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三水之行给南海带来 哪些启示?
通过两天考察学习,找差距、补短板,南海干部们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了

■位于顺德的格兰仕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

■位于三水的西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智能化温室育苗和种植大棚。
25日和27日,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带领南海党政代表团,分别前往顺德和三水考察学习。其实,每年,佛山五区之间都会有一些互访学习。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这次互访,为兄弟之间的串门“取经”增添了不同的深意。
这次走访是扣题之行。上周,市委书记鲁毅深入顺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现场调研时,要求南海区学习顺德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好经验、作风和干劲,向村级工业园改造全面发起总攻。
这次走访也是破局之行。5月21日,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提出,全市各区要铆足干劲,比学赶帮超,以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奋进姿态,奋发有为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对南海而言,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背景下,市内互访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此,这更是谋求新一轮发展的课题之思。
从顺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村改探索,到三水全省乡村振兴唯一“县域样本”的启示,通过两天的考察学习,寻找差距,补足短板,南海干部们的目标更明确,思路也更清晰——
南海绝不走老路,不走回头路。面对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的“双答卷”,南海要拿出最好的状态,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弘扬“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进、脚踏实地”的南海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来一场比学赶帮超,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比学赶帮超,比什么?
比真干实干越是困难越向前
学经验、找差距、补短板,共扛高质量发展大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同城兄弟之间比什么?对南海来说,就是要在困难考验面前比信心定力、比创新锐气、比斗志担当。
今年受疫情影响,抓发展“难上加难”,南海的党政干部都深有体会,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克服。考察中,“顺德速度”给予南海党政代表团很大的触动。
从顺德学习回来后,最近几天南海区整治办专职副主任黄永坚一直在思考村改如何提速,如何啃下硬骨头。黄永坚说,南海村改的土地拆除量和顺德差不多,但顺德连片产业集聚区做得比南海要好,规模更大,成效更明显。
西樵镇委书记关海权直言,顺德村改的方法多、力度大、速度快,西樵要加快拆除整理和项目建设,形成热火朝天的村改局面。
快的背后,是顺德对村级工业园改造的重视,也是顺德全区党员干部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硬朗作风的体现。这也正是考察过程中,闫昊波一遍遍给干部们圈出的学习“重点”——学习顺德以大思路、大布局、大战略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学习三水乡村振兴独具特色的工作和亮点,吸取更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把成功的实践搬回南海,为实验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闯出一条路。
目标任务不变,唯有迎难而上。黄永坚坦言,当天考察回来的路上,大家已经商讨得热火朝天,顺德和南海在村改政策上各有千秋,接下来南海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定位,对标顺德、广州的村改政策,精准定制更大力度的村改政策,优化调整村改指标体系。
“顺德速度让我震撼,接下来要下力气紧追!”里水镇委书记谭艳玲表示,围绕既定目标,将全力推进里水村改工作,同时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争取今年七八月份能够有亮点呈现。
时间紧,任务重,片刻都等不得。在谈到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时,九江镇委书记徐永强表示,顺德的工作力度和决心非常大,接下来,九江镇将千方百计把干部队伍锻造好,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大家的学习体会,不约而同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比学赶帮超,就是要比真干实干,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标对表、加速加力,推动工作落实、项目落地、问题解决,为佛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比学赶帮超,学什么?
学“无中生有”大谋划大布局
机遇稍纵即逝,在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中,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各地区都铆足了干劲,拿出了“看家”本领。比学赶帮超,学什么?回看南海,就是要学复杂多变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和方法。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佛山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城市的竞争力所在。顺德先行先试、甚至突破常规,建立起来的系统村改创新政策体系,给南海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顺德抓住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机遇,获得了18条省级支持事项,其中11条是关于村改利好政策。另外,顺德还创新实施了12项新做法,累计出台62份配套文件。
在徐永强看来,顺德的村改政策设计灵活多样,工作力度和决心非常大,发展定位谋划长远,值得学习借鉴。
“我们将以连片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为重点,大力推动全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南海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谭艳玲表示,要干字当头,挂图作战,将任务落实到团队,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大刀阔斧地“破旧”,是为了更好地“立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从动工建设到投产试行,格兰仕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仅用了50天;一年时间不到,原本简易的锌铁棚厂房变成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华腾工业城不仅实现工业上楼,还将打造成现代化家电配套产业园、现代金属表面处理生产基地……顺德一边下决心拆,一边以国际视野引入大项目,优化整合村级工业园功能布局,发展主题园区,也给南海的干部留下深刻思考。
“结合顺德的走访学习,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改造提升的方案,促进城市更新和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关海权表示,西樵也规划好了五大产业片区,打造不同的主题,进一步提升产业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产业拓展空间,推动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高端化。
与顺德多骨干型企业相比,南海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蓬勃发展,很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但南海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要在新一轮的竞争发展中赢得先机,就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大拆除”腾挪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要招大商、引大资、搬大树。
对此,闫昊波亦圈出学习重点——南海要向顺德学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敢想敢做,敢于“无中生有”,加快南海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其内在本质,暗含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三水区持续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给南海的干部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水区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脉等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并注重现代产业导入,值得我们学习。”徐永强表示,九江也富有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将学习三水的好经验,做好城乡融合这篇文章,同时,将推进水产养殖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工业化,规划打造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推动产业振兴。
比学赶帮超,怎么干?
建成南海品牌改出南海特色
“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电线这样排布整齐就行了,丹灶镇仙岗村要学习一下。”
“我们回去后马上落实。”
在参观三水区沙围村时,看到屋檐下排列整齐的电线,闫昊波有所感触,翻出手机里走访丹灶时拍摄的照片,“点名”丹灶镇委书记张应统,得到了“马上落实”的回应。
细节处见真意。
一周内,南海党政代表团连访顺德、三水,比干劲、找差距、学经验。对南海的干部而言,这既是一次对标先进的学习之旅,也是一次开拓视野的收获之旅,更是一次激发斗志、鼓舞信心的鼓劲之旅,但考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怎么干?南海的干部们思路清晰。
正视问题才能破解难题。关海权介绍,西樵推动村改,目前最大的阻碍是村级工业园市场动力不足。
如何激发市场活力?西樵已有行动。今年,西樵镇出台了相关政策,设2个亿的专项扶持奖励基金,对纳入镇的村改项目进行奖励,希望用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激发市场动力。
顺德一行,也让关海权对村改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认为,西樵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方案,“西樵规划了五大产业片区,每个片区的产业定位清晰,我们会结合落户企业及原有产业的情况,对整个产业空间分布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产业环境,为新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传统产业提升,从而推动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高端化。”
黄永坚则透露,南海将优化“工改工”项目出让补偿和分配,优化集体建设用地“集转国”后“工改工”项目协议出让等,通过不同的政策创新,激活社会各界参与村改的积极性。
如果说顺德一行,打开了南海干部们推进村改的视野,那么三水一行,则让南海的干部们有了更冷静细致的思考。南海的干部们深知,取长补短,对标先进,但更要因地制宜,才能求得长远发展。
在九江,总面积13平方公里的滨江片区,紧邻西江黄金水道。徐永强介绍,接下来,九江将围绕滨江片区做片区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核心切入点就是自然生态、产业两大方面。其中,产业导入方面,九江将进一步深化水产养殖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工业化,规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徐永强说。
“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通过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也能加快自己的建设步伐。”谭艳玲表示,今年,里水将打造两个连片示范片区,还有12个村居品牌村的建设。
接下来,里水还将通过“拆除腾空间、改造提质量、整治保平安”三管齐下,以连片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为重点,大力推动全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南海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文/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程虹柯凌娜戴欢婷 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