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大学生冼荣开积极盘活乡村文化资源,被评为“南海区乡村振兴好青年”
他让沉寂6年的醒狮队 重焕生机

■冼荣开舞狮。

■蓼江村醒狮队合影。

■冼荣开在传统文化工作坊教小朋友们学习醒狮的基本动作。

在西樵镇七星村蓼江村,有一位即将读大四的大学生不断探索和传承乡村传统醒狮文化,令沉寂6年的蓼江村醒狮队重焕生机。他时常走街串巷收集民情,志在盘活村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反哺下一代,回报家乡,被村民戏称为“未来村长”。作为土生土长的蓼江村人,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他就是被评为2018~2019年度“南海区乡村振兴好青年”的冼荣开。
带头重组醒狮队
上世纪70年代末,热爱醒狮的蓼江村村民自发组建醒狮队。在那个缺乏文体活动的年代,狮队支撑起蓼江村80后、90后村民的童年,逢年过节,村里定会上演“村民追着‘狮子’从巷头跑到巷尾”的场景。
受此熏陶,1998年出生的冼荣开从小就爱上了醒狮。擅长运动的他在小学四年级时加入蓼江村醒狮队,第一次摸到心仪已久的狮头。看着冼荣开长大的狮队师兄冼勇强回忆,他刚来狮队那会儿年纪小,长得不高,只能练习扎马步等基本功,但他很认真,“我们表演的时候,他虽然不能舞狮,但会主动扛着彩旗跟着我们走。”
小学毕业后,冼荣开暂别狮队,专攻学业,最终考取了心仪的大学。但就在他离开蓼江村醒狮队后不久,狮队就开始了长达6年的沉寂。
对于那段狮队的“空窗期”,冼勇强解释:“2010至2016年,我们这一代队员先后组建家庭,承担起养家糊口的压力,没有人组织练习,渐渐地就把狮队放下了。”
对醒狮队的沉寂,冼荣开感到非常可惜。
上大学后,他利用大一的寒假,重新集结醒狮队,恢复训练。尽管他是狮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却成了狮队的“管家”,通知队员训练、记账、购买训练和表演用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仅如此,他还拉上狮队的师兄们一起研究高难度动作,一直练习至深夜。
在冼荣开和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农历新年,醒狮队的锣鼓声在蓼江村再次响起,打破了醒狮队6年的沉寂,收获了村民的掌声。
同年10月,狮队邀请江门蔡李佛第四代传承人叶如栋到该村教授传统功夫,为村里的孩子免费授课。“有几个小学生在上完课之后,都表达了以后想要尝试舞狮的意愿!”冼荣开开心地说。
这些年,冼勇强见证了冼荣开的成长,“以前他很害羞,爱站在队伍的后面,现在他已经成为队伍的支柱了。”
关于狮队的未来,冼荣开仍有许多憧憬,包括成立醒狮队基金会,帮助有困难的村民、鼓励村里的孩子努力学习等。“我会努力让醒狮队维持下去,让醒狮文化在村里传承和发扬下去。”
为家乡建设出力
都说“男儿志在四方”,冼荣开也不例外,但这并未削减他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他畅想:“我打算在毕业两三年内先从事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等自己增加阅历之后,再回到家乡参与更多乡村振兴的工作。”
如此清晰的人生规划,令他的大学生涯过得相当充实。2019年,他入了党,成为一名党员。疫情防控期间,他先后参与七星村和西樵镇大学生战疫志愿突击队的值岗工作。
作为西樵镇七星村团支部2017届公选副书记,他与七星村的工作人员、社工一起,组织回乡大学生开展活动,挖掘和记录村内的历史文化资料,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西樵大学生协会第16届会长,他筹备多场大学生活动,发展会员,让更多的大学生关心家乡建设。此外,他还有多重身份,如南海青联大学生成长促进会西樵分会会长、西樵镇青年英才会理事等。
冼荣开深知,这些身份意味着更多责任。他也常怀感恩之心,希望尽己所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去年,他帮助七星村社区营造项目开设暑期传统文化工作坊,指导25名青少年参与“传承武术文化,感悟南狮魅力——村落传统文化探索行活动”,让年轻一代感受武术文化和岭南狮艺的魅力。
最近,他正忙于为七星村的村史馆和微型博物馆收集材料。在此过程中,冼荣开得到了启发:“只有文化才能反哺下一代,才能将村民凝聚在一起。我想在村里打造一个功夫博物馆,并打造属于村民自己的文化节日,盘活村里的文化资源,惠及下一代。”他也期待有更多同龄人、同村人、大学生加入其中,一起为乡村打上“文化烙印”。
文/珠江时报记者
钟泽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