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教育系统“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凸显“名师力量”
“红马甲”成校园最美风景线

■为做好疫情防控,罗兴洪为返校学子示范七步洗手法。

“作为一名党员,在学校里力争通过自己的示范,引领全体老师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桂城映月第四小学原党支部书记、原校长罗兴洪说。在映月四小任职期间,他穿着红马甲、带领家长义工和老师们守在校门口护航学生上下学的身影,被家长们誉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
在桂城,像罗兴洪这样的名师、名校长还有很多。他们在桂城教育系统各党支部开展的以“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当标杆”(简称“三亮一标杆”)为主题的“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中,以良好的业务水平和立德树人的精神品格,成为学校党支部的形象先锋,构建了有人格魅力和群众感召力的先进代表和联系纽带。
率先垂范
将仁爱教育贯穿于防疫与教学活动中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映月第四小学党员纷纷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罗兴洪既是其中的一员,也是这支队伍的领头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不忘初心,坚守岗位,率先垂范。自疫情发生以来,罗兴洪第一时间成立学校抗击疫情领导小组,完善各种制度,带领全体党员和行政干部组织全校师生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制定各种应急演练方案,对“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进行全面部署,有力保障了学校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师生构筑起健康的防线。
更可贵的是,他创新工作方法,把学校长期以来践行的“仁爱教育”办学理念融入到新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抗疫期间,我们提出,我校的仁爱教师要有担当精神,做到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教学。”罗兴洪说,平时的教学管理中,下课时间每层楼只需一位老师负责,而疫情后学生在校学习,学校老师都要做到无缝对接,即上一节课的老师须等到下一节课的老师到班后才能离开教室,以严密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日常的工作中,罗兴洪也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做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的引领者。映月四小党支部共有18名党员,其中6名为临聘教师党员。每天,校门口都会有党员志愿者带领家长义工维持交通秩序,罗兴洪总是站在最前的那一位。此外,学校重视临聘教师党员的工作贡献,专门为朱可娟老师举行了事迹报告会,希望以她的榜样力量,带动其他教师争做学生“爱的引路人”。
爱岗敬业
带领教师探索“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爱岗敬业,奉献教育事业!”在叠滘中学副校长何小奎看来,自己身为党员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可以用这一句话来表态。
作为桂城街道政治学科中心教研组长、桂城街道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学校政治科组成为南海区品牌学科基地、桂城街道示范教研组,带领桂城政治学科中考成绩长期处于南海区鳌头位置;近三年,他还带领学校初三团队,顺利实现并超过了街道下达的中考目标。
“叠滘中学目前在职在编党员33人,预备党员2人,党员几乎占了教师一半。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如果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那么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何小奎说。
作为深耕政治学科多年的名师,更作为学校主导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何小奎注重精神引领,坚持以人育人,长期向教师传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潜心科研的思想品质。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何小奎积极带领教师探索“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主张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最好的场所是课堂,倡导个性化学习,主张教师要挖掘并尊重学生课堂上的同异构想,重视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强调维护学生课堂权利,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探究、互助、合作、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课堂是德育与智育的最佳场所,积极探索师生和谐课堂教育教学生态。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他注重从职业道德与技能方法两个维度落实培养,主张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优秀的职业道德才是优秀业绩的驱动力;长期坚持一对一帮扶方式,每周坚持与新入职教师开展谈心指导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原则,引导青年教师养成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习惯,积极开办名师分享会、个人专题讲座,并与各项实践活动相结合。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通讯员邓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