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

南海区统计局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区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配合,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方案设计、单位清查、现场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
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下同)活动的法人单位86064个,比2013年末增加56630个,增长192.4%;产业活动单位93724个,增加60964个,增长186.1%;个体经营户135488个。
佛山市统计局依据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统一核算修订后的南海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959.79亿元,比快报增加150.7亿元,增加幅度为5.4%。
一、组织领导有力
2018年9月14日,为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南海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由31个部门组成的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南海区统计局。2018年10月12日,区政府召开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专题会议,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与7个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佛山市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责任书》,为确保经济普查工作强力推进、圆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全区乡镇、街道建立普查机构,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全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提供多方保障,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8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二、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区超3000基层普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对我区从事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逐一入户完成数据采集。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我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掌握了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了南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三、采用科学方法
按照“确保质量、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依法普查”的原则,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执行国家普查方案,严格按照《佛山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佛山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数据质量控制办法》、《佛山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并结合南海实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普查,着力提高普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在方法运用上,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对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后,对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建筑业法人单位在其注册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数量众多的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样本登记。
这次普查积极应用“五证合一”改革成果,大力提高部门参与程度。在清查和普查阶段,积极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业务资料,收集、整理相关部门的单位名录信息,通过比对、合并生成清查底册。扩大联网直报单位范围,全面使用手持移动终端(PAD)采集数据,广泛应用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普查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网络化处理。积极依托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采用“广东智能普查”微信公众号,为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提供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普查服务”。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核验普查“两员一督”身份,增强普查对象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信任度。
四、确保数据质量
南海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各级普查机构狠抓源头数据质量,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加强入户数据核实与业务指导,开展源头数据自查与抽查,坚持联动审核,及时消除差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2019年6月,顺利通过了省经普办和市经普办开展的事后质量抽查,得到了抽查组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