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城乡垃圾分流按下“加速键”
年底前构建六大类城乡垃圾分流处理体系,选取试点与公共机构一起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为垃圾分类责任单位授旗。
珠江时报讯(见习记者/陈志健通讯员/杨敏红摄影报道)昨日,里水召开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提出将在2020年底前,针对生活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资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医疗垃圾构建六大类城乡垃圾分流处理体系,且稳步、有序、高效推进,助力里水打造“田园、公园、家园”三园合一的南海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标杆镇和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
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会上,里水发布了《里水镇城乡垃圾大类分流减量工作“1+6”实施方案(2020-2021年)(草案)》。方案介绍,里水按照压实责任、齐抓共管、市场运作、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分流分类、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资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医疗垃圾六大类城乡垃圾的分流处理体系,禁止各大类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确保各大类垃圾能有效分类收运处理。
方案提出,要深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拟选取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居住小区,连同全镇公共机构一起,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配套设施建设,搭建相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通过大力宣传和指引,加强宣传舆论引导,营造全社区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同时,会巩固园林绿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完善工业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优化建筑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立农资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分类处理体系和加强医疗垃圾处理体系监管。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里水将会根据实际,明晰各大类垃圾分类目录和指引、设置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体系、建立完善匹配的分类收运体系、构建安全环保的分类处理终端体系。通过加强组织、落实责任、党建引领、加大投入等途径保障好方案落实。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氛围
里水镇党委委员李细佳用“四心”来要求各单位和村居,做好垃圾大类分流减量工作。“要树立工作重心,增强履职责任心,增创成效的决心,持续开展的恒心。”李细佳表示,垃圾分类在不少农村地区是新鲜事物;对村干部和部门负责人而言,是新课题,也是新挑战。大家要全面动起来,将该项工作纳入各单位的重要工作日程,齐抓共管。同时,面对工作的复杂性和持续性,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垃圾分流减量工作落到实处。
南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植荣桢认为,《里水镇城乡垃圾大类分流减量工作“1+6”实施方案(2020-2021年)(草案)》思路清晰,措施有效,特别是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居统一部署推进,体现里水的担当和责任。接下来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要提高政治站位,部门、村居加强协作,抓好工作重点等,多措并举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里水镇镇长麦满良为参会人员梳理了城乡垃圾分类的工作重点,并对此提出三项工作要求:一是认真学习,明确重点。各机关部门、村居负责人必须加强对《里水镇城乡垃圾大类分流减量工作“1+6”实施方案(2020-2021年)(草案)》的学习,明确各自领域的工作重点;二是做好部署,加快推进。通过场所建设、设备设施完善,开展人员培训等方式健全垃圾分类链条;三是党建引领、广泛宣传。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宣传要注重实效,通过有奖活动、实地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