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戟生物:打造防疫物资生产的“航空母舰”
该公司将牵头打造防疫物资集约化生产基地,让防疫物资实现集约化生产


■天戟生物口罩厂车间,工人在加紧生产口罩。
开栏语
莫道春寒尚料峭,危中有机天地宽。疫情给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但也给了敢为人先者“化危为机”的机会。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南海企业从中看到了自身发展的短板,他们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以应对新的挑战,在淬火传承中把创新求变、市场意识等固有的基因不断发扬光大,在一次次化危为机中,把企业的竞争力锻造得更加强大,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力量。即日起,珠江时报推出《疫情下南商思维之变》系列报道,以展现疫则思变的南商发展之路。
2月底,当全国人民都在为购买不到口罩而发愁时,在南海已经有一批企业,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口罩生产大军中。位于瀚天科技城的广东天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戟生物”)就是其中一家。
从决定生产口罩到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天戟生物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南商迎难而上的精神,还体现了南商为国分忧、为民纾困的社会责任感。天戟生物董事长吴颢表示,接下来天戟生物将牵头打造防疫物资集约化生产基地,让防疫物资能够实现集约化生产。
■勇担责任
筹建厂房生产防疫物资
今年1月份,在疫情发生后,天戟生物迅速投入防疫工作中,帮忙调拨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协助地方解决疫情防控所需要的物资。
但在帮忙调拨物资的过程中,吴颢发现很多需求未能得到及时解决,例如口罩供应困难,不能第一时间送到前方。于是他跟团队商量后,决定建口罩厂,集社会之力,生产防疫物资。
2月决定建厂,不到20天的时间就建成。3月7日,天戟生物的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天戟的定位是做一个社会型的企业,所以越是在国家需要时,越要挺身而出,勇敢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作为。”吴颢说。
天戟生物成立于2018年,主要是以生物医药产研销为主,所以对企业来说,转型生产口罩并不是一件易事。吴颢回忆,单单在生产设备采购上,就遇到不少困难,例如,设备投产后,产能低于原本预期,有的产品存在瑕疵等问题。
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天戟生物不仅成功解决产品存在瑕疵的问题,还提升了口罩机的产能,以平面口罩机为例,每分钟的产量从70多片上升到了800片甚至是1000片。
■反哺社会跨越千里运送防疫物资
4月末5月初,各地学校陆续复学,而不少企业也关注到学校的口罩需求。
5月12日,一辆满载着一次性医用口罩、消毒液、医用手套的运输车从南海出发,终点是河南省南阳市。18个小时后,运输车到达目的地,一次跨越四省1500公里的旅途画上了句号,这批物资也赶在复学前送到河南乡村学校师生的手上。
为了确保物资运输安全、快速抵达,这次跟随运输车一路北上的,还有吴颢和他的团队。吴颢说:“帮助广大师生安全复学复课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这次跨越千里送防疫物资,只是天戟生物回馈社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疫情发生以后,天戟生物就陆续向南海的基层部门、院校等捐赠了防疫物资,截至2020年5月,天戟生物向社会捐助价值1000多万元医疗防疫物资。
“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企业家也不能忘记初心。”吴颢说,企业落户南海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多方的帮助,特别是疫情期间,有不少难题都是在政府帮助下得到解决,所以要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在3月中旬,口罩原材料最紧缺的时候,天戟生物就遭遇了“原料危机”,没有原料就意味着工厂要停产,于是企业选择向政府求助。次日,天戟生物就收到了南海区紧急调拨的原材料,同时由政府牵线,与两家原料生产企业结对,保障天戟生物的原材
料的供应。
■守正创新
拟筹建防疫物资集约化生产基地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老百姓对口罩需求的降低,相关企业面临口罩产能过剩的问题。
如何破局?吴颢已有应对之策,他介绍,一方面在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走国际贸易的道路;另一方面也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推出个性化的口罩、定制式口罩,研发健康口罩。
据了解,目前天戟生物拥有平面口罩全自动化高速生产线20条,日均产能达到500万个;KN95口罩生产线50条,日均产能达到150万个,在满足国内防疫需求的同时,还远销国外。同时,企业正在进行新型口罩的研发。
在吴颢看来,疫情对医疗行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会,除了口罩的生产、供应外,未来,天戟生物计划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联同其他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在佛山打造防疫物资生产的“航空母舰”,打造一个集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额温枪、呼吸机、血透机等防疫物资原材生产、检验检测、消毒中心、物流、研发于一体的防疫物资生产和战略储备基地。
天戟生物监事长何明书认为,正是吴颢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大爱精神以及立志产业报国的精神让人值得信赖,让团队愿意紧紧跟随,与其一同投入防疫物资生产的行列中。
统筹
/珠江时报记者
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
李春妹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