划的实施及城市精细化管理向村居延伸,这个1.0模式大大提升了城乡环境;2018年起以“点—线—面”促进乡村振兴为2.0版本,打造一村居一品牌,初步实现了“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效果,明显缩小城乡差距;近一年来进入3.0模式,里水在发挥多年来打下的良好城乡优势,以环境共美、产业共融、家园共管、服务共享“四共”理念推动城乡融合,致力打造南海区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
“里水提出要建设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是希望自我加压,通过‘四共’实现城乡环境、产业、治理、服务全面发展,提高里水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谭艳玲表示,里水将发挥优势,探索出“田园、公园、家园”三园合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党建引领,三园三治”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以新思路实现城乡融合新图景
“从广州过来里水金峰洲社区,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城市,一边是低矮的村级工业区,给人感觉很不协调。”谭艳玲坦言,城乡融合是一种“和谐共融”的状态,而里水一直以来城市味不浓,功能不够强,乱象较多。
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将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全面融合,为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路。里水又将如何抢抓新的机遇,加速推进城乡共融?
谭艳玲认为,一直以来,土地利用碎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无序,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建设实验区的最大意义,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实现空间格局重构、生态环境重构、产业集聚重构、社会治理重构,从而促进城乡全面融合。
里水抢抓新机遇,立足实际,提出了力促城乡融合的3.0模式,即以“环境共美、产业共融、家园共管、服务共享”四共理念为导向,以“一个提升、三个连片、五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目的,深入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文/珠江时报欧林菊通讯员陈淑仪朱嘉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