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5月1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25807846

    • 博物馆寻宝 开启南海文博之旅

    第A02版:发现

    • 周末出游新选择历史文化街区走起

    第A03版:乐游

    • 游走溪涧河边享受林荫下那一抹清凉
    • p47

    第A04版:科普

    • 听鸟语 闻花香
  • 数字报首页

A01:

博物馆寻宝 开启南海文博之旅

2020年05月17日

蕉叶纹青铜尊(商晚期)。

《民国康有为行书万木草堂藏画目卷》。

彩绘胡人骑骆驼俑(唐代)。

《济诸方等学经》残卷。

龙凤大多宝阁。

法国錾胎珐琅瑞士玉座地船钟。

藏品是博物馆里的筋骨和灵魂。有些人会因为一个馆,爱上一座城。有些人,则会因为一个藏品,爱上一个馆。在南海各大博物馆的世界里,深藏着许多的历史藏品、特色藏品。珠江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各大博物馆,从茫茫藏品中打捞它们的前世今生,为市民提供私人订制般的导赏服务。

历史藏品《民国康有为行书万木草堂藏画目卷》

江湖地位:二级文物所在地:康有为博物馆

出生于南海丹灶的康有为推动公车上书、力主维新变法,在艺术上也有所造诣。在康有为博物馆中展出的《民国康有为行书万木草堂藏画目卷》创作于1917年,是国家二级文物。它不仅是康有为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康有为在绘画方面的理论著作。

在画目前面的内容中,康有为开宗明义地论述了明清以来中国画学衰败的原因,并提出了振兴画学的主张。画目是按朝代顺序排序的,从唐朝到清朝,每朝画目之前又各有一段文字,论述该朝绘画之兴衰、特点及影响。每一个画目之下,均注明了画的装裱形式、质地,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康有为对唐宋以来我国绘画及其演变的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有为的美学思想。

彩绘胡人骑骆驼俑(唐)

江湖地位:一级文物所在地:广东大观博物馆

提到“丝绸之路”,我们往往会联想起茫茫沙漠中长途跋涉的骆驼。唐代是“丝绸之路”繁荣鼎盛时期,因此,胡人骑骆驼成为唐代陶俑常见的表现题材。

骑骆驼的商人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眼窝深陷。上身穿翻领紧袖衣,下身是一条宽松的肥裤,脚上穿着尖头的靴

子。商人与扭头嘶鸣的骆驼相互呼应,我们仿佛能看见,茫茫沙漠中,传来悠扬的驼铃声,商人们迎着风沙艰难前行的情境。

这也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盛况的实证。整个陶俑做工细致,设计得栩栩如生,是唐代陶俑当中当之无愧的精品,经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特色藏品

《济诸方等学经》残卷

特色二级文物所在地南海区博物馆

在南海区博物馆的馆藏书画展厅中,有一件出自宋人之手的《济诸方等学经》残卷,这是宋代抄经人抄写的经书,二级文物,博物馆十多年前通过在拍卖公司征集所得。

残卷纵24厘米、横302.3厘米,题跋纵24.3厘米、横54.5厘米。南海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常有僧人抄写经书内练功课。流传有序是它的珍贵之处,说明该卷世代流传,世代获赏识。

据考证,从残卷上的痕迹和印鉴辨别可以证明它至少历经了三位主人。题跋上带飞龙、祥云、仙鹤等暗纹,并且写有“永历三年九月廿八日”字样,可推测残卷为南明宫廷所收藏。清朝乾隆帝喜欢在书画名迹上题跋印玺以示赏识,残卷也被“眷顾”。

卷上正文右方留有乾隆的玺印“广运之宝”。有意思的是,乾隆曾特意打造了25枚宝玺,而“广运之宝”是其中最大且最后一枚。之后,残卷辗转流传至清代十三行富商潘仕成手中。潘仕成爱好收藏,曾建有岭南第一名园“海山仙馆”,所以该书卷上还盖有“海山仙馆物”题签。该作品经过潘仕成验证、收藏,说明流传有序,颇具欣赏价值。

如此珍贵的藏品,保存方式也极其讲究。残卷由于年代较为久远,质地是纸、绫等有机物,温度、湿度、光照都对其保存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南海区博物馆按照文物保存环境的有关规定,设定适宜的保存温度和湿度,并定期更换防虫防霉药物,对其进行妥善保护。

铁木丝织手拉机

特色把香云纱(白坯纱)织造技艺推到新高度所在地南海区博物馆

在南海区博物馆展厅的耕织场景中展出有一台机器,名叫铁木丝织手拉机,由标梭平纹织机、提花箱和马鞍丝织绞综三部分组成。

1840年以前,广东丝织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标梭平纹织机,织品为绸、锦、锻等平纹丝绸面料。晚清时期,经过西樵民乐程氏兄弟不断改良,引入提花箱,并

发明马鞍丝织绞综(部件),最终织出了带扭眼通花的白坯纱。白坯纱经过薯莨、河泥染整晒莨后,就成为我们熟知的香云纱。

在这里展出的铁木丝织手拉机,见证了广东丝织技艺的发展历程,其绞综提花技术将香云纱(白坯纱)织造技艺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代表了当时岭南丝织业的最高水平。

蕉叶纹青铜尊(商晚期)

江湖地位:一级文物所在地:广东大观博物馆

尊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与古人的宗教、祭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我国产生出许多与尊有关的词汇,比如“尊贵”、“尊崇”、“尊荣”等等,它们大多指向描述对象的高级性。这件蕉叶纹青铜尊口径238毫米、高315毫米,因颈部饰以典型的蕉叶纹,故而得名。

蕉叶纹青铜尊的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颈部主要的纹饰是蕉叶纹,在蕉叶纹的内部,向内延伸

出类似于龙爪和龙首般的纹饰,神兽形象活泼,栩栩如生。腹部的纹饰则以复杂、抽象的不规则几何纹为主,显得神秘诡谲。尊的腿部纹饰,大致与腹部相似。

整座青铜尊在蕉叶纹、龙纹、不规则几何纹的勾勒下,散发出迷人的历史气息和艺术魅力,加之以涡云地纹的衬托,更显华丽和优美。此件商代晚期的蕉叶纹青铜尊因铸造精良、纹饰华丽和保存完好,已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满汉全席”石头宴

特色历经数亿年自然雕琢而成所在地玄憬龙博物馆

漫步于玄憬龙博物馆,一块块形态色泽各异的精致石头展现于眼前,极具美感。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石宴区的“满汉全席”,由玛瑙、戈壁石、大化石、沙漠漆、雨花石等原石组成的鸡、烧肉、肘子、腊肉、萝卜糕等“菜肴”超过120多款。不明就里的吃

货们在看到之后,定然会寻味而去。当中的“烧肉”更是外皮金酥、肥瘦相间,不仅颜色相当逼真,露出石纹肌理也和烧肉相似。

据了解,每块奇石都是历经数亿年时间的洗礼,自然雕琢形成的,馆主为收集这桌奇石,花了不少心思。

龙凤大多宝阁

特色用名贵的小叶紫檀制作所在地玄憬龙博物馆

说到玄憬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得不数龙凤大多宝阁。多宝格又称“百宝格”或“博古格”,是专用于陈设古玩器物的。它是进入清代才兴起,并十分流行的家具品种,可以呈现出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很是通透。馆藏的多宝阁上方有一只口衔宝卷的凤

凰舒展地翔飞,下一层镶嵌着雕刻精美的一对龙头和一对盘龙柱。

据介绍,这个多宝阁是用名贵的小叶紫檀制作,造型富丽华贵、繁复精美,经精雕细作而成,是清代宫廷家具的杰作。

法国錾胎珐琅瑞士玉座地船钟

特色原为19世纪顶级豪华游艇上的物品所在地六月西洋艺术博物馆

在钟表、音乐盒、留声机等反映欧洲工业文明的系列藏品中,一台座地的船钟显得尤为珍贵。这个船钟的底座和柱采用瑞士玉制造,底座的四面有錾丝珐琅装饰。上部则分为四面,正对的两面为同一机芯驱动的两地时间,另外两面分别为温度、气

压和湿度。钟的顶部有指南针,下部为独立驱动的自转设置,使用者能清楚看到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时间、温度和湿度。

据了解,此船钟原为19世纪顶级豪华游艇上的物品,造工及材料均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准。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陈焯莹文/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陈焯莹通讯员李薇图/除署名外,其余为受访者提供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