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出游新选择历史文化街区走起
南海区狮山小塘黎边、九江烟桥、西樵白云洞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西樵山白云洞三湖书院。(景区供图)

■白云洞内的石刻。(景区供图)

■黎边村内的古建民居。 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摄

■古建筑之美,在烟桥村随处可见。 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木桥绿水相映成趣,汇成烟桥一景。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公布6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佛山市共有20处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占全省入选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当中,南海区3个历史文化街区上榜,分别是狮山小塘黎边、九江烟桥、西樵白云洞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与独特的文化底蕴。南海这3个历史文化街区又有着怎样的特色与魅力呢,记者用文字与镜头记录下当中之美,形成一幅历史文化街区的导赏地图,为市民周末出游提供多一个选择。
烟桥村
一入烟桥必行正道
古祠老榕,青砖泥墙,烟锁古桥,流水潺潺……多少往事烟桥中。烟桥村位于南海区九江镇,于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50年)建村,至今已有将近600年历史。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落,烟桥古村河涌交错、小桥流水,因为村口木桥“燕桥”常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久而久之改名为“烟桥”。
特色景点
“一入烟桥,必行正道”,这是烟桥村中口口相传的一句话。《烟桥史话》上记载,话中所说的“正道”就是“烟桥正道”,“烟桥正道”是村里的中轴线,是大部分村民及访客进村的必经之路。古村规划严整,至今仍保存着何氏大宗祠、烟桥正道、兰桂坊、旌表节孝牌坊等大量古建筑。
村内有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祠堂,叫何氏六世宗祠。该祠堂重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现在保留的是清末重修后的原貌,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祖祠为二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极具岭南宗祠建筑特色。木雕、石雕、砖雕及灰塑手工精巧,人物、花鸟等造型栩栩如生。村内的“旌表节孝”牌坊也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道光年间。
烟桥村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村前池塘每逢盛夏时节,莲叶田田,荷香阵阵,村后有三水两基的竹林围绕,百年古榕“榕祖公”能一树成林……烟桥村里,除了充满古韵的建筑值得旅行摄影爱好者、“影视咖”驻足拍摄,还有许多风景藏在边角,一霎间惊艳了游人。
行走在烟桥村的阡陌小道上,听鸡鸣犬吠,感受青砖路上的古色生香,顿时觉得心灵得到了洗涤。
寻味古村
烟桥古村内就私藏一家私房菜馆,醉翁鹅、醉翁鸡、招牌梅菜肉、新鲜江鱼都是到店必点。在烟桥私房菜馆品茗、赏荷、听雨其乐无穷。在九江煎堆学堂学做九江煎堆,感受古村的年味,在豆腐磨坊亲手磨一碗豆腐花,乡土美食深藏于此。
黎边村
漫步古村探寻岭南风韵
明清古民居、祠堂、家庙、府第、书舍等各种已模糊了年代的建筑错落而建,漫步黎边村,纵然历史变迁,人们仍感受其曾经的风华。坐落于南海区狮山小塘的黎边村是一条明清古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历史名人:
古韵弥漫的村落曾诞生诸多名人,岭南文化在他们身上继承与延续。在黎边村人的眼里,黎东的聚仁里,黎西的兴宁里,是村里的“富贵巷”。因为这两条巷子里,走出了很多显赫一时的人物。比如,民国时期广东省总督府顾问兼陆军少将黎廷桂、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黎湛枝、清末旧金山从事金融而被称为“黎百万”的富商黎荣,以及在民国时期先后出任全国工商银行行长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等职的黎照寰等。
历史古建
沿村边而行,各式明清建筑相互错落,连绵四百多米……有不少建筑雕上精美的木刻、石雕,艺术价值颇高,用长镜头把它拉近,更发现其工艺的精细。由村边往上走,是一条条古石巷,青砖镬耳屋自下
而上,延伸至后山,十分壮观。
从村口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西班牙式和中国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祟正小学。1932年动工兴建的祟正小学于1943年完工投入使用,由黎照寰和兄长黎晏兴带头捐资兴建,是当地第一所采用新式教育方式的小学。
黎边村分为黎东和黎西两部分,分别各有一个“黎氏宗祠”。曾经每逢村里有嫁娶喜事,都会在祠堂里大摆酒席,现在依然会在祠堂贴上庆贺新婚的大红对联。宗祠檐下的木雕难以避免地被岁月侵蚀,但看上去仍旧精美,屋脊的砖雕简约古朴,恢宏的气势昭示着昔日的辉煌。
村里还有黎照寰故居、洪圣古庙、君济书社、逢圣第等古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拍摄。据了解,电视剧《火凤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黄飞鸿和十三姨》等十多部影视作品都是在黎边村取景,古村魅力可见一斑。
目前,黎边古村正在进行活化,将在保护古村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潜力和特色资源,传承岭南文化及建筑的底蕴与魅力。
西樵山白云洞
欲揽西樵胜先应访白云
“欲揽西樵胜,先应访白云”。这是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1964年到西樵山考察时留下的一句诗。白云洞位于西樵山北麓,草创于明嘉靖年间,白云先生何亮父子栖息洞中,荟萃名流,读书讲学,逐渐成为儒、佛、道三教共处福地。洞内危崖幽壑、奇石绣屏、崖题石镌,构成秀丽清幽的胜景。
特色景点
秀甲西樵的白云洞划分为三个洞天、二十四景,主要景点有奎光楼、字祖庙、白云古寺、云泉仙馆、飞流千尺、三湖书院等,其中飞流千尺在清朝就已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景区内古建筑掩映成趣、错落有致。行走其中,宛若画中游历。
白云洞景区进门处便是两大文化圣地——字祖庙、奎光楼。字祖庙供奉的是中华文字的创造者仓颉,奎光楼供奉的是开文运点状元、中国古代文学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清乾隆丁酉年间,当时西樵人文不景气、学子科举难中,西樵简村二十八户大户人家为了振兴文气,便捐资在白云洞建了奎光楼。奎光楼建好后,学子进京赶考、小孩入学启蒙都要来此参拜两名文星,举行开考和启蒙仪式。
松柏苍翠,绿树掩映,拾级而上,远远就看见民族英雄林则徐书写的“三湖书院”门匾。三湖书院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因为位于应潮湖、鉴湖、会龙湖之间而得名。书院左侧立有一尊康有为的铜像,铜像后面的石壁上写有“戊戌变法”几个描红字样。如今的书院重建于一九八七年,面积不大,一座两进,青砖白瓦,古色古香。院内松柏苍翠,雕栏玉砌,更为书院增添了一丝庄严。
想看名家书法,来白云洞是不二选择。白云洞摩崖石刻集明、清及当时书法艺术于一处,真卓篆隶,各显特色,满壁生辉,驻足观赏,如饮醇醪。该处有明代云南曲靖知府弼塘人庞嵩所书“白云洞”,清代岑怀瑾书写的“髣髴武陵”、“第弍洞天”,邓士宪书写的“飞流千尺”等石刻。2006年被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寻味樵山
在山清水秀的西樵山美美地吃上一顿地道农家私房菜是不错的选择,在登山大道的两旁,有很多当地居民开设的私房菜隐于山林之中,盐水蒸鱼、特色焖鹅、铜盘蒸鸡、豉油鸡、炒时蔬等都是值得一尝的地道农家菜。此外,西樵大饼也是当地的金牌手信,由面粉、白糖、猪油、鸡蛋再配以西樵山泉水制成的西樵大饼,松软、香甜,入口即化,被评为广东名食之一。
文/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戚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