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名镇大沥 广佛家园梦想启航

■大沥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少先队员在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学习革命历史。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大沥镇盐步城区道路两旁,花开正艳。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盐步内衣行业协会年会上的内衣秀。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大沥镇黄岐漖表锦龙盛会。(通讯员供图)

扫码一下 详见更多精彩内容

解读独特魅“沥”
对于很多奋斗者来说,奋斗的起点,就是择一座城,圆家国梦。在大沥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90万人。城市的力量来自于人,人口也是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的体现。这里是大沥,承载着许多人梦想的广佛家园。
创局
跨越千年“沥”久弥新
大沥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东部,东接广州市荔湾区,南邻佛山禅桂中心城区,是连接广佛两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纽带。从境域内的6处贝丘遗迹表明,大沥在五千多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并逐步形成原始社会聚落。
如今我们所见的大沥镇,由原大沥、盐步、黄岐组成。2005年1月南海区划调整后,原盐步、黄岐、大沥街道办合并成大沥镇。到了2013年,又一次新的区划调整后,大沥的地图便成了如今的模样。有人说,大沥的地图很像一只活泼的玉兔。正如“脱兔”般的敏捷,新的大沥镇,也迎来了发展提档加速的新黄金期。
创业
实干兴镇凝聚
“沥”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大沥人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经过千百载的辛勤劳动,将僻处南荒的洼地滩涂垦辟成繁荣富庶的鱼米之乡,更逐步建立起一个多元产业重镇。
翻开千年浩瀚商业历史,毗邻“千年商都”广州,地处“广佛之心”的大沥,“商”是其发展的根与魂。从西汉起,大沥便成为广州城郊最大的商品集散区和分销地;及至明朝,“大沥圩”载入《永乐大典》。明清时期,凭借临近广州“十三行”以及地处“省佛通衢”黄金节点,大沥更是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将贸易做到了全世界。
千年的商贸基因,给大沥人留下崇商重商、务实开放、重视市场规律的传统,也让大沥成为如今资本和市场趋之若鹜的投资乐土。出生草根、实业起家的沥商,也成为南海乃至广东重要的营商力量。兴海、兴奇、坚美、华昌、伟业、凤铝等一批当地龙头企业的掌门人,也擎起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的大旗。
大沥人最擅长的就是把握机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沥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佛黄金走廊”,并摘下四张产业“金名片”:“中国铝材名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商贸名镇”。如今,“广佛黄金走廊”上仍汇聚超38个专业市场,6万户工商户在此从事商品贸易,每年的成交额超过7000亿元,其市场活跃度居广东镇级首位。
在大沥,就连凤池等小村庄,也能办起高大上的行业展会。未来,南海国际会展中心也将在这里诞生。嗅觉敏锐的大沥,从没有停下创新求变的脚步。在“无电不商”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以大沥为代表的传统商贸重镇迎来了挑战。天猫佛山服务站、众铝联等相关平台汇聚越来越多的“云沥量”,成为大沥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通过打造“产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大沥开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连接的有效尝试,努力朝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目标奋进。当下,这里正积极抢占行业发展的新风口。加速传统制造业的动能转换,积极创建智慧安全小镇,大沥正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创意
人文荟萃多点发“沥”
悠长的历史发展,让大沥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
在大沥,有着百花齐放的传统文化。龙舟为线,牵起广佛情谊,587岁盐步老龙沉睡于此,每年与“契仔”的相聚成为传颂佳话;狮艺为镜,展现独特魅力,黄飞鸿醒狮名扬海外,几度登上央视舞台展现南方小镇的“真功夫”;还有藤编、生菜会、狮子会、龙母诞……大沥的23项非遗文化,惊艳了世人。
而大沥的文化传承者们,也在守护那份不忘初心的情怀。大沥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南海县农村发展的第一批党员、第一个党小组和第一个农民协会。在大沥战斗中,104位英雄光荣牺牲。为传承这份厚重的红色文化,大沥精心打造了革命历史展览厅。这是南海区第一个以红色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展厅,未来将打造成为展示南海区红色革命历史的文化新地标,以及南海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光影为媒,勾画文化之魂。这里诞生了中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成就了大沥“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自2011年起,大沥依托伯奇文化资源,举办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成为全国六大摄影品牌评选活动之一,也是大沥近年着力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
在大沥,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目前,大沥的凤池、太平、盐步、白沙已成功创建为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全镇还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建成5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公园。此外,一场“以花美城,以花育人”的行动,这些年正在大沥广泛铺开,用花满沥城装扮城市容颜。
环境变美的同时,大沥也编织了多层网络筑起温暖家园。2012年,首批5个社区街坊会成立,让大沥成为了国内首个引入“街坊会”社区自助模式的镇街。如今,一系列的综合服务体的落地,以及在社工、志愿者的不断努力,让大沥不同的群体都在这里互助共融,安居乐业。
从搭建镇级层面的党校等载体,到“暖心工作室”遍地开花,大沥让“行在身边,暖在心中”成为最真诚而实在的承诺。11000多名党员积极投身“暖心工程”。挂图作战、履职档案等创新举措,也激发了全镇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
围绕“党委统筹领导、多元主体参与”,大沥还通过“城市治理面对面”“市民议事厅”“巡城马”等品牌活动,打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组合拳。同时,大沥围绕“九大重点工程”和“四横四纵”主干道综合整治任务,脚踏实地“干”好创文工作,让文明之风吹遍全镇。
创新
敢为人先勇
“沥”潮头
瞄准目标,精准发力。大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直走在前列。即使面临困难,也一样迎头奋战,攻坚克难。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大沥众多党员干部走上抗击疫情一线,用行动书写着使命与担当。沥商也各尽所能,参与到这场战“疫”中:他们或是加紧研发制造口罩机械,或是迅速复工保障市场供应……政府打出一套撑企“组合拳”,让企业复工复产更加顺利。
战“疫”没有放松,但大沥的发展步伐也没有停下。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中,大沥承担起南海主力军的作用。因此,勇于在创新中谋求突破的大沥,也马不停蹄地加速空间再造,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大沥坚持“破立并举”、注重真干实干,全力推动“一轴两翼同发展,三城多园齐改造”。
这,就是大沥,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她商机无限,创新求变;她花开四季;情暖处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她向世界发出了“做生意,来大沥”的邀约。这样的大沥,是无数人追梦的家园,也正等每个奋斗者来挖掘这里每一面的独特美好!
策划/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通讯员关艳娟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通讯员刘成梁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