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企“联”起来 “联”出平安结
桂城派出所推行“警企联勤”治安巡防模式,今年以来治安警情下降20.5%

▲警企联勤队员在巡逻。

◀警企联勤队员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

■民警接到群众的求助,立刻指派联勤队队员前去处理。

■警企联勤队员在智慧警务实战指挥室讨论工作。

之二
在5月26日召开的南海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指出,要聚焦公共安全群防群治等领域,积极探索专业化治理模式,把社会活力转化为治理动力。
目前,桂城派出所就探索出了一条群防群治的新路子。2018年11月以来,桂城派出所创新打造“警企联勤”治安巡防模式,将“熟人社区”中的软警力凝聚起来,助力治安持续好转。
经第三方测评报告显示,该所管辖区内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在全区前列。今年以来,辖区刑治总警情同比下降7.2%,其中治安警情下降20.5%。今年4月,该所的《以人民为中心,“警企联勤”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防控网》项目成功晋级广东省第七届“先锋杯”工作技能大赛决赛,夺得佛山市优秀创新成果奖和广东省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激活“熟人社区”软警力
社区是城市化建设的微小细胞,没有社区的平安,就没有城市的和谐。
南海公安分局桂城派出所虫雷岗社区民警中队民警何波所管辖的桂雅社区有常住人口2万人,住宅小区集中,人口密度大,是典型的城市社区。
2014年转业从警后,何波扎根社区,与居民结下深厚友谊。也因此,社区居民成为他的“眼”与“耳”,社区大小事都会主动告诉他。
今年1月初,一名男子在桂雅社区丽雅苑附近盗窃一辆电动车,何波刚将处理后的嫌疑人信息发送至街坊群内,就收到了多条线索反馈。很快,他们循线索成功抓获嫌疑人。
经过6年努力,桂雅社区从小偷小摸案件频发,变成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平安社区。“要打造和谐、安全的社区,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加入,激活‘熟人社区’的民力。”何波说。
的确,要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需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防范、阵地转移和单位内部防控为基础,有效整合警力资源和一切可利用的社会治安资源。
这种社会治安资源,就是“软警力”。软警力由软实力移植而来,主要指通过引导、吸引而非强制、威慑,促使公众自愿遵守社会法律规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能力。软警力的强大程度,在一定程度折射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
整合软警力,源于现实需要。以桂城派出所管辖的区域为例,这里是南海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包括桂雅社区在内,辖区27.9平方公里共有23个社区,实有人口近40万,区域治安状况关注度较高。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外来人口,大量“广佛候鸟”,还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各类业态,给辖区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整合软警力,也有现实基础。2011年,桂城街道启动创建“熟人社区”工作,旨在把服务对象转变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升居民的社区主体感。成立群防群治微信群、开展物业管理公司“星级评定”、购买第三方安保服务……依托“创熟”工作的社会辐射效应,桂城派出所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尽可能激活软警力,推动警企联防联控,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18年11月,在南海公安分局和桂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桂城派出所整合社会资源,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明确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组建“社区民警+巡警+联勤力量+企业安保”联勤队伍,凝聚起更多软警力,大力开展网格化巡防,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众筹”打造的警企联勤队伍
治安联防是特有的一种维护社会治安的组织形态。一般指在公安机关组织领导下,由其统一管理、使用、培训的协助警察工作的人员。桂城派出所将“警企联防”升级为“警企联勤”,正是“治安联防”的延伸与升级。
立足于现有硬警力,桂城派出所借助软警力的能动作用,争取“上面拨一点,自己挤一点,社会助一点,居民出一点”,建立起网格巡防机制、多方联勤机制、实时响应机制,形成警民大联防的辐射效应,不断提升综合警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身高1米92,人高马大,走在联勤队伍前列的桂城派出所巡警中队民警陈亚光特别显眼。陈亚光介绍,通过对前期辖区治安警情分析和实地调研走访,桂城派出所结合工作实际,在辖区内划分出3条主干道、4个重点区域和9条线路,设计“步巡+车巡”路线15条,打造出基本覆盖辖区重点道路、重点单位及人流密集点的“3干4区9线”巡防网格。
“具体而言,巡警中队铁骑队负责南海大道、桂澜路、佛平路‘3干’全路段摩托车车巡,可实时调度,应急处突。”陈亚光表示。步巡队伍由社区民警带领联勤力量组成,采用“固定区域机动巡逻”的模式,全天候不定时走上街面。其中联勤力量主要是桂城街道资金支持下购买的综合安保服务。
多方联勤机制则是指桂城派出所发动引导各自独立的企业安保力量走出来、巡出来、联起来,打造一支“众筹”而成的警企联勤队伍。由此,一支以“社区民警+巡警”为先锋力量,以联勤力量和企业安保、志愿服务队为辅助力量的“警企联勤”队伍组建完毕。
桂城丽雅苑小区的物管公司南海臻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最早加入联勤队伍的物管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陈伟英介绍,每当联勤队伍巡至丽雅苑时,他们就会安排安保人员加入其中,当队伍离开小区管辖范围时,安保人员就能返回工作岗位。
原来,为最大限度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安保人员以“流水线作业”的形式接力开展巡防工作:当联勤队伍巡至A企业管辖区域时,A企业安保人员佩戴统一标识,主动走出“围墙”巡一巡、查一查;当联勤队伍离开A企业进入B小区时,B小区安保人员加入联勤队伍……
“我们就成为一条纽带,将辖区的园区、小区安保力量串起来。”何波表示。目前,桂城“警企联勤”队伍已吸引87家企业、277位安保人员、123名志愿者加入,各方软警力“抱团”维护社会平安,大大充实了社会治理力量。
此外,桂城派出所与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开发了实时对讲社会通讯平台,建立起实时响应机制,实现了桂城派出所治安防控室、社区民警中队、社区警务室、警企联勤队的实时通讯,一台对讲机就能“一呼百应”。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共计超70个对讲终端接入该平台,覆盖桂城派出所辖区的所有重点户部位。
织密城市“安全网”
平安结,寓意平安吉祥。依托“警企联勤”治安巡防模式,桂城派出所也得以将硬警力与软警力相结合,将巡防区域集点成片、连片成面、结面成网,与各方力量共同织就成一个“平安结”。
近2年的警务实践证明,这个“平安结”,让群众尝到了平安吉祥的甜头;这个“平安结”,也让桂城派出所实现精准打击,平安共享,助推警民关系更融洽。
在桂城海四路开茶庄的市民李小丹尝到了社会安全系数提升的甜头。2018年底,她发现,一支身穿“警企联勤”马甲的巡逻队伍时常经过茶庄,周边区域盗窃案等治安案件也少有发生,这种“身边的安全感”,让她很是放心。
作为活跃在社区居民群、商铺店主群等群聊的热心居民,李小丹希望自己能传递这份“安全感”。2019年,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联勤队伍,成为南海公安的软警力之一。她还主动担任义务宣传员,积极将何波发送在社区居民群内的安全防范知识转发至其他群聊,提醒居民注意防范。
加入联勤队伍的企事业单位则尝到了社会安全系数、治安防控效能双提升的甜头。“我们作为物业公司受益最多,此前,小区内时有发生入室盗窃案,但自加入联勤队伍至今,小区的入室盗窃一直保持零发案。”陈伟英表示。
数据显示,自“警企联勤”治安巡防模式实施以来,联勤队伍累计协助处理警情549起,服务群众300多人次,抓获在逃人员73人,现行案件嫌疑人32人。同时,协助找回失踪人员159名,收到锦旗25面、感谢信6封。
每一次联勤,也是送教上门的好时机。桂城派出所会借机进企业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至今已开展126场。6月3日,该所就组织警企联勤队开展了一次警情处置模拟演练,检验联勤队员处置街面盗窃警情的能力及实时响应速度。
这种技能培训,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底的某个雨夜,丽雅苑的保安巡逻发现一名正在攀爬管道的可疑人员,由于人员不足,保安立即拿起对讲机请求支援。“我们的保安一呼喊,附近小区的2名保安快速反应,加入围捕队伍,其他单位的保安也陆续赶到。”丽雅苑保安部负责人周敏表示。
这种实用的精细化服务,更拉近了辖区的警民、警企距离。在桂城派出所2019年5月提出要打造一个警企联勤阵地时,南海臻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动将联勤队伍“请”了进来。该公司腾出了其在丽雅苑小区内设置的原员工饭堂,供桂城派出所在此设立警企联勤工作站。自此,这里成为联勤队员的休息区、补给站。
闫昊波曾指出,社会治理不能单靠党委政府“唱独角戏”,必须社会多方参与、“同台唱戏”。南海地处广佛同城的前沿地带,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大体量的实有人口规模,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治安管理压力。桂城派出所活用“警企联勤”治安巡防模式,将社会活力转化为治理动力,不失为社会治理的良方。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通讯员陈思颖温清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