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8月2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为保南海一方平安作出更大贡献
    • 她画个“春天”送给最美逆行者
    • 她的一个“奶奶抱”暖了全网
    • 推动形成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新风尚
    • 佛山高新技术 进步奖开始申报

    第A02版:关注

    • 台风吹袭时 这些身影在忙碌
    • p45

    第A03版:关注

    • “越西苹果”重振雄风 贫困群众脱贫在望
    • 龙船赛道清淤 游龙活动再现

    第A04版:城事

    • 以前办事“跑断腿” 现在办事“零跑腿”
    • 违规外卖小哥抄写交通法规
    • 法院强制执行 老赖只好还钱
    • 电梯突然不动 18人被困其中

    第A05版:经济

    • 网红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第A06版:镇街

    • “门前三包”让商户责任感“满格”
    • 10处违建被拆 将建沿河公园
    • “两违”建筑整治后纳入监管
    • 黄岐街坊一起 跳反诈广场舞
    • 佛山建行赴湛江乌塘村 开展精准扶贫活动
    • 佛山建行三水支行党总支与共建单位举行篮球赛

    第A07版:视野

    • 试用期“白用” 培训“被贷款”

    第A08版:时事

    • 还能愉快地吃进口冷冻食品吗?
    • 从政半个世纪 三度竞选总统
    • 倡导以非诉方式 化解各类证券纠纷
    • 长江发生 流域性大洪水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3:关注

佛山聚力产业扶贫让越西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越西苹果”重振雄风 贫困群众脱贫在望

2020年08月20日

■大瑞镇瑞青村贫困户杨泽芝勤奋好学,已是果园里的一名熟手。

早上7时,阳光越过乌蒙山脉,洒在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一个个红彤彤的越西苹果挂满枝头,吉木阿者木等数百位贫困群众在田间车间忙着摘果包装,憧憬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今日,随着越西苹果启运粤港澳大湾区首发仪式举行,这些苹果将跨越1000多公里,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家庭的餐桌上。佛山市民购买的每一个越西苹果,将化为数千位越西贫困户手中的劳务工资、土地流转租金、年终分红。

越西曾是几十年前凉山州较早引种苹果的种植大县,后来却因为农户分散种植技术不佳等原因,导致“越西苹果”在外地市场销声匿迹,失去了“凉山苹果”代言人身份。

在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帮助下,越西采用佛山工业园区发展理念集约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生产端创新引进“5G+物联网”先进技术,在销售端开放合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外地市场,重振“越西苹果”雄风。

完善带贫机制贫困户今年将实现脱贫愿望

从越西县城驱车一路向南,15分钟就可到达位于大瑞镇的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放眼望去,这片建成面积达3200亩的苹果园蔚为壮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正享受着“日光浴”,女工们穿梭在果树间,忙得不亦乐乎。

大瑞镇瑞青村贫困户杨泽芝麻利地采摘着苹果,不一会就装满了一大袋。“除草、剪枝、施肥、摘果,这里的活我都能干!”由于勤奋好学,她已是果园里的一名“熟手”。谁也不曾想到,眼前这位开朗爱笑的农村妇女,两年前还深陷贫困。

杨泽芝和丈夫曾在外地务工四五年,后因丈夫生病、小孩需要照顾,不得已回到家乡。杨泽芝一家四口人守着一亩六分地,靠种水稻勉强糊口,由于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日子过得很艰苦。产业园建立之后,杨泽芝把土地流转给了产业园,她入园务工做田间管理,丈夫入园做安保工作,两人每月能挣约4000元,外加一笔逐年递增的土地流转费,空闲时还可以养鸡鸭补贴家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苹果丰收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手握刚刚摘下的红彤彤的苹果,杨泽芝笑容满面:“今年一定实现脱贫的愿望。”

如今,这个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并给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入园务工、土地流转、二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佛山向产业园投入1463.6万元建设资金,佛山对口帮扶的2927名越西贫困户前三年可获得每年每人250元的保底分红,后两年可获得每人每年约1050元的分红。

“来这里务工的贫困户有些能挣四份钱——入园务工一份,土地流转租金一份,收益分红一份,再利用农闲时分自己务农、养殖还能挣一份。”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曾金说,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越西县工作小组帮园区建立起完善的带贫机制。

引进5G技术园区种苹果比农户种土豆还轻松

越西县虽然纬度不如陕西、山东高,却因海拔较高、气候适宜,几十年前就在凉山率先引种苹果,并在2010年拿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瑞镇林沟村贫困户吉木阿者木早年也曾想自己种植苹果。儿子英年早逝,留下三个正在读中学的娃娃,生活重担压在她身上。她向周边人一打听,却又打了退堂鼓——自己不懂多少苹果种植技术,而且越西苹果当时的销路、售价并不算太好。

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如何推动越西县传统苹果种植产业转型升级?“以前农户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越西县工作小组组长李耀茂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将佛山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城产人融合发展理念与扶贫的好政策好措施相结合,帮助当地打造5个苹果园区,种植苹果规模近万亩。

其中,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是样板。最新的5G+物联网技术被引入苹果园,遍布园区角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定时收集气压、虫情、水肥等数据,通过平台大数据中心,及时研判、管理苹果生长。

得益于5G智慧农业,曾造成苹果品相不佳的管护难题迎刃而解。“苹果日照是否充分,什么时候套袋防晒伤,哪一批果该上反光膜,我不用到地里看都知道。”曾金拿出手机,点开APP,里面各种数据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吉木阿者木等贫困户在这里务工,再不用担心自己不是苹果种植行家里手了。在这里,只需要按智慧农业系统下达指令完成各种操作动作,就能收获高品质的苹果。“很多事情由‘电脑’搞定。在园区种苹果,比自己在家种土豆、玉米还轻松一些。”吉木阿者木说,家门口务工就能拿到70元/天的工资,还有土地流转租金,自己比较满意。

借助5G技术,预订苹果的客商今后还可以远程实现对果园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杜绝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最大程度地保障苹果品质和安全。

发展品牌经济让越西农产品走进大湾区

最近一段时间,李耀茂三天两头往现代农业产业园跑。经过前两年的精心管护,一期1600亩苹果树已经开始挂果,预计产量约100万斤。

“这批嘎啦苹果已经成熟,我们要和已经签约的佛山企业联系,尽快将这批早熟苹果送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烈日下,李耀茂一边帮着摘苹果,一边与产业园负责人商量如何做好销售。

8月20日将举行越西苹果启运粤港澳大湾区首发仪式,届时一箱箱红彤彤的越西苹果将通过冷链运输,跨越1200多公里,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无数家庭的餐桌上。“我们正在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将更多越西农产品推向大湾区市场。”李耀茂说,本月底第一批越西苹果将运抵佛山,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品尝正宗凉山苹果。

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越西县工作小组干部黄捷最近在忙着帮园区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这是一块帮农产品打开销售市场的金字招牌,申报成功就意味着,园区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与供港澳农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大瑞苹果园附近正在建设高铁站,李耀茂还在谋划:将越西城区、附近的水观音4A景区与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实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城、农、文、旅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记者手记

观念互通佛凉扶贫协作结硕果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在积极学习凉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也积极向当地输入佛山改革开放精神与经济发展思路。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就是东西部观念互通结出的产业扶贫硕果。

瞄准越西苹果原来分散种植的痛点,引入佛山集约化工业园区发展理念;针对贫困户缺乏种植技术的现实,导入5G智慧农业新技术;为了打开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市场,打好品牌经济的牌;因应“水韵越西,文昌故里”的文旅资源优势以及在建高铁站的交通优势,谋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案例在凉山大地上涌现。

策划统筹/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吴礼晖曾庆斌文/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路帅陈宁静王骏

图/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王伟楠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