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6月0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28999791

    •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第A01版:28999792

    • 南海人才安家补贴 15日开始申请

    第A01版:28999793

    •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第A01版:28999794

    • 以高质量党建为营商环境赋能

    第A02版:重点

    • 警企“联”起来 “联”出平安结

    第A03版:今日南海

    • 党建助力园区发展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第A04版:今日南海

    • 织密“森林防火网” 守好绿色生态保护线

    第A05版:城事

    • 展示销烟纪念币 讲述戒毒故事
    • 陈业增:捐献的血液挽救超过 180人的生命
    • 曾桂萍:定期献血这个习惯坚持了 22年
    • 佛山机场开通直飞淮安航班
    • 狮山候机楼恢复白云机场班次服务
    • 丢弃遗撒固废依法受处罚

    第A06版:城事

    • 见“荷”又见“和” 景美人更美
    • 孕妇凌晨身体不适物业人员紧急送医
    • 乘客遗失电脑的哥拾获送还
    • p39

    第A07版:镇街

    • 对超高违建零容忍整治行动责任到人
    • 跟踪调查撒漏源头 布下“天网”抓现行
    • 铺设防火管网确保森林安全
    • 户外乱堆乱放城管及时处置

    第A08版:时事

    • 个人破产制度将带来什么
    • 对症下药 为小微企业“解渴”
    • 多地政策松绑点亮“地摊经济”
    • 佛山农行开展反洗钱户外宣传活动
    • 建设银行佛山南海支行举行中银协“五星级网点”揭牌仪式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8:时事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即将出台

对症下药 为小微企业“解渴”

2020年06月04日

关键时刻,一笔贷款就可能决定一个小微企业的生死。然而,如果缺乏抵押物、没有政府增信,给这些小微企业放贷,银行心里也会“打鼓”。即将出台的一份监管文件或可缓解当下“小微企业‘喊渴’,银行心里‘打鼓’”的矛盾局面,让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老任务遇上新挑战

有心人注意到,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近日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第一条即为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11项金融改革措施,金融委缘何将这项列在首位?

顾名思义,这份文件就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力度不够的问题,是当前复杂形势下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应时之举。

实际上,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既是老任务,又是新挑战。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融资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小微企业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为此,国家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空前重视,监管部门已出台了不少措施。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小微企业更是遭遇生存之困,纾困救急的融资需求更加迫切。国家提出的“六保”任务,很多都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平稳经营。这需要小微金融发挥更大作用。

从数据上看,4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79万亿元,同比增速27.34%。尽管增幅很大,但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仅在7%左右,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宏观上看,当前我国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主体仍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外部融资中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要抓住商业银行这个主体,更离不开监管“指挥棒”的引导。

所以,看似只是监管对银行一项业务的考核评价,其实背后事关落实“六保”任务,事关数千万市场主体能否顺利渡过难关,这个文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症治疗”融资“痛点”

那么,这个即将出台的监管文件都有哪些新招数呢?

根据银保监会已披露的征求意见稿,这个监管评价办法整合了以往的监管要求,涵盖信贷投放、体制机制建设、重点监管政策落实、产品及服务创新等内容,可以说是当前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最全面、最系统的要求。

如果把评价办法看做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考试大纲,监管的“考点”均是对小微企业融资“痛点”的“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一:重视“首贷”。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但并不是所有小微企业都融资难,其中初创型企业首贷时最难。

当前银行信贷对小微企业的覆盖率在20%左右。面对疫情影响下不少企业“喊渴”的现实,需要银行主动挖掘企业需求,加大对首贷户的信贷投放力度,而不是对优质小微企业过度授信“垒小户”。

对症治疗二:提高信用贷。缺乏抵押物,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路上的“绊脚石”。当前,部分银行出于防风险的考虑,更加注重抵押担保,让不少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增加。提高信用贷款占比,是不少小微企业的呼声。

对症治疗三:存量贷款“应延尽延”。鉴于受疫情冲击,市场主体恢复生产比原来预计要久的现实,评价办法充分体现“应延尽延”的原则,对于续贷的考核给予充分重视。

首贷、信用贷、存量贷款,企业需要的,监管部门都想到了,设置专项指标,督促商业银行“强弱项、补短板”。

而且,据了解,鉴于当前现实的情况,即将出台的正式办法在这几方面的考核权重还会有所提高。

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既要关注企业诉求,也要关注银行难处。

对症治疗四: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直推动银行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但出于审慎管理风险、特别是防范业务操作中道德风险的考量,不少银行的尽职免责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地。“坏账必问责”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基层信贷人员对小微企业一直都有畏贷情绪。

针对这些情况,评价办法对落实尽职免责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比如,未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文件,经监管约谈提示或检查,在下一年度监管评价时仍未有效整改出台文件的,倒扣5分;内部未建立明确的授信尽职免责工作机制和申诉异议渠道的,倒扣3分。

有了监管的“加持”,相信基层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可以大大缓解。

(新华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