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
◎江玲
2020年4月30日晚,我正值夜班,突然接到通知,医院安排我次日去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支援发热门诊。当晚急匆匆交代好工作,我回家简单收拾后,第二天一早就直奔南海六院。
支援期间,我接触了很多发热病人,其中有一位特别令我难忘。
那是我在发热门诊上岗的第二天,接班不久,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的护士拿着一张病人基本信息表快步进来,指着上面的地址栏,低声说:“江医生,这个病人住的小区之前有过确诊。”我心里莫名紧张起来。护士出去后,一个瘦弱的女子缓缓走进诊室。我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打量了一下病人,注意到她隆起的肚子。我问她话,她只是微微摇头,不说话。
口罩遮住了她大半张脸,我只看到她那紧锁的眉头,还有那双空洞无神的大眼睛。产前抑郁?我的脑海中迅速闪过这几个字。本来女性在孕期就容易情绪不稳,更何况她是在特殊时期发热。我决定转移话题,故作轻松跟她拉家常:“你怀孕几个月啦?宝宝乖不乖啊?”“你要多吃点哦,不然宝宝太瘦了呀”。刚说完,她突然哇地一声哭了,我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让她发泄一下吧。
哭了差不多一分钟,她终于开口说话了:“医生,我昨天已经发烧了,可我不敢来医院啊”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是外地人,自从我们小区被封闭后,我老公住单位宿舍,我一个人呆在家里已经10多天了,幸好每天还有社区人员上门给我送吃的。我昨晚开始低烧,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测体温发现的。”
“哦,你不舒服肯定要来医院呀,不要怕啊,我们会帮你的。”我安慰她。她的肩膀微微颤抖,“医生,我和宝宝会不会得新冠肺炎啊,听说我们小区和你们医院都有确诊的。”“不用担心,发烧不一定就是新冠肺炎。你现在发烧,来医院检查清楚,做核酸和抗体检测,还可以查血尿常规等,看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听到这,她的眼睛突然有了精神,“是不是做了这些检查就可以知道我是不是感染新冠病毒啦?”“是的”,我看着她的眼睛很肯定地说。她叹了一口气,终于向我敞开心扉讲述了病情并配合护士去做了检查。
最后,检查结果提示她是普通的细菌感染。我给她开好药,再三叮嘱她,一定要多喝水,吃完药一定要来复诊。
临走时,她站起身,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向我道谢:“医生,谢谢你,今天是我过得最踏实的一天。我最近一个人窝在家里实在是太压抑了,幸好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还有你的鼓励,你们都是好人。”我朝她摆摆手,“不用谢,好好照顾你的宝宝,记得一定要多吃高蛋白食物,还有记得千万不要害怕。”
目送她走出诊室,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原来的生活轨迹被打乱,一旦生病他们就会担心、害怕、抑郁甚至痛苦。作为医生,我特别理解她的恐惧和无助。就像我刚接到通知要来支援时,就像我刚从护士那得知可能要接诊可疑病例时,我的内心也是非常忐忑和沉闷。
作为母亲,我特别理解这位病人的担忧和困扰。我接到通知去南海六院支援的那晚,回到家小孩已经睡了,第二天一早走的时候,他们还在睡梦中,我都没来得及当面和他们道别,我的内心万分的牵挂和不安;而她一个年轻的准妈妈,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和家人,还在特殊时期发热,她不仅要担心自己,更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她的内心该有多么的绝望。
我突然觉得很庆幸,幸好自己刚开始的紧张没有影响到她,幸好自己终于找到了打开她心扉的突破口,幸好她最后确定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看到她从最开始的茫然无助,到后来的宣泄倾诉,再到最后的感谢,我的内心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