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党员三年来免费为街坊修电器
把报刊亭变为“服务站”,为街坊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陈叔帮助居民给篮球打气。

“谁家的电器坏了,找陈叔准能修好,而且分文不收。”“手机、电动车能免费帮充电,下雨天还会提供雨伞,陈叔这些举动让我们觉得很暖心。”街坊们口中的陈叔,就是狮山镇狮城社区综合3党支部书记陈伟光,自从2012年开设报刊亭以来,力尽所能为街坊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获得了街坊连连称赞。
陈伟光今年54岁,1986年加入原狮山联合总公司工作,1990年入党,2000年下岗后做过司机、开过士多,后于2012年申请在狮山镇狮城社区开设报刊亭,现任狮城社区综合3党支部书记。
坚持
免费为居民修家电
记者初见陈伟光时,他正低着头,拿着工具修理居民送过来的电风扇,地上放着他维修家电用的改锥、钳子、烙铁和家用电器小部件。“这个是电压机,这个是定时器……它们都是我的宝贝。”陈伟光如数家珍,别人眼中的废品,在他手里变成了宝,“这台风扇电机坏了,从废旧电器上拆一个替换上就可以用了,至少能省50多元。”
忙碌近一个小时后,风扇恢复正常运作,陈伟光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刚开始修风扇可是要花三天时间。”回忆2017年的夏日,烈日当空,开设报刊亭的陈伟光看见一位阿姨牵着小朋友在路上闲逛,便邀请他们坐下来乘凉喝茶。闲聊中得知这位张阿姨由于家庭经济出了问题,空调不舍得开,风扇又坏了,便出来散步乘凉,于是陈伟光就叫张阿姨把风扇拿给自己修。
“以前跟别人组装过风扇,所以就想着试试,实在修不好就让她搬我的风扇回去用。”陈伟光将风扇拆了装、装了拆,把所有零件检查换过一次后,终于在第三天把风扇修好。
“不仅帮忙修好了风扇,还洗干净了,他还一分钱也不肯收。”张阿姨说。从此,陈伟光便当起免费家电维修工,3年多来为街坊邻居们维修了200多件电器,维修技术也越来越好。
“陈叔态度好、热心服务,技术强,我家有两台风扇就是他修好的,街坊邻居都非常喜欢他。”狮城社区居民钟远珍说。
贴心
报刊亭变为“服务站”
修理好风扇后,陈伟光顾不上休息,连忙将打气筒、电排插、凳子拿出来,泡上一壶茶,这时报刊亭陆续有人来。
“陈叔,我的篮球没气了。”“陈叔,手机放在你这里充电,打完球来拿。”“陈叔,我想来装杯水喝。”……原来,自从2012年陈伟光的报刊亭营业以来,他一直利用闲暇时间为居民们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不仅有提供茶水、充电、雨伞等服务,甚至还为旁边篮球场打篮球的居民保管物品,俨然成了周边居民的贴心“服务站”。
“前段时间经常下暴雨,雨伞送出去了20多把,附近的居民都会拿回来。”陈伟光说,有时雨伞一时短缺,他就将情况向狮城社区居委会反映,居委会立刻提供一些雨伞充实“服务站”库存。
传递
让温暖在社区流转
报刊亭这个“服务站”的人气越来越旺,物资光靠居委会一方支持,便民服务很难走得长远,而且维修电器换零件也需要费用。
“旧雨伞、旧电器不要扔,拿去陈叔那里。”陈伟光没想到,街坊们纷纷将家里不用的旧雨伞、旧电器拿过来,甚至连收废品的工作人员也将收购的旧电器放在这里,供他拆卸有用的零件。
不少街坊还提供一些茶叶、零食放在这个“服务站”,供其他街坊享用。“有一次,有位街坊从乡下带回来两只烧鸭,说一家人吃不完,便拿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那场面真的很温馨,就像一家人一样。”陈伟光说。
“我家风扇的电机安在了你家的风扇上。”“我家的雨伞跑到你手上了。”居民们捐出的每一份物品,都是一份温暖,而这份温暖逐渐在社区里流转起来。
“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尽自己所能,为邻里街坊、为社会服务,多年来自己收获了很多快乐,也更有动力继续做好志愿服务。”陈伟光说,狮城社区外来人员比较多,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带给他们温暖。
狮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钻开表示,陈伟光多年来不求回报为居民服务,无论是熟悉的街坊还是陌生人,他都乐于帮助,这种动人的精神让街坊感到真诚,让社区充满人情味。“陈伟光还很爱学习,在学习强国狮城社区小组内排名第三,他爱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给党员们树立了榜样。”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