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7月2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封面

    •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 倾听群众心声 回应群众诉求
    • 火星,我们来了
    • 南海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 开展一年公益巡讲 为社区治理开“良方”

    第A02版:视野

    • 向火星进发!

    第A03版:今日南海

    • 南海高分考生是怎么“炼”成的?

    第A04版:关注

    • 渔民变居民 小康奔不停
    • 这位老党员三年来免费为街坊修电器

    第A05版:关注

    • 治水治气治废 南海持续“美颜”
    • p73

    第A06版:城事

    • 趣味问答倡导文明旅游健康出行
    • 暑假不宅家 跨省游走起
    • 佛山征集 重点文学创作项目
    • 佛山生源地 助学贷款开始受理

    第A07版:城事

    • 危急!女孩跳河轻生 英勇!消防员合力救人

    第A08版:时事

    •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 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
    • 对华挑衅 蓄意破坏中美关系
    • 大幅降低 民间借贷利率 司法保护上限
    • 广东探索建立 律师服务 工业园区制度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5:关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治水治气治废 南海持续“美颜”

今年上半年,全区 PM2.5浓度下降21.4%,广佛跨界河水质持续改善

2020年07月24日

■整治后的西樵儒溪村水清岸绿,景色宜人。见习记者/廖明璨摄

污染防治,攻坚克难。今年上半年,南海区在抗击新冠疫情和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保持对生态环境工作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截至6月,全区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并持续好转,主要考核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细颗粒物(PM2.5)降幅达21.4%,国控测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一河一策”82条河涌平均污染指数为0.83,同比下降17%,其中广佛跨界流域综合污染指数为0.91,同比下降18%。佛山水道、西南涌、水口水道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科学治水

扎实推进碧水攻坚战

今年上半年,南海的碧水攻坚战成效超出了预期目标。其中,地表水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5.7%(考核目标71.4%),省考及以上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为0(考核目标0)。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南海紧盯省、市控断面水质,重点推进里水河、北村水系等流域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市环委挂牌督办的谢边涌、解放涌整治;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涉及的15条河涌的整治;市环委会督办的东涌、南涌整治;全国人大检查组反映的大榄排洪沟整治和广州市协调的南海区牛肚湾涌支涌整治。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382个,完成率71.13%;已验收城乡黑臭水体105条,验收比例达70%。

在此过程中,南海通过科学统筹,“挂图作战”,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治水基础设施建设,并采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全流域水质好转。例如,利用环境监察执法决策情报中心平台动态数据,以现场执法情况为支撑,精准定位广佛跨界4镇街(桂城、大沥、里水、狮山)共272家重点涉废水排放企业,让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无所遁形。

精准治气

强力攻坚蓝天保卫战

6月初,南海“基于人工智能的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在近期正式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的推广应用,正是南海持续精准治理大气污染,切实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典型案例。

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总工程师梁伟鹏介绍,上半年南海空气质量主要考核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92.8%(考核目标88%),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考核目标34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1.4%。值得关注的是,全区国控测点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六项污染物浓度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这些成果,离不开南海对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等污染源头的精准管控。今年上半年,南海不断强化大气污染会商预警、站点周边管控等措施,促进大气精细化防控。如开展VOCs重点企业执法帮扶,共完成省重点企业销号式综合整治83家,完成率86.7%;推动燃煤锅炉整治,完成35蒸吨以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4台,淘汰35蒸吨以下锅炉11台;加快公交车、柴油车整治,目前全区在运营的1967台公交车新能源率达100%,完成652台柴油车的OBD(车载诊断检测系统)安装等。

依法治废

稳步推进

“净土

”管理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固废法)。对标新固废法的最新要求,南海正在构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并探索固废管理市场化和处置产业化,稳步推进“净土”管理工作。

目前,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项目正开展竣工验收和经营许可证申领,富龙项目已经完成总体工程的85%;广东国城中企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废酸废碱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立项。此外,已完成12个危险废物收集试点的备案手续,并开展收集转运工作。

同时,南海正在搭建固体废弃物管理平台,对固体废物形成“云监管”。该平台已进入软件调试阶段,预计今年可投入试运营。该体系构建完成后,将形成全链条的收集网络,对全区固体废物形成闭环管理。在收集体系、处理环保产业园和管理平台的助力下,南海对固体废物的监管和处理能力将迈上新台阶。

持续发力

落实好重点领域污染治理

“当前,南海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但生态环境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梁伟鹏表示,下半年南海将强化治水不放松。强化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保障工作,加快推进里水河流域、北村水系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启动解放涌水系、良安和红星水系及官山涌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完成300公里污水管网、四大类排污场所(餐饮、学校、小区、集贸市场)整治目标;加快工程进度,全力消除黑臭水体。

同时,强化治气不放松。积极推进锅炉、VOCs等重点企业整治,加快长海发电厂3台燃煤机组的淘汰;加速国控点周边餐饮业集中整治;加强机动车监管,集中力量疏缓中心城区交通拥塞。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将首次开展“城市中心区域微气候”课题研究,改善城市中心的通风条件,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参考。

今年是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年。接下来,南海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属地主体责任,以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契机,以落实“四大督察”为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林应涛通讯员肖长安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