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实体窗口 南海底气何在?

■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市民在自助办理业务。 珠江时报见习记者/黄永程摄

“原本一些业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不了,要跑到区级行政服务中心,一来一回都要差不多两个小时。”这几天,南海一家医疗设备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得知,南海撤销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实体窗口,逐步实现区行政服务中心受理事项100%下沉到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陈先生为南海这一便民的行政服务体制改革点赞。
在全国首推撤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实体窗口,是南海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其中一个“首创”。
纵观南海行政体制改革历程,我们会看到南海一连串的“首创”:在全国首创“三单管理”、率先探索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模式;在全省首推微信“刷脸政务”;在全市创办首个政务管理办公室,首推包邮服务和容缺受理;在全国率先推行“湾区通办”……并且敏锐捕捉到智慧城市的发展风口,率先切入到“城市大脑”的发展赛道之中。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南海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站在智慧城市发展制高点,激发全区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一项项突破性改革,是南海行政体制改革的“勋章”,更是南海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印证。
政务改革
从“1.0”时代迈向“3.0”时代
由于工作和生活需要,里水居民王先生经常要到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申请开具户籍相关证明等事务。尽管有时候一个星期要跑好几趟,但他没有怨言:“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离家里很近,走几分钟就到了。”王先生道出了很多南海市民的心声。如今,南海共有306个行政服务中心,包括1个区级中心、15个镇(街道)中心和290个社区中心。这些据点连成线成网,让南海在全省率先实现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办事大厅全覆盖,形成“15分钟行政服务圈”。
无论是信息化建设还是行政体制改革,南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回忆道,2000年,南海成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2001年,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2年,成立全市首个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如此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也逐步提升。”
这个时代,行政服务的主体依然由市、区来承担,且称之为“1.0”时代。
“随着经济发展,2010年,全区唯一的行政服务中心越来越难满足群众、企业的办事需求。我们开始探索建立三级行政服务体系,通过简政放权逐步将70%行政服务审批事项下放到镇(街道),将80个事项延伸到社区办理。”该负责人说。
伴随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试点和铺开,事权下放成为南海行政体制改革的主线之一,市往区放权,区往镇(街道)放权。也就是在这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加速建设,并且可以办理更多政府服务事项。镇(街道)、社区也逐步成为行政服务的主体。且称之为“2.0”时代。
随着规范化的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居民、企业实现在“家门口”可以办事,与此同时,网上的办事大厅也全面实现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覆盖。
如今,南海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已经承担了全区近80%的办件量,成为政务服务的主阵地。9月1日起,南海实施扁平化管理,撤销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实体窗口,逐步实现区行政服务中心受理事项100%下沉到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南海的政务服务正式迈入“3.0”时代。
作为民营经济的“大户人家”,南海市场主体已超过34万,市场主体遍布各个镇街,加上南海正在全力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镇(街道)是实验区创建的“主力军”。因此,南海实施扁平化改革,把政务服务资源和审批权限下沉至镇(街道),正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事权下放符合南海实际,有力促进了南海发展。”南海区政数局局长李毅佳认为,这次改革既是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数字赋能
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
除了一直不断深化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行政服务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路上,南海一路破浪前行。近年来,南海行政体制改革成果呈现“井喷”之势。
2013年,南海区在全国率先推动“三单管理”改革,最大限度约束审批自由裁量权,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让群众感受到行政审批改革就是“真金白银”;
2015年,南海全面实施行政审批“一窗通办”新模式,企业和市民只需在综合服务窗口排一次队、交一套材料就能办事。2016年,南海携手广州荔湾在全国首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实体窗口“跨城通办”,至今已推出广佛跨城通办事项1200个……
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背后,是政务资源信息化整合的支撑。南海始终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催生的城市治理压力,让南海敏锐捕捉到智慧城市的发展风口,率先切入到城市大脑的发展赛道之中。2017年,南海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2019年6月,南海城市大脑一期建成投用。目前数据量已从项目初期的约20亿条增长至34.34亿条。依托数据资源目录平台和人口库、法人库、地图库三大基础数据库,系统汇集了来自82个部门(单位)的超4000张数据表,数据记录共享率高达97%。目前,已有55个申请部门(镇街)应用共享的数据,累计调用次数4460多万次。
拥有智慧大脑实现城市统筹管理,为南海在全国首推撤销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实体窗口奠定了数据基础。
“改革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就要充分发挥南海丰厚的‘数据家底’和数字基础优势。”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让扁平化充分利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探索智能审批、一网通办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发展。本次改革,除了层级扁平化外,还包括了流程电子化与业务智能化。“以前审批流转,要把群众提交的纸质材料报给上级部门,都要凑齐一批再统一安排人员送过去。现在群众可以在系统扫描材料,或在平台上传资料就能解决,加快了审批速度。”南海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件核验”等方式让传统审批向信任审批转变,有效缩减了材料流转耗费的大量时间。
如今,南海行政体制改革走向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流程再造让广大企业、群众受惠。
“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区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将建设全新智能化的办事服务大厅。”李毅佳说,扁平化改革将重新定义区、镇(街道)两级行政服务功能,区行政服务中心将研发智能受理终端,继续为全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探索智能审批模式。
释放活力
政务服务资源向镇街投放
南海区区长顾耀辉曾指出,建设“数字政府”事关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地区长远竞争力,南海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最终实现城市智慧治理。
此次南海实施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就是从民生领域着手,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迈向智慧城市治理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对国家“放管服”改革的再落实再深化,也是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一环。
本次改革后,镇(街道)可办理事项增加至1345个,为佛山五区之最。目前推出的第一批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事项目录295个中,52个事项由区部门委托镇(街道)审批,这赋予了各镇(街道)更多审批权力。
在闫昊波看来,此次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南海在全国领先加大事权下放力度,将政务服务资源向镇(街道)投放,目的就是释放镇街活力。
丹灶镇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薛志伟说,镇(街道)一直承接事权下放,得益于长久以来的“锻炼”,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底气。此外,区、镇(街道)两级已经开展多次业务培训,同时亦计划配给工作人员,充实镇(街道)的服务力量。
同时,南海区通过“权限开放”“电子审批”“物理流转”等方式扩大全区通办事项范围,企业、群众可多点办理,减轻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分步撤销后对企业、群众办事的影响。
“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要强化服务功能,在服务权限更加完备后,要在优化服务上发力,特别是在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李毅佳说。
“事权下放后,可以让企业更能感受到各镇(街道)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镇(街道)招商引资而言是一个好的趋势。”薛志伟说,为更好地承接审批事项,做实做细服务工作,接下来中心将增加窗口、人力,加强业务培训,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撑。
评论
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实体窗口:
建与撤背后的底气
2002年,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顺应民意,应运而生,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今,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顺应新时代的需求,实体窗口淡出历史视野,依然是领全国风气之先。
风云背后,潮流之下,令人感慨、自豪:当年率先成立区级行政服务中心是自豪,如今在全国率先撤销实体窗口,仍然是一种自豪。因为在这一建、一撤的背后,南海区委区政府为民便民的初心始终未变,南海以发展为导向的改革锐气锋芒未减,南海紧跟新时代技术潮流的信息化建设厚积薄发、底气十足。
南海的行政体制改革,始终没有忘记“为民服务”这个初心;始终以市民、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为归宿。早期的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可谓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但无论多艰难,南海都创造各种条件,全力去开拓。因为南海认识到:办事的便利与高效,事关市民、企业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事关南海发展的社会原动力。
从早期的集中审批、一窗办理,到之后的审批标准化,再到现在全流程的电子化、智能化,南海的行政改革,为市民和企业的服务不断升级,带给市民和企业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南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也是中国基层改革的试验区和先行地。自下而上的旺盛的经济发展需求,为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明确的方向指引。南海的经济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以民营经济为主,各个镇街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南海不仅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和产品,也催生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明星品牌专业镇,以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进一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镇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呼唤着镇街层面的公共事务如社会服务、养老、医保等民生事务的审批职权的下放,也呼唤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审批职权的下放。可以说,从早期的放开搞活,到集中资源招商引资“搬大树”,到现在的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南海适时地推进了不同的行政体制改革。其主线清晰地显示为:不断简政放权,把更多的行政审批权下放到镇街、村居,不断激活镇域经济,始终保持南海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
南海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建得早、实体窗口撤得巧,源于强烈的发展需求,也是有充足的技术积累做支撑的。这个支撑就是南海的信息化建设,始终紧跟最新的技术迭代,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南海就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并在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多年来,政务资源信息化的整合,使南海的“数字政府”建设底蕴深厚。目前,全区已有55个部门(镇街)应用共享的数据,累计调用次数4300多万次。正是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政务服务数据的持续积累,使南海搭建了相当完善的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系统,绝大部分审批事项已经被转移到网上,极大地降低了市民和企业的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应该说,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实体窗口的撤销,只是南海漫长行政体制改革征程中的一站。未来,南海区委深沉的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的锐气,最新的信息化技术的翅膀,将继续推动南海行政体制改革的旅程向前延伸。 (仲声)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蓝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