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鸟语 闻花香
去西樵山上一堂自然教育课

■红耳鹎。

■暗绿绣眼鸟。

■花叶艳山姜。

■紫背万年青。

■褐翅鸦鹃。

■西樵山自然生态教育中心的模拟版 “雨林寻踪 ”。珠江时报记者 /陈焯莹 摄
竖起耳朵,静静聆听,清脆的小鸟声在树上萦绕,好不容易找到鸟儿的踪影,却瞬间飞走了。耐心等待一阵,它们又重回枝头,循着方向,拿起双筒望远镜追踪行径,仔细观察它们的大小、毛色、动态,我们会惊讶自然之神奇,鸟类之有趣。
随着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愿意走进大自然,去认识自然的美好,认识和谐共生的确切内涵。五一期间,西樵山自然生态教育中心分别开展了“形形色色的鸟,观鸟入门”和“奇妙的植物世界”导赏活动,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聆听鸟类世界欢快的莺歌燕语,揭开身边植物的神秘面纱。集科普与趣味于一体的自然教育课程,得到家长孩子的一致赞赏。
识鸟
大多数水鸟吃鱼林鸟喜食果实和虫子
西樵山是佛山的一个旅游地标,也是南海区唯一一个国家5A级景区。漫山郁郁葱葱,蔚然成林,不少禽鸟兽类,栖息其间,是植物探索、花卉知识科普、自然科普等研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根据统计,目前西樵山内已记录到鸟类有近150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5种,分别为黄嘴角鸮、领角鸮、领鸺鹠、褐翅鸦鹃、小鸦鹃,省级重点保护鸟类有6种,分别为红嘴相思鸟、白鹭、池鹭、夜鹭、栗苇鳽、黑水鸡。
沿着白云洞奎光楼往里走到尽头,在康有为像的旁边,就是西樵山自然生态教育中心所在地。环绕着中心四周,记者听到了丰富多样的鸟叫声。教育中心负责人郑先生介绍,这附近就活跃了20多种鸟类,最常见的是红耳鹎、暗绿绣眼鸟等“三有”鸟类。鸟类是否愿意栖息,关键还是看这里的生态资源,植被和食物种类是否丰富。
不同鸟类的觅食方式、求偶方式、筑巢方式均有很大不同。翠鸟、苍鹭、白鹭等水鸟,喜欢在水边觅食,吃一些小鱼,林鸟则喜欢吃树上的果实和虫子。
鸟类食性不同,喙部的特征就会有差异。例如,食谷类鸟的喙呈锥状,底部可以产生强大的压力,他们用喙打开种子和谷物的外壳,只吞掉其中“好吃”的部分。沙秋鸭的喙边缘是锯齿状的,就像牙齿一样,这样的喙可以让它抓到光滑的鱼。
观鸟
培养生态环保理念锻炼观察能力
鸟类的种类繁多,特征不一,无论是聆听鸟鸣还是观察识别鸟种,都是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好方法,此外,观鸟还是培养自然生态环保理念、锻炼观察能力的好时机。
“最近的鸟况特别好。”郑先生向记者传授观鸟技巧时,时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鸟况,意指鸟类活动的情况。一般来说,观鸟的最佳时段是早上七八点,或者下午四五点的时候,这些时段小鸟出来觅食、活动频繁,阳光也没有那么猛烈,鸟况较好。
小鸟经常飞来飞去,我们如何才能捕捉到它们?观察它们的乐趣又在哪里?郑先生支招,“大家在观鸟时,首先要听声音,判断鸟类的大概位置后透过目测找准其定位。我们再用望远镜观察它,追踪它。”对于初学者而言,双筒望远镜轻便灵活,容易操作,是入门级别的观鸟工具。
找到鸟之后,我们要观察其体型特征和羽毛颜色。记者当天就看到了红耳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有红色耳斑,臀部也是红色的。原来,这种鸟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唧唧叫,是佛山最为常见的鸟类。
不同鸟类的不同生活场景也非常有意思。曾有紫啸鸫在中心筑巢孵化鸟宝宝,它们受惊时会藏身于密林之中。而当它们想求偶时也会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发出特别的鸣叫,吸引异性注意。
植物
部分植物有毒不能随意攀折
在西樵山,有着多达2000多种中草药,被誉为南国宝贵的药库,常见有五指毛桃、鸭脚木、夏枯草、海芋、海金沙、紫花地丁等。
据中心工作人员邹斯柔介绍,在西樵山,经常能发现可入药的植物。记者在她的带领下看到一种名为两面针的植物,造型非常独特。叶子顶部呈长条状,茎枝及叶轴均有弯钩锐刺,两面针牙膏中就使用了两面针的根作为原料。
她提醒,植物有药用性,过量使用会有一定毒性,请遵医嘱使用。市民如果不了解植物特性的话,最好不要随便乱摸和服用。她举例,很多人家里会种有海芋(亦称滴水观音),虽然很常见,但海芋有毒,其叶片渗出的汁液误接触眼、口等敏感部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生误食或中毒要尽快就医。“海芋伤口分泌有毒的汁液,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千万不要因为觉得有趣而去玩弄海芋,接触其分泌的汁液。”
在观察植物过程中,我们除了用眼睛看之外,还可以通过触觉、嗅觉等加深对植物的认识。例如摸摸树叶,感受树叶的质感,遇到一些散发气味的植物也可以通过嗅觉来辨别。“不过不是所有植物都可以随便触摸或者闻它的气味,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会给大家普及这些专业知识,倡导大家爱护大自然,尊重每一种生命。”
对比起观鸟、夜观这些活动,植物观察似乎比较“乏味”,但是静静地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欣赏植物的千姿百态,从而了解大自然的运作法则,养成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习惯,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链接
观鸟小窍门
观鸟通常是在野外进行的活动,首先要注意出行的安全,建议五岁以上的孩子参加,最好是有组织地结伴而行。应该选择舒适的衣着,着装上要避免颜色鲜艳,不要穿高跟鞋,不要喷香水,并保持安静,不要喧哗。拍摄时应采用自然光,尽量不使用闪光灯。同时与鸟类保持距离,不打扰鸟类。初学者观察时可配备一副8~10倍的双筒望远镜。
观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眼疾手快,将双筒望远镜挂在胸前,用眼睛去观察鸟类的位置,发现后迅速使用望远镜进行调焦观察。发现鸟类后要仔细观察它的特征,例如鸟喙形状、羽毛颜色、眼睛特征、飞行特点等,如果鸟类跳动太快就要分几次来观察,之后根据特征在鸟类图鉴上查找,这样就可以知道刚刚看到的是哪一种鸟了。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焯莹通讯员程楚茵图片由通讯员提供((署名除外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